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学生]换位思考的说说心情

    时间:2019-01-28 03:32:1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来,而且是师生、生生之间平等的互动。在教学中,不能一厢情愿地从教师的角度看待学生,认为自己讲课的知识很简单、很有条理,学生应该能接受,或者自己的做法很好,教学设计很合理、很生动,学生应该学习效果较好。结果检测或反馈时,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教师只从教师自己的角度看待教学,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而不能从学生角度来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才会造成这种无效教学。
      所谓无效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钩,从而导致效率极低甚至是零的教学。无效教学往往使课堂死气沉沉,课后大练“题海”、机械重复被称作“巩固”,死记硬背被辩为“强化”,其结果是学生苦学、厌学甚至辍学;教师苦教、厌教甚至弃教。与无效教学相对的是有效教学,就是师生在教与学上用尽量少的投入来获得较大的教与学的收益,即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使学生学好,成功实现了教学目的。
      教师在教学中应避免无效教学,而应想办法提高教学效率,也就是进行有效教学。这就不能只从教师角度看待教学、看待学生,从教师角度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而是要不时地进行角色对换,假设自己是学生,处于学生的地位、知识基础、技能状态、情绪状况、学习环境等等,这时的自己应怎么做、如何做。总之要进行换位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教学,进行更好的教学设计,达到有效教学甚至高效教学。
      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换位思考:
      一是课堂上讲课的声音。有的教师自己觉得有备课,思路清晰或是觉得内容比较简单,所以讲课过程中不知不觉越来越快,认为一个定律、一个习题一下子阐述完,学生也应该完全理解。其实从学生的角度看,往往是老师的语速过快,连思考的余地也没有,更不用说接受新知识了。还有的老师讲课的声音过于洪亮,或者由于课堂纪律不能有效控制,想用很大的讲课声来盖过学生的讲话声,使学生不能讲话,讲话也听不见,甚至有的教师用喊的形式来讲完课,认为全班同学都听得很清楚、印象很深。殊不知从学生角度看,有的坐前面的学生整节课都在辛苦地抵制高分贝的声音的伤害,哪有心情来思考、来学习呢?
      二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在课堂上有的教师提问的一些问题或让学生讨论思考的问题海阔天空,认为那是属于一些常识性问题,自己懂的学生也应该懂。其实很多学生不懂,特别是农村的学生有的知识面没有那么广,这就造成学生不知所云,达不到提问或讨论的目的。要达到有效教学,学生必须具备现行学习所需要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否则将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容易掩盖学生的思维困惑和学习困难。新课程教学中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它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假如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基础知识或经验技能,就会流于形式,要么讲闲话,要么无精打采保持沉默,教学的重难点被遗失,这就与教学设计的意愿相违背,成为了无效的教学。无论多么优秀的教学方式,假如没有效益,也只能是无效的教学。
      三是学生的逻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认为自己的讲述或设计充满条理性、逻辑性,学生应该理解,能跟得上自己的讲课思路和思维。但现实是很多学生是听见老师的讲课,也知道很有条理性、逻辑性,但就是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不理解。这时我们就要从学生的角度替换自己的角色,把自己当成学生,当成不理解知识的学生,了解为什么会造成这种不理解,为什么会造成逻辑混乱,应该怎么办才理解、才解决问题;然后再跳出学生角色回到教师角度,思考用什么方法能使学生理解,解决问题。比如我在初三物理总复习时,在复习前面的有关运动、力、力和运动几章时,学生积极性很高,很快能接受知识,练习能提前完成,课堂反应效果很好。但是复习到第四章浮力时,我就发现在课堂上相当一部分学生开始有懈怠的现象,反应不是很积极了。我检查学生的练习,发现很多学生没有及时完成。问其原因,大多学生反映:对于基础知识他们是理解了,但练习偏难、偏于抽象,他们感觉无从下手,结果越听越不明白。我自己就想:如果我处于学生位置,遇到无从下手的题目,越整越不明白时也会感到泄气。我又从我的教师角度看,他们这是缺少解题方法。所以我就教给他们解决浮力问题的方法,而且要尽量的简单化。我是教给他们这样:一般解决浮力问题是先判断物体沉浮,列出浮力与重力关系;不行的话再比较排开的液体体积关系,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ρgV排解决;第三种方法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列出各力的关系式,再展开分析。这三种方法虽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每次用这三种方法来思考、解决浮力问题就有一定的方向性,才不会感到无方向、无从下手。我教给学生这些解题方法后也确实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是学生的自主性。西北地区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跟踪研究课题组对甘肃、宁夏两省(区)级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初中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课堂时间仍然被教师占用,教师们基本上还是单一的讲授法,教学方式主要是向学生“灌”知识。很多教师甚至在学生的自习课、自修课上为了禁止学生吵闹采用一刀切,禁止学生讨论问题。殊不知学生如果长期地处于被动接受知识,没有讨论、辨明,就失去了自主学习、自我感悟、独立探究的机会。一项大规模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的教学效率是大不相同的,学生对所教内容记住的平均率为:
      教学方式记住率
      教师讲授5%
      学生阅读10%
      视听并用20%
      教师演示30%
      学生讨论50%
      学生实践70%
      学生教别人95%
      而现实中我们的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的比率却差不多与之相反:
      教学方式采用率
      教师讲授95%
      学生阅读80%
      视听并用70%
      教师演示65%
      学生讨论45%
      学生实践20%
      学生教别人5%
      所以要提高教学效率,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讨论,甚至让学生教学生。从学生的思维角度、讲话方式,学生或许更能理解,同时记忆更深。我们不能丢了西瓜拣芝麻。
      还有其他方面,比如当大多数学生感到知识简单、容易理解,我们讲课可以适当加快。从学生角度看,这时讲得过慢反而是罗嗦,做无用功了。当感觉学生情绪低落时(比如由于闷热天气原因),我们可以少讲一点知识,讲再多学生也听不进去;或采用其他灵活的教学方式。当学生情绪高涨时可以多讲一点知识。这样张驰有度,我们才能以较少的教学时间投入获得较大的教学效果。我们批评学生时要从学生角度看,看这样批评学生能不能接受,有没有过于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假如换作是自己,自己受得了吗?会不会引起反作用。还有比如对学生的要求,我们也要从学生角度看,我们不能统一要求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完整的精神的个体展示在教师面前,教师要因材施教,设身处地,要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才能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平易近人、亲切可信,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
      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特殊岁月,教学效率被赋予了特殊的历史意义。没有理想的教学效率,素质教育较难施行。教学低效和无效本身就成为素质教育的障碍。新课程改革旨在增效,而绝不是减效或失效。我们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先行者,我们必须不断地调整教育思想,不断从各方面进行角色转换,设身处地地从学生角度来思考、来看待问题,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才能让教师、学生以较少的投入来获得较大的教学成果、学习效果,即达到有效教学甚至高效教学。
      
      作者单位:
      福建省南安市仑苍中学

    推荐访问:换位 思考 假如我是 学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