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的运用实践

    时间:2021-07-06 08:02:2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列宁在领导十月革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正确处理了无产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关系,解决了工农联盟问题,实现了无产阶级与农民的联合。列宁在正确处理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关系的同时,还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在不同时期制定了对资产阶级的不同政策,正确处理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关系。同时,列宁还特别注意协调工人阶级执政党与其他阶级、阶层的关系,壮大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调动了广大中间阶级、阶层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关键词:列宁;阶级阶层理论;工农联盟;统一战线;运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D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41(2011)02-0088-04
      
      列宁在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和开创苏维埃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制定了正确的对待工人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的政策,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大胜利。研究列宁对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的运用实践,可以为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正确认识和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正确处理了无产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关系,解决了工农联盟问题
      
      十月革命前,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深刻分析了俄国无产阶级的状况。他认为,在20世纪初,俄国无产阶级已经形成一支强大的队伍,分布集中,而且身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因此,他们的革命性最强,斗争最为彻底,是俄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同时,列宁又看到了农民在革命中的革命性。他认为,俄国农民与西欧农民相比,身受的压迫和剥削更深更重。同样,俄国农民与国内其他阶级相比,他们的命运也最悲惨。“农民是俄国人民中最没有权利和最受俄国社会中农奴制残余压迫的阶级。”。根据俄国农民所受的阶级压迫状况,列宁认为,在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中,农民作为一个阶级来说,是有革命性的。因此,“可以而且应当主张工人政党在自己的旗帜上写明支持农民,因为农民能够同农奴制残余、特别是同专制制度进行革命斗争”。
      1917年二月革命后,俄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提到了日程上来。4月,列宁从瑞士回到彼得堡,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制定了布尔什维克党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路线和具体计划。为了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列宁首先提出了政治方面的要求,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以及跟随无产阶级的贫苦农民手中”。在经济方面,“没收地主的全部土地”。国内一切土地收归国有,由当地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
      1917年8月,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秘密召开了第6次代表大会。大会分析了当时农民阶级的革命性,认为贫苦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并提出了把“政权交给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的口号来代替“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从而解决了社会主义革命中重要的工农联盟问题。到9~10月间,俄国出现了声势浩大的工人罢工浪潮,农民也纷纷行动起来。全国绝大部分的县发生了农民抢粮斗争,大批地主庄园被农民烧毁。在革命形势日益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已经成熟的情况下,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领导了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阶级及阶级斗争理论,阐述了由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列宁认为,在过渡时期,阶级依然存在。但是,各个阶级都发生了变化,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也起了变化。地主和资本家阶级还没有消失,他们还部分地保留着某些生产资料,有国际的基础,还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处于中间地位。一方面,他们作为劳动者,有摆脱地主和资本家压迫的共同利益的要求;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单独的小业主,小所有者,小商人。这样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必然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动摇不定。无产阶级的任务就是领导他们,设法影响他们。由此列宁最后得出结论说:“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就是朝着消灭阶级的方向迈进了最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而无产阶级要完成这一事业,就应当利用国家政权机关来继续进行阶级斗争,就应当对被推翻了的资产阶级和动摇不定的小资产阶级采用斗争、影响、诱导等不同的方法来继续进行阶级斗争。”
      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时,列宁特别注意解决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相互关系。新经济政策是为了解决过渡时期总的战略任务——工人阶级和劳动农民共同努力,消灭阶级和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在新经济政策初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较为突出,在农、工、商各条战线都是如此。但是,新经济政策更多是帮助社会主义成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尤其是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轨道。在一个农民占多数的国家里,无产阶级必须重视发展同农民的经济关系。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国家经济,只能建立在同农民经济结合的基础上。因此,新经济政策初期,苏维埃政府通过深入的鼓动宣传,吸引农民走合作化道路,广大农民群众开始团结在苏维埃政权的周围,逐步建立了巩固的工农联盟,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总的来说,在列宁所处的时代,俄国是一个以农民为主的国家,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建设时期,农民都是无产阶级联合的最主要的力量。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正确处理了无产阶级与农民阶级的关系,为其他国家无产阶级政党处理好无产阶级和农民的关系、建立工农联盟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正确处理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关系
      
      列宁在正确处理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关系的同时,还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正确处理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关系。在十月革命前后,列宁深刻揭露了俄国资产阶级的本质,制定了用暴力手段镇压资产阶级反抗的政策和策略。在后来的新经济政策中,列宁正确评价了资本主义的作用,制定了利用资本主义的政策。
      早在1905年4月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列宁就深刻地揭露了俄国资产阶级的本质。他认为,俄国资产阶级利益和沙皇政府的利益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害怕无产阶级的革命性。他们不是而且也不可能成为革命的动力。1905年7月,列宁在《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中进一步指出,由于俄国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同沙皇专制制度和西方帝国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的利益是交织在一起的。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反动性,使它成为反革命力量。“只要资产阶级的自私的狭隘利益得到满足,只要它‘离开’彻底的民主主义(而它现在已经离开彻底的民主主义了),它就不可避免地会大批转到反革命方面,转到专制制度方面去反对革命,反对人民。”列宁对资产阶级反动本质的分析,在1905年十月罢工后得到了很好的证明。在十月罢工后举行的十二月武装起义遭到沙皇军队的血腥镇压而失败后,资产阶级开始向沙皇政府妥协,最后转向了

    推荐访问:列宁 马克思主义 阶层 阶级 实践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