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中国政治精英优势与现代化建设

    时间:2021-07-06 08:00:1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当代中国的政治过程尽管发生过曲折,但的确取得了巨大进展。在政治现代化过程中经历了良好的开端、曲折发展、重大挫折、恢复与推进等发展阶段后,开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治现代化的新局面。从这一历程可以看出中国的政治过程不能脱离具体国情,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的保障,必须以政治稳定为前提,正确处理西方文明成果、本国政治传统的关系。
      关键词: 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建设;建议
      【中图分类号】 D6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8-0314-02
      1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政治现代化是指随着经济和社会其他方面的现代化所引起的从传统政治体系向现代政治体系转变的过程。由于诸多原因,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经历了艰辛和坎坷,但向这一目标发展和进步的总趋势一直没有改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社会有组织地向政治现代化迈进创造了最重要的前提。中国共产党从1956年开始较系统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问题,制定和提出了许多至今仍有指导价值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中共十二大肯定了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第一次明确指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中共十三大第一次较为完整地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蓝图。中共十四大以后,中国共产党继续进行政治现代化的探索,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将我国的政治现代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2 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2.1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实践不能脱离具体国情。
      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两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东方大国和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要顺利推动政治现代化就必须充分了解并紧密结合中国的国情。政治现代化建设是无法照抄照搬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模式的,它必然在社会结构、组织形式、交往方式上富有中国特色。
      我国当前的社会生产力落后和市场经济不发达等条件,决定了我国仍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一般意义上说,具有现代化水平的民主政治是现代化市场经济的产物。中国现阶段的市场经济,还不能算十分成熟,这就对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极为复杂的影响,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地适应和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主政治进程。
      2.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根本保障。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政治都是政党政治,政党在各国政治中都发挥着核心或主导的作用。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和发展路径需要有效和强大的政治支持,这不仅是“后发”现代化国家的普遍发展规律,更是中国特殊的社会现实向政治系统提出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系统为现代化发展提供的政治支持。
      一个正在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需要政治稳定,政治稳定需要政府权威来保障,而政府权威又根植于强大的政党。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得以建立的最根本历史条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28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共产党的领导,不仅是产生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最根本因素,而且是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
      2.3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必须以政治稳定为前提。
      从社会发展总趋势说,民主政治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是内在统一的。政治稳定是我国政治现代化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政治现代化实现的前提条件之一。只要我们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大胆探索,同时注意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就一定会顺利向前推进。
      正确处理政治变革和政治稳定的关系,是我国现阶段民主政治建设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因此,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政治民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不仅难以建立起有利于民主发展的政治新秩序,而且会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不成熟而造成暂时的政治不协调甚至政治动乱。这些都要求推进现阶段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以保持政治稳定为前提,并以促进政治稳定发展为现实目标。
      2.4必须正确处理西方文明成果、本国政治传统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经充分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其发展中对人类政治文明的贡献。邓小平正确地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其中也包括中华政治文明遗产。其中强调政治平等、人格平等的德治主义和民生主义以及“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精神等传统政治文化,也深深地影响着当今社会的政治生活,其历史价值要给予肯定。因此,在政治现代化过程中,必须注意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的双重结构,摒弃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糟粕,吸收其精华,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从而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3 完善政治精英流动机制
      在完善积极的精英流动机制方面,我们同样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就是全面推进国家与社会、官与民的双向流动。目前的流动,还不是完全意义的双向车道。影响的流向,基本是国家对社会,官对民。信息流量不对称的后面,是人员流动的不对称。当然,笔者并不是主张政府政党管理人员与社会人员的职务对调,而是在两者间建立更多的沟通机制。这要求处于优势地位的政府和执政党精英们放下身段,走出衙门,创造运用各种倾听机制对舆情实时掌控。同时,也要加强对体制外精英的导入。西方国家里,智库或大学的领军人物,会经常出入政府,甚至在一定时期担任相关部门的领导人。政府和政党精英也会到学校和研究机构开讲座、做访问学者,与学界进行相对深入的探讨,互相启发思路。英语将这种交流形象地称之为“头脑风暴”。
      遗憾的是,中国不少大学智库还被高高的围墙圈住,停留在封闭的象牙塔阶段。政府和研究界各说各话,造成研究脱离实际,实际课题得不到研究的双输局面;或者就是交流流于形式,风平浪静,鲜有风暴。打造双赢,首先需要决策者认识到精英不仅存在于体制内,也存在于体制外。精英的流动,应该打破壁垒,鼓励跨体制流通:学者到政府任职或担任顾问,政府官员到学校作报告、做学生。这些跨体制的精英流通,对个人来讲虽是短期行为,但作为政策长期化、机制化地执行下去,必定会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勃发。
      最后,就是不能忘记精英流动的“一盘棋”思路。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现在的党政精英流通体制背后,隐藏了諸如民族、性别、地域、专业等不平衡因素。如何在以能力为核心的前提下,实现精英构成的多样化?这个难题,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也远未解决。本文力图所做的,是问题的唤起。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依赖于国家发展的平衡和资源的再分配。这是一个长期的,并需要从精英流动外找答案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 本书编写组.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推荐访问:现代化建设 中国 优势 精英 政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