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萎缩性胃炎中药处方

    时间:2019-04-11 03:11:4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虚实标本辨治;中医药疗法  作者单位:133700 敦化市中医院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常见胃部疾病。萎缩性胃炎时,胃黏膜萎缩而被肠的上皮细胞取代即肠化生;炎症继续演变,则细胞生长不典型,即间变;甚至细胞增生而致癌变。临床表现仅为上腹饱胀、嗳气、胃纳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内镜检查及活检是确诊本病的唯一手段。若本病伴有重度异型增生,有癌变趋向时,就考虑进行外科手术治疗[1]。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胃痞”病范围。 胃痞,又称痞满,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痞满、堵闷、食后加重,或兼见胀痛等症状为主的病证,其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极为接近。痞满一证,首见于《内经》,如《素问?异法方宜论》说:“脏寒生满病”。
      1 病因病机
      有学者提出,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本虚标实、滞损交加的病机特点[2],笔者认为中医有“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的三因之说,本病也不例外。
      11 内因情志不舒,郁怒思虑。“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同时肝属木,喜条达,主疏泄,若谋虑不遂,情志郁怒,则伤肝,肝失去条达之性而横逆犯胃,因胃属土,五行中木克土,本属于正克,而此时肝气已经横逆,致使胃气失于和降之性,出现前述症状。脾为仓禀之官,藏意,胃与脾为表里之脏腑,以膜相连,脾为胃行其津液,换句话说是脾主运化。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气血周流畅通,肌体健康无病。若过分思虑则伤脾,脾伤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水谷气血不能运行,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而变生前述诸症。禀赋不足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12 外因感受寒湿秽浊等六淫不正之气,寒主收引凝滞,湿邪粘腻重浊,秽浊之气碍胃,若感受寒湿秽浊则影响脾胃的运行,变生诸症。
      13 不内外因之饮食所伤,如暴饮暴食,饥饱无度,贪凉饮冷,过食辛辣烟酒、肥甘厚味,或食饮不洁之物等等,均可伤胃,而生诸症。
      2 辨证论治
      21 肝胃气滞型:胸胁脘腹胀痛,口干口苦,善太息,烦燥易怒,常因情志不遂而加重,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病机:肝郁气滞,肝胃不和。治法:疏肝解郁,健脾和胃。处方:柴胡舒肝散合加减。药用陈皮,柴胡,川芎,枳壳,芍药,甘草,香附, 当归, 白芍, 白术, 茯苓, 生姜,薄荷。
      22 热毒内陷型:胃脘胀满,烦热口干,贪凉喜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有力。病机:热毒内陷,胃络痞满。治法:泻热除痞,散结和胃。处方: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药用黄芩,大黄,干姜,人参,甘草,黄连,大枣,枳实,厚朴。
      23 食滞中焦型:胃脘胀满,按之胀甚,不思饮食,时有呕吐,大便不畅或便臭异常,舌质红,苔白厚腻,脉滑数。病机:食滞中焦,胃气上逆。治法:消食和胃。处方:保和丸加减。药用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枳实,枳壳,厚朴。
      24 瘀血内阻型:食后胃脘刺痛,夜间尤甚,面色藜黑,大便秘结,舌质紫有瘀斑,舌苔黄,脉弦滑。病机:胃热脾虚,气滞血瘀。治法:活血化瘀,健脾理气清胃。处方:丹参饮加减。药用丹参,檀香,佛手,香橼,白芍,五灵脂,白芷,延胡索,党参,白术,防风。
      25 中气虚弱型:胃脘胀满,时轻时重,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大便溏稀,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弱。病机:中气虚弱,脾胃升降失司。治法:补中益气,温中健脾。处方:补中益气汤合理中丸加减。药用黄芪,人参,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6,升麻,柴胡,生姜,大枣, 白术 26胃阴不足型:胃痛隐隐,喜按喜温,食欲不振,口舌干燥,尿黄尿少,便干烦热, 舌质红苔少或有裂纹,脉细数。病机:胃阴不足。治法:养阴益胃。处方:益胃汤合生脉散加减。药用沙参,麦冬,生地,玉竹,冰糖,芦根,五味子,人参。
      3 典型病例
      病案1:患者,男,45岁,因“胃胀痛伴返酸3年”于2011年2月就诊,患者3年前因情志不遂又饮酒过度而出现胃胀痛伴返酸症状,后自行缓解,此后发怒或少量饮酒后也常出现以上症状,而且发作次数逐渐增多,发作时自觉胃痛胃胀,痛连两胁,且常口干口苦,尿赤,大便时干时溏,曾在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给予奥美拉唑,兰益新口服治疗。服药期间上述症状可以缓解, 缓解后患者常自行停药,待病情复发时又自行服药,反复持续2年多,就诊时正值胃痛烧心较重,伴口苦口干, 大便时干时溏,纳呆腹胀,两胁疼痛,舌质淡,苔薄黄脉弦。询问病史,患者10年前曾化验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且又喜食辛辣热食物,性情爆燥,经常饮酒,因熬夜工作而常进夜食。胃镜示:胃体部有红白相间花斑区,其他部位黏膜充血水肿,腺体无改变。提示:胃体萎缩性胃炎,其他部位表浅性胃炎。辨证属肝郁气滞,肝胃不和。治以疏肝解郁,健脾和胃。方用柴胡舒肝散合逍遥散加减。处方:柴胡15 g,陈皮15 g,枳壳10 g,白芍15 g炙甘草10 g,香附10 g,川芎10 g,当归15 g,白术15 g茯苓15 g,砂仁10 g,乌贼骨15 g, 30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饭后分服。嘱忌辛辣,调情志。10 d后患者复诊,自述胃痛腹胀症状明显缓解,但返酸症状减轻不明显,二便正常,上方加浙贝母10 g,煅瓦楞子15 g, 继服30剂,药后自觉饮食良好,胃痛症状消失,偶觉腹胀,舌淡苔白脉弦缓。嘱用柴胡舒肝散合香砂养胃丸调理,改变不良饮食习惯,3个月后复诊,诸症悉愈,复查胃镜示胃体部有红白相间花斑区消失而呈现黏膜充血水肿,腺体正常,提示为浅表性胃炎。随访至2012年2月未再复发。
      病案2:胃病已5年,近来食欲不振,口舌干燥,喜食柠檬及山楂,舌质红,苔少,舌尖经常溃疡,胃脘隐痛,尿黄尿少,便干烦热,脉细数。在某医院做胃镜示:幽门部有红白相间的花斑样改变,胃体部黏膜充血水肿,腺体无改变。提示:幽门区萎缩性胃炎,胃体部表浅性胃炎。于2011年2月来诊,症状如前述,中医辨证: 胃阴不足,处方: 沙参10 g,麦冬15 g,生地15 g,玉竹10 g,砂仁10 g,芦根20 g,五味子10 g,人参10 g,炒麦芽15 g,蒲公英20 g,生甘草15 g,冰糖5 g, 15剂,水煎服,1剂/d,早晚饭后分服。患者即觉食欲明显增加,舌溃疡减轻,舌表面有薄苔,原方继服25剂,患者全身病状均改善,舌质红润,苔薄白,脉细数,二便正常,为胃阴已复征象,但上腹部仍稍有隐痛感,上方加白芍15 g,海螵蛸10 g,隔日一剂继服40剂,2011年底复查胃镜示幽门部有红白相间花斑区消失而呈现黏膜充血水肿,提示为浅表性胃炎。

    推荐访问:辨证论治 中医 萎缩性胃炎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