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拨动学生心弦的艺术 [让体验拨动学生的心弦]

    时间:2019-01-04 03:38:1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童心是满天飞舞的风筝,是芳香四溢的小花,是张牙舞爪的龙虾,是肆意奔驰的骏马。那里有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向往、喜欢、高兴、同情、愤怒和悲伤。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教师利用各种方法点燃童心,能让学生在心灵体验中享受读书的乐趣,收获愉悦,体验成功。
      一、联系生活――巧读
      孩子是属于生活的,属于自然的,那儿是孩子快乐的天地,也是知识的源泉。教师将生活、自然中的一些东西引入课堂,能在学生已有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唤起他们思想感情上强烈的共鸣,激发他们积极思维、主动参与的意识,启发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在情绪高涨、智力振奋中巧妙地完成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读得津津有味。
      如教学《冰花》一课中“宽大的树叶”时,我先拿出一片树叶,让学生说大不大,有的说“大”,有的说“不太大”,这时我又取出一片树叶,学生齐说:“这片大多了!”然后让学生读“宽大的树叶”,学生读得还是不到位,我又出示一片树叶,这回,学生惊呼:“真大呀!”在此基础上再读“宽大的树叶”,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在兴致盎然中孩子们个个摇头晃脑,抑扬顿挫,把树叶的宽大通过朗读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二、创设情境――趣读
      低年级学生喜玩、好动,长于形象思维。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去经历、去观察、去欣赏,语言文字在他们面前就不再是枯燥乏味的铅字,而是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使学生从进入课堂开始,就仿佛徜徉于语言形象的园林之中,或信步漫游,或曲径探幽,得陶醉之情趣,尽求索之愉悦,走上一条到处充满轻松愉快的学习道路。
      教师生动的语言是很好的融合剂。如教学《识字5》时,我用精彩的语言带领儿童进入了这样一个情景:“小朋友们来到野外采集标本,呀!草叶上有一只――(引读)螳螂,快来看哪!这儿有一群――(引读)蚂蚁。这是什么?啊!是――(引读)蟋蟀,瞧!真漂亮!那是一只――(引读)蝴蝶,嘘!轻一点,这片树叶上有一只――(引读)天牛。哎呀,那边飞来一群――(引读)蜻蜓。”充满情趣的描述,使学生对采集标本的场面有了真切体验,读起词串来惊奇、愉快的感觉溢于言表,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很难较长时间地坚持阅读。劳逸结合能够有效地组织并维持学生的阅读学习,如演一演、唱一唱、玩一玩、画一画、动一动(拍拍手、跺跺脚、扭扭腰等)。
      三、巧妙评价――爱读
      天底下谁都喜欢听表扬的话,当孩子们通过努力,将课文读通读熟时,他们是多么希望得到老师的赞赏、同学的肯定。这时教师运用多种形式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既能让学生从主观心理上体验到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暗示一些学习方法,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求知,把读书当成一种精神享受。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来设定评价语,能保持语言的丰富性,在给学生带去美的同时,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如教《北风和小鱼》时,我这样评价:“你口中的北风真骄傲呀!老师从你的读中感受到了小鱼很勇敢。”而在教《小河与青草》时,我这样评价:“小河听了你这么甜美的夸奖,它会更清澈的。”“呀,‘碧绿碧绿’这个词读得特别好,你确实是在真心诚意地称赞小草呢!”多么亲切、自然、优美的教学语言,既是在激励学生,又将朗读和感悟结合起来了,引领儿童走进了一个新的、美的阅读空间。
      孩子生活在集体之中,有时同学之间的称赞说出了孩子心灵深处的声音,更贴近学生的心灵,效果也更佳。因此指导学生互评,是我惯用的方法。如学生读完一段话后,我总让其他同学说说他读得怎样,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这样的评价既使学生在别人的肯定赞美中更爱读书,又引导学生从别人的朗读中汲取营养。学生在我的指点下真诚欣赏别人,受到了思想教育,提高了阅读兴趣。阅读评价是多层面、多角度的,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1.加强形成性评价。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形成性评价关注的是阅读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教师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就是说,阅读过程应该是感受乐趣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创造条件。相对来说,低年级学生阅读的结果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其阅读兴趣的维持,因此加强形成性评价尤其重要。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一文中写道:“过程真的比结果更重要。有过程,才有方法可言,才有能力可言。指导学生把书读好的‘过程’,更是我追求的亮点。”于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小稻秧历险记》中的“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一句时,是这样注重形成性评价的。
      师: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让人感到它有气无力。
      生:(声音大,速度快)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你没完。(学生笑)要么你的抗毒能力强,要么我的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喷一下。
      于老师接着又朝该生身上嗤嗤“喷”了几下。
      生:(喘着气)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我听到你喘气了,但是声音仍然很大。说话声音这么大,能算完了吗?
      生:(小声地,断断续续地)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好,掌声鼓励!这就是“有气无力”啊!
      于老师始终幽默诙谐,巧妙避开直接的正面的评价,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悟”的过程,评价不露痕迹,却“润物细无声”。
      2.实施鼓励性评价。谈到对学生的评价问题,中国青基会教师培训中心的龚佩佩说:“教师和家长要昧着良心说孩子聪明伶俐,说他开动脑筋,要含着眼泪赞美你的孩子。”低年级学生好表现爱表扬,自制力差,是非、爱憎、善恶、美丑模糊不清,往往是在教师、同学及家长的评价中决定扬弃、辨别一切的。因此教师要把儿童看成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学习主体,赏识和激励每一个孩子。实践证明,教师给学生提供民主、和谐的人文环境,实施更多的鼓励性评价,可以引领儿童走进一个全新的阅读乐园。如:“你的声音多甜美啊,老师真喜欢听你朗读。”“你的脑子真好用,动一动就呼啦啦运转起来了!”往往让学生心花怒放。在学生回答不尽人意时,教师评价更应该讲究策略,先肯定后否定,把对问题的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上述于老师的第三次对话:“我听到你喘气了,但是声音仍然很大。说话声音这么大,能算完了吗?”这样的评价,既满足了孩子内心的自我肯定的要求,又增强了其深入思考的信心,达成了教学的双赢。
      3.提倡多元主体评价。《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多元主体参与评价,可以使阅读评价的信息来源更丰富,评价结果更全面、真实、公正,最终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家长参与到阅读评价活动,是最棘手的问题。有心计的教师可以此为某一阶段的研究课题,共同探讨,交流做法和心得,相信会有实质性的进展和效果。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把握住跳动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脉搏,去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恰当评价,以拨动孩子的心弦,启动孩子的感情阀门,引发孩子的情感共鸣,使孩子在自己的切实体验中学得有趣,学得主动,真正享受到读书的乐趣。

    推荐访问:拨动 心弦 体验 学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