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新时代青海高校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时间:2021-06-10 16:00:2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作为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民族国家,我国一向重视民族团结的教育工作。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当前国家制定民族政策的一项根本原则,是党和国家一系列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民族高校是我国培养民族干部的摇篮,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各民族对民族团结问题的认知程度,高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长久治安有着重要意义和影响。因此,加强民族高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是十分迫切和重要的。本文就民族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现状为切入点,通过调研了解我国民族高校当前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现状,以期望对高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及新的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问题。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向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繁荣发展。”[1]民族团结是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和睦、友好协调、联合。[2]而民族地区高等院校作为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政策、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民族地区各个高校分别不同程度的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民族团结思想教育工作。但民族地区因情况复杂,民族高校的民族团结课程不同于同阶段的其他高校。研究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途径,现已成为各民族地区高校重点的理论和实践课程。青海民族大学作为民尊高校,在民尊团结教育方面实践出具有本地区的特色。
      一、民族高校—深化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场域
      青海民族大学坐落于全国文明城市之一——青海省省会西宁市,创建于1949年12月,是青藏高原建立最早的高校、新中国建校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学校已形成具有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完备教育体系。青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西宁铁路司机学校分别于2002年和2005年并入学校先后历经青海省青年干部训练班、青海省人民公学、青海省民族公学、青海民族学院等办学阶段,2009年4月更名为青海民族大学。
      学校共有来自[3]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39个民族的13328名学生,其中本专科生9559名,博士、硕士研究生1488名。截至目前,学校已为家培养了8.6万余名各民族合格人才。民族高校是新中国建立之初,响应国家迫切需要“培养大量的各少民族干部”的号召,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产物也兼具着鲜明的政治属性和文化属性。民族高校招收大量的各民族学生,为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民族高校汇聚了各民族的同学,有着深厚的多元文化,是各民族享受平等教育的场域。
      二、民族高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性
      (一)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促进高校稳定、和谐的需要
      民族高校肩负着培养民族干部的重任,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人才的摇篮。高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既有汉族学生,也有少数民族学生,但是由于生活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因而每个人的心理特征也存在差异,在日常生活中会产生一些矛盾和问题。因此,在高校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尤为重要,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发展史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到,民族文化没有先进、落后之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民族优秀文化的构成。
      (二)深化民族团结教育是大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世界各种思潮的冲击下,高校更应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教育。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告诉我们,民族问题是历史问题,也是现实问题,民族问题不是一个单独的问题,它与其他问题交织在一起,我们处理民族问题时要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民族平等,核心是政治平等:民族团结,核心是思想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核心是经济繁荣。高校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面对民族问题,能做出理性判断。
      (三)深化民族团结教育是应对国际严峻挑战的需要
      尽管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是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实没有变,国际形势日益严峻,西方各种势力汹涌而来。发达国家制造各种舆论,包括“恐惧中国论”“围堵中国论”“牵制中国论”而后的“分离中国论”等。[3]通过深化民族团结教育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更加珍惜民族团结稳定的发展环境。强化“五个认同”,培养和树立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清楚的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发展历史中,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
      三、青海民族大学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路徑选择
      当代大学生是最富有朝气、活力的群体,是践行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动力军。而民族高校能否通过深入、持续、有效的民族团结工作,凝聚和团结各民族大学生共同努力奋斗和发展,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之处。“中国梦”犹如一盏迷雾中的灯塔,为新时期民族高校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指明的前进的方向、明确了要求。面对新时期、新要求,民族高校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中国梦”,探索出一条深化民族团结的教育途径。
      (一)校方积极开展深化民族团结教育的工作
      青海民族大学的校训是“进德修业、自强不息”。“进德修业”出自《周易·乾·文言》“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民族高校所追求的进德必然包含民族关系方面的进德。校园系列活动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以大学生民族知识竞赛、“青海省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进高校巡回宣讲、青年民族团结进步征文比赛为主要内容。民族知识竞赛围绕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总体部署,集中开展青海省大学生民族知识竞赛,以逐级开展班级、院系、校级、省级比赛的形式,进一步加强各民族大学生交流交往交融,在校园中努力营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和谐氛围:高校巡回宣讲邀请青海省“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进高校开展先进典型巡回宣讲活动,广泛宣传高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的典型事迹,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积极传递正能量,在各民族学生中形成尊重典型、学习典型、争当典型,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征文比赛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不限题材、不限字数、不限群体,积极动员本省高校各族青年学生,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主动参与青年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征文赛:不定时开展民族书画展览、民族舞蹈晚会、民族优秀歌曲演唱赛等等,优秀文化凝聚青年,用民族感情团结青年,实现以赛促学,以学促践,以践促进,引导青年学生牢固树立“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凝聚青春力量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推荐访问:青海 民族团结 新时代 深化 高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