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隐喻的翻译理论和隐喻的翻译策略研究

    时间:2021-06-08 08:02:2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从传统角度来看,隐喻被当作修辞学的一部分进行研究。在认识语言学中,隐喻被看作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它不仅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而且还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式,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目前,隐喻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即隐喻学,学者们开始从多学科,多角度,运用各种理论对其进行研究,收益颇多。在研究的过程中,也总结出许多可行的翻译方法。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根据隐喻产生的思维方式、文化环境和基础等因素,显示或隐身隐喻,或直译,或意译,或归化,或异化,或采用其他综合方式进行翻译,使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原语的信息。
      A Study of Metaphor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Strategies
      [Abstract] Metaphor was traditionally treated as a part of the rhetoric study.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linguistics, metaphor is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cognitive tool, which is not only existing in our daily life, but also affecting our way of thinking, reflecting cultural cultivation. Metaphor has now become an independent subject, metaphorology, which is beneficially studied from the multi-disciplinary, multi-angle, according to various theories by Scholars. In the process of research, many feasible translation methods have been obtained. According to metaphorical thinking mode,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infrastructure, etc, translators should show or hide metaphor, translate literally or liberally, translate by way of alienation or domestication, or translate by using comprehensive approache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in order that the readers can understand the primitive information accurately.
      关键词:隐喻,翻译,理论,策略
      本文为北京行政学院校院级学科建设项目,项目号:2015XKJ017
      两千多年以前,隐喻是作为一种修辞格为西方学者研究。亚里士多德(Aristotélēs)在其经典性著作《修辞学与诗学》(Rhetoric and Poetry)中对隐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确立了两千多年后西方修辞学界隐喻研究的基本思路。传统的隐喻理论只局限于对隐喻现象本身的研究,没有将隐喻放在人类认知、思维和交际活动这一更大的背景之下进行考察,所以不能全面解释隐喻的机制和实质问题。当代隐喻认知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现象,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的、普遍的认知方式,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可以用于解释人们头脑中概念的形成、思维的过程、认知的发展、行为的依据等等。
      本文从隐喻的认知过程入手,对适用于隐喻的各种翻译理论和原则进行分析研究。运用多种理论,对隐喻的各种翻译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提出了隐喻翻译几项策略,即:模仿、释义、异化、归化、直译、意译、转换翻译等等。
      一、 隐喻的翻译理论原则
      1. 隐喻认知理论
      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它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认知、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Lakoff和Johnson认为,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人们通过隐喻来认知新事物,建立新理论,并利用隐喻来创造新词或新意义。因此,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其认知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隐喻是通过喻体认知本体的,喻体是人们已知的概念或表达方式,本体是人们面对的未知的概念或事物。在隐喻的认知过程中,人们先从隐喻的原域中,即本体中,提取反映事物规律性的、高一级的概念结构,投射到目标域,即喻体,相应的概念结构中去,从而形成二者的映射关系。读者通过这种映射关系进行跨时空的投射和映射,从显性的信息推导出隐性的信息,这一过程即为隐喻的认知过程。例如:Time is cash.(时间就是金钱。)句中,time是原域,即本体;cash是目标域,即喻体。这句话是以空间为始的原域,通过将空间结构投射到非空间概念上赋予该非空间概念一个空间方位。
      2. 概念隐喻和概念合成理论
      概念隐喻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0年认知语言学家乔治·莱柯夫(George Lakoff)和马克·约翰逊(Mark Johnson)在其隐喻理论专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主要观点包括隐喻属于概念范畴而非文学范畴;隐喻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美学与修辞范畴,还在于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特定概念;隐喻不总是以相似性为基础而建立的;隐喻是人类思维和推理的必然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吉尔斯·福康涅(Gilles Fauconnier)和马克·特纳(Mark Turner)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家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认为概念合成是一个普遍的、基本的思维过程,该思维过程具有复杂的动态原则(dynamic principles)和管制性原则(governing constraints),这一思维过程具有高度的想象力,能够有意识地区分相似、一致和差异。概念整合以心理空间理论为基础,当一个心理空间中的概念与其他心理空间中的概念产生映射关系后,便会形成新的心理空间,从而产生新的概念。例如:The way to peace is a marathon.有三种翻译:(1)通往和平之路依旧漫长。(2)想要实现和平还得打一场持久战。(3)和平之旅,马拉松之旅。

    推荐访问:隐喻 翻译 策略 研究 理论和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