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略的历史考察

    时间:2021-07-12 04:00:5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执政方略通常是指执政党为掌握政权和管理国家政事而制定实施的大政方针和谋略。对中国共产党而言,执政方略主要是指党在执政过程中,为实现执政目标,完成执政使命而制定的大政方针和发展战略。纵观党的历史,可以看到党的执政方略的发展变化和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是同步的,执政方略也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探索、曲折发展、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
      
      一、初步探索——民主革命时期党局部执政的执政方略
      
      民主革命时期,党有过三次局部执政的实践。
      第一次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对局部执政方略的初步探索。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曾经在以江西为中心的十几个省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工农民主专政的革命政权,在领导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开始探索局部执政的执政方略。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正确的斗争策略,即:以武装斗争造成罗霄山脉中段政权,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以军队帮助地方党和武装的发展;发动群众,创造群众的割据,布置长期斗争,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扩大割据区等。为了巩固和扩大根据地政权,党在领导艰苦的军事斗争的同时,积极开展土地革命,先后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苏维埃土地法》等,逐步形成了依靠雇农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的土地革命路线,成为这一时期党巩固根据地政权最重要的执政方略之一。1931年11月,党在瑞金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这次大会制定和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以及关于经济政策、关于红军问题、关于少数民族问题的决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对外宣言》等一系列重要文件,集中体现了中华苏维埃政权的执政方略,初步奠定了党的执政方略的基础。
      第二次是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局部执政方略的成功实践。其一,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方面: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是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①各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了议行并列的政权体制,政权组织由参议会和政府两部分组成,都由民主选举产生;“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的投票选举制以及探索实行的竞选制,是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突出特色;从1940年3月开始探索通过民主选举建立“三三制”政权,使新民主主义的政权建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二,在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方面:调整党的土地革命方针,逐步发展成为“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逐步统一辖区的财政经济,组织军民发展生产,开源节流;提出了“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财政经济工作总方针,制定实行“公私兼顾”、“军民兼顾”、“劳资两利”等一系列财政政策,促进了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发展。其三,在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方面:各抗日根据地根据实际制定正确的文化教育政策,除了通过兴办学校进行普及的义务教育外,还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教育;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确立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发展方向,各抗日根据地大力开展新文艺运动,发展新闻和出版事业,有效地提高了根据地军民的思想文化素质。
      党领导抗日民主政权的执政实践,为党的理论发展提供了重要源泉。从1939年起,毛泽东先后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论著,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操纵国计民生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并引导农民发展合作经济,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政治、经济、文化纲领这些重大执政方略的制定实施,为党领导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第三次是解放战争时期党的执政方略从局部执政向全国执政过渡。在解放战争后期,党的执政方略也有了新发展,主要表现在:其一,初步规划了新中国的执政蓝图。在1948年中央“九月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胜利后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新中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且初步确定了新民主主义的五种基本经济形态。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党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转向城市,革命胜利以后要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等,这些深刻的思考,蕴含了建国后党的执政方略的萌芽。其二,进行了人民民主政权建设的尝试。1948年8月成立的华北人民政府是按照全国性政权的模式建立的,它在政权建设、实行民主、发展经济、文化建设、科技教育等方面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是我们党为建立新中国而进行的政权建设的重要实践。“后来的中央人民政府工作机构,就是在华北人民政府工作机构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②其三,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1947年7月,党中央制定颁发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要求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实现耕者有其田,以平分土地为原则进行土地改革,各解放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其四,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正确的统一战线政策以及大力加强解放区的文化建设等。
      
      二、曲折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执政方略
      
      新中国成立后,党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执政,担负起了在落后的东方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曾经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正确的执政方略,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然而,探索者的道路从来是不平坦的。随着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曲折,甚至严重的错误,党的执政方略也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第一,建国头七年党的执政方略的初步形成。建国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性质、任务以及政权制度、军事制度和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外交政策的总原则,成为建国后党的执政方略的总纲。建国之初,党的执政目标主要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此,党制定和实施的具体执政方略主要是:建立和健全全国各地各级地方人民政权;确定“不要四面出击”的总方针,通过土地改革巩固工农联盟;通过合理调整工商业和开展“三反”“五反”运动,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确定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大外交方针;抗美援朝,保卫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安全等。这些正确的执政方略,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各项任务的完成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和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党开始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执政方略。1953年9月,党制定了“一化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成为这一时期党的根本执政方略。为了实现总路线,党制定的具体执政方略主要是:采取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方式,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改造的方法;从1953年起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面建立健全国家机构等。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提出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针,要求正确处理好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等十大关系,这是建国初期党的执政方略的一次全面总结。1956年9月,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执政方略。主要是:明确提出“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八大党章的总纲中进一步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的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交通运输业、现代化国防的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宏伟目标;确定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既要反对右倾保守,又要反对急躁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出必须大力发展我国文化教育事业,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强调进一步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等。凡此种种,都是这一时期党科学制定执政方略的集中体现,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正确执政方略的理论和实践根源。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 方略 执政 考察 历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