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中国在气候外交中的话语困境及提升路径

    时间:2021-07-02 00:02:2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中国能源性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是不争的事实,国外的舆论压力使中国在气候外交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话语权作为重要的外交手段,是促进外交、缓解压力的有力工具。中国气候外交中的话语效能较差,话语结构处于劣势。需要转变气候外交身份,塑造多元外交话语身份,营造有利于国际气候治理的话语环境,抵制国际气候霸权话语,进一步提升中国的气候外交话语权。
      【关键词】中国气候外交    话语困境    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全球气候恶化使气候问题成为各国政府密切关注的议题。由于全球气候恶化趋势明显,并且有越演越劣之势,同时,气候具有辐射性特点,这就要求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恶化问题。在全球气候问题应对上,基本上分为两大阵营,一个是正义阵营,而另一个则是非正义阵营,气候恶化问题的应对与对策的商讨也因此演变成一场正义与非正义之间没有硝烟的战争。①中国是能源性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国,虽然我国积极制定了各项制度,努力采取各项措施,以减少对气候的危害,但是,在国际气候问题商讨的过程中,中国仍然会受到其他国家的刁难,这给我国的气候外交提出了挑战。②走出中国气候外交的话语困境,应了解摆在我国气候外交面前的问题,探讨话语困境的现状与表现,得出提升气候外交话语权的有效路径。③
      中国气候外交中的话语困境
      中国气候外交中的话语效能较差。话语效能是指通过话语的表述达到捕获人类思想,获取人类认同的效果与能力。话语的弹性余地与软性特质是发挥话语权效能的最重要途径,而话语僵化则是阻碍话语效能发挥的最致使弱点④。中国在气候外交过程中,运用的话语结构单一、模式固定僵硬,常常使自己陷入话语困境。中国在气候外交中处于劣势,受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打压,不仅背负上了气候污染大国的恶名,还被认为是阻碍谈判进行的罪魁祸首。中国外交人员在气候会议上常采用含有气愤语气的话语给予回击,侧面显现出中国在减排问题上与其他国家无法达成一致这一事实。话语僵化体现了中国气候外交问题处理上对策的缺失,显示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沟通僵局,这种发言不仅无法挽回国际舆论倾向,还会使中国更加孤立。话语权效能较差,导致中国无法正确地表述自己在气候问题方面的立场,无法赢得其他国家的认同,容易被西方某些发达国家抓住把柄,影响中国在气候谈判中的地位,影响中国在气候谈判中权威作用的发挥
      中国气候外交处于两面夹击的状态。近年来,中国在气候外交上处于腹背受敌、两面夹击的状态。一方面是西方发达国家要求给发展中的中国制定强制减排标准,并要求中国必须执行,另一方面是受西方发达国家蛊惑的发展中国家主动放弃自身的发展权,向西方国家寻求资金支持,缩化自身在节能减排上应负的责任,将矛头指向中国,也要求中国必须以牺牲发展为代价,坚决执行减排标准。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中国在气候外交上没有盟友,只有“敌人”。西方发达国家立足于道义的高度向中国发难,指出中国不执行减排标准,是对全球气候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忽略其自身已经以破坏全球气候为代价,实现了早期的发展与经济进步的事实。西方发达国家故意给发展中的中国制造阻碍,让中国在经济发展与全球气候改善上做出选择,而西方国家在完成了经济发展,步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之后,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减排任务,无需面临实现经济发展与完成减排任务之间的选择。西方发达国家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给中国设计了一道无法回答的“单选题”。而在对待此问题的态度上,中国外交在话语的掌控上显得十分无力。例如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美国要求公布中国经济发展重要指标与二气化碳排放等气候数据,中国外交人员曾以一句“这是干涉中国主权”为由进行回绝,瞬间使中国陷入僵化的被动局面,并没有将我国的数据资料与西方国家的数据资料进行对比,抓住反驳的好机会⑤ 。
      中国气候外交的话语结构处于劣势。全球气候治理的三个巨头分别是中国、美国、欧盟。虽然中国被称为是全球气候治理的三大巨头之一,但中国的话语地位并非是“三大巨头”之一,中国的气候外交话语结构在国际上处于劣势地位。美国历来是国际话语权的掌控者,控制着全球80%的新闻与75%的电视节目,相比之下,华语新闻信息仅占全球的5%,并且在世界媒体界不被人重视⑥。调查显示,西方民众对华语新闻持质疑态度。从词汇的创新角度分析,与全球气候有关的“碳”名词都是欧美等国创造的。例如,“碳交易”、“碳政治”等,而这些词汇的定义也都是欧美等国家给出的⑦。此外,一些气候治理机制也是由欧美等国定义的,这些治理机制在全球气候领域内的运用稳固了欧美等国在话语上的强势地位。中国在气候外交中的话语创新力不足是导致话语困境的重要原因,中国没有在全球气候大会中提出过有影响力的解决方案,往往充当的是对其他国家提出的方案的表决角色,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总之,中国在国际气候外交舞台上,既缺少欧美等国在气候外交上的积极主动性,也缺乏他们在气候外交上所体现出来的专业务实性。
      中国气候外交话语困境的原因分析
      僵化身份话语导致政策话语的失效。西方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较低,但是在政治上却受到国家领导人言论的影响,官方的一些发言成为西方民众了解事实的重要渠道。对于民众来讲,单一的信息获得渠道是有弊端的,但是对于政府来讲,这种信息传播方式可以大大增加其话语的力量。中国在气候外交中面临的话语困境与官方话语僵化、无法发挥话语效力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在气候外交中的话语僵化主要体现在:身份话语的静态单一化、在外交谈判中使用固定的身份、从固定的身份出发采用单一的人称与立场等。例如,在气候外交谈判中,中国一直将自身定位于“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负责任大国”,而不是根据气候谈判内容的变化适时转换身份,即外交身份无法灵活地在多元化视角里切换。与中国在气候外交中的单一身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盟给自己添加了诸多名头,例如“绿色欧盟”、“环保先锋”等,不同的身份代表着不同的立场与观点,代表着在不同领域内扮演的不同角色。中国在气候外交中数十年定位于同一角色,既无法拓展谈判内容,也无法争取到有利于自己的舆论倾向,使中国在气候外交谈判中一直停滞不前,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推荐访问:中国 路径 困境 外交 气候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