•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盐溶液中“质子守恒式”的三维思析|多元强酸弱碱盐溶液中的质子守恒

    时间:2019-04-26 03:33:2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文章从“三大守恒”、“水的电离平衡”和“得失质子守恒”三个角度出发,对盐溶液中“质子守恒式”进行了分析、书写和对比,加深了学生对“质子守恒”原理的认识,培养了学生敢于尝试的精神。
      关键词:盐溶液;质子守恒;三大守恒;水的电离平衡;得失质子守恒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7-0036-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7.015
      盐溶液中的一个不等式(即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和三大守恒式(即物料守恒、电荷守恒和质子守恒)是历年化学高考考查的热点、难点之一,其中学生最怕面对的是“质子守恒式”的正误判断,原因是质子守恒式的书写难掌握。实际上,如何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质子守恒式”也是我们教学中的难点。为了使学生打破“恐惧心理”,从容地面对此类考题,提高答题的正确率,笔者在新课教学中,不惜时间地带领学生从三个角度对盐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式”进行了分析、书写和对比,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现以“NaHCO3溶液”和“Na2CO3溶液”为例,谈点浅见,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角度一:由“物料、电荷守恒”推写质子守恒式
      书写盐溶液中“物料守恒式”和“电荷守恒式”对学生来说并不难,通过两式联立,消去强电解质离子的浓度[如c(Na+)],即可得该盐溶液的“质子守恒式”。例如:
      此方法浅显易懂,学生很容易、也很愿意接受。且该方法适用范围广,尤其是针对混合盐溶液,更能显现它的优越性。如“浓度均为0.1mol·L-1的NaHCO3和Na2CO3的混合溶液”:
      但笔者认为学生仅掌握这一种书写方法是不够的,一是因为该方法要求学生能将“物料守恒式”和“电荷守恒式”正确无误地写出,如果有一式错,那便前功尽弃,后果可谓“凄惨”;二是因为该方法的传授只是单纯为了解题,而不利于学生深层次理解“质子守恒”的含义。因此,我们应进一步地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出发,探索“质子守恒”的本质。
      角度二:由“水的电离平衡”揭示质子守恒本质
      这里提出的“水的电离平衡”是指在任何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和OH-浓度必定相等[c(H+)水=c(OH-)水],我们抓住这一等量关系,也能完成“质子守恒式”的书写。
      例如:NaHCO3是多元弱酸的酸式盐,HCO3-既存在水解平衡,又存在电离平衡,此溶液中比较难判断的是水电离出的c(H+):1个HCO3-能结合水电离出的1个H+生成H2CO3,因此这部分水电离的c(H+)要以c(H2CO3)的形式复原回来;另外1个HCO3-能电离出1个H+和1个CO32-,而这部分c(H+)不属于水的电离,因此要以c(CO32-)的形式删除。(详见图1)
      Na2CO3溶液中CO32-存在两步水解,难点是分析被CO32-结合掉的水电离出的c(H+):1个CO32-能结合水电离出的1个H+生成HCO3-,这部分以c(HCO3-)的形式复原;另外1个CO32-也能结合水电离出的2个H+生成H2CO3,这部分以“c(H2CO3)×2”的形式复原,这里的两倍关系学生往往容易疏忽。(详见图2)
      从该角度入手书写有助于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水解平衡、电离平衡原理的认识。但运用该方法要求比较高,学生首先要能一个不落地写出盐溶液中存在的所有平衡式,其次还要会分析盐的存在对水的电离产生的影响。这对基础好的学生是一种拔高,而对基础不是很扎实、分析能力弱的学生来说不但不容易掌握,反而会加重他们对“质子守恒”的恐惧感。
      角度三:由“得失质子守恒”揭示质子守恒本质
      “质子守恒”的真正含义是溶液中的“酸”失去的质子数等于“碱”得到的质子数,即“得失H+守恒”。书写的第一步:要找全溶液中的酸和碱。由酸碱质子理论知:凡是能给出质子(H+)的分子或离子为酸,如CH3COOH、NH4+等;凡是能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为碱,如CH3COO-、CO32-、NH3等;而H2O、HCO3-等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故它们既是酸又是碱。第二步:逐一分析酸、碱能够“得”、“失”H+的数目(n),以及“得”、“失”H+后转变成的对应微粒,而“c(H+)得到/失去=c(对应微粒)×n”。第三步:根据“c(H+)得到=c(H+)失去”完成该盐溶液“质子守恒式”的书写。
      例如:NaHCO3溶液中HCO3-既能结合1个H+生成H2CO3,又能电离出1个H+生成CO32-,而H2O既能结合1个H+生成H3O+(即H+),又能电离出1个H+生成OH-。因此:c(H+)失去=c(CO32-)+c(OH-),c(H+)得到=c(H2CO3)+c(H+),即质子守恒式为:c(CO32-)+c(OH-)=c(H2CO3)+c(H+)。(详见图3)
      Na2CO3溶液中CO32-为碱,H2O既是酸又是碱,其中CO32-既能结合1个H+生成HCO3-,又能结合2个H+生成H2CO3,因此c(H+)得到=c(HCO3-)+2c(H2CO3)+c(H+),这里的两倍关系也容易漏写。(详见图4)
      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将酸碱得失质子的情况按以上图示画出来,把“质子守恒”变得直观化,减轻“空想”负担,还有助于学生快速寻找到得失质子后所对应的微粒。
      学生课堂反馈很乐意接受这种方法,并表示对质子守恒不感到惧怕。但笔者不提倡从“本质”出发推写混合盐溶液的“质子守恒式”时,这跟第一种方法相比,并不占优势。
      在部分教师看来,利用课堂时间来对比“一个质子守恒式”的三种写法是很不值得的,学生只要会用“三大守恒式”进行相互叠加即可,至于什么是“质子守恒的本质”也没必要让学生知道。但笔者认为这很有必要,因为只有认清本质,才能用得灵活、用得有底气。另外学生要学的不仅是知识本身,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无止境的探索精神,而这种精神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已不断被磨灭。因此,作为教师更要舍得花时间带领学生去尝试和探索,从小做起,从教学的点滴做起,这看似耗时,其实收益颇大。本案例就是一次以小问题为素材,展开“一题多解”的探讨和思维训练,不仅教师达到了授人以渔、使学生对“质子守恒本质”形成过“脑”难忘的目的,还以教师饱满的教学热情感染了学生,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激发了学生敢于尝试的精神,这正符合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理念。

    推荐访问:质子 守恒 溶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