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近现代台山籍澳大利亚华侨援助家乡建设述论

    时间:2021-06-06 08:00:1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近现代广东四邑地区台山籍澳大利亚华侨积极参与、援助家乡建设,在兴办实业、举办公益事业、建设新城镇、促进中澳贸易发展和支持家乡民主革命事业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世纪50年代,中国两广一带社会动荡不安,沿海许多青壮劳力迫于生计,离乡背井出洋谋生。很多人带着淘金梦漂洋过海去往美国、澳大利亚、智利、秘鲁、菲律宾等地。超过90%的淘金工人来自广东的四邑地区(即台山、恩平、开平和新会)。海外华人华侨历来具有爱国爱乡的美德,他们积极支持和参与家乡建设,其中台山籍的澳洲华侨在20世纪初的援乡举动引人瞩目。
      自1851年,台山人雷亚妹以契约华工的身份被卖到澳大利亚淘金开始到民国时期,台山籍澳洲华侨如刘光明、梅东星、梅光达、麦锡祥、刘光福、黄柱稳、黄来旺等均在不同领域以不同的方式援助、参与家乡建设。
      一、对家乡的贡献
      (一)兴办实业
      实业救国,繁荣家乡是台山华侨心中的梦。为了圆这个梦,从晚清开始,台山华侨就在家乡进行投资。到民国时期,更是掀起高潮,侨乡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1929年2月,国民政府颁布《华侨回国兴办实业奖励法》,共9条,对华侨回国办实业“确有成绩者,得由侨务委员会呈请国民政府,给予奖章褒状。”这是第一部对华侨兴办实业实施奖励的立法。1936年6月颁布的《广东省奖励归国华侨投资兴办实业暂行办法》明文规定对归国华侨回国投资确有成绩者,要实行奖励。在这段时间里,台山侨乡处处出现“侨汇热”、“建房热”、“消费热”、“公路交通热“等,掀起了近现代历史上大规模兴办实业的高潮,台山侨乡呈现出一派繁荣
      气象。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澳大利亚的邑侨在台山那扶镇附近投资开采金矿,台山的采矿业得到了发展。澳籍华人雷子钦,祖籍台山大江镇,是金桥铝型材厂创办人之一。
      (二)举办公益事业
      台山籍澳洲华侨回乡投资兴建医院、学校、书报社、侨刊乡讯、凉亭、体育事业等,这些公益事业极大地推动了台山文教体育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台山华侨捐资兴学历史悠久。自清末提倡废科举、兴学以来,海外华侨便纷纷响应,积极支持。1902年,台山大江镇公益旅外相亲捐资创办了公益学堂。1905年,台山端芬梅姓旅外乡亲集资支持并开办蒙养小学。1930年,美、加、港、澳海外乡亲,集资豪银数万元在四九兴建东升小学。民国时期,台山等四邑华侨捐资在广州东山培正中学里兴建古巴堂、美洲堂、澳洲堂等,还于1930年创办了四邑中学(今广东华侨中学)。民国以后,华侨捐资办学更是掀起了热潮。
      海外华侨在台山捐建书报社以供乡亲进行文化娱乐活动(阅读、下棋、玩牌、聊天)。侨刊乡讯是台山最具特色的华侨特产之一,以创刊早、数量多、有特色而闻名遐迩。在华侨积极支持下,侨刊乡讯成为沟通内外联系的重要工具,被侨胞喻为“天桥”。建凉亭是侨乡很特殊的一种公益事业项目。建凉亭供乡亲避风雨、遮阳光或休憩、候车、弈棋,表现了台山华侨的传统美德。
      四邑同乡会原名四邑会馆,成立于1898年,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澳大利亚悉尼最悠久的华人社团之一。它是四邑华侨的一个地缘性社团互助组织,对促进四邑侨胞的团结、澳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支持家乡台山的建设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四邑会馆原是台山广海籍旅悉尼殷商、慈善家陈炳达先生的旧喜万年酒楼。陈先生不仅热心四邑乡亲的慈善公益事业,对澳大利亚各侨社及家乡台山的慈善公益事业,也总是义不容辞,慷慨解囊。他一生捐助过的慈善公益事业无数。
      (三)建设新城镇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台山城乡掀起了空前的侨房“台山洋楼”的建设高潮,侨资的拉动,使建筑业发展很快。台山在此背景下建造了大量新型的洋楼、碉楼建筑物。同时城镇也进行了新的规划,包括学校、文化室、图书馆、艺术馆、博物馆、医院、凉亭等一应俱全,台山成了新型城镇的代表。
      这个时期,中国许多地区的县城仅有一条街,台山县城已有较大规模,就连农村,城镇式格局的墟镇也是鳞次栉比,如斗山、都斛、广海、冲娄、公益、端芬、大同等圩镇,是别地县城与圩镇不可企及的,一些乡村圩镇比现在还要繁荣,这方面离不开华侨和侨资的推动作用。
      (四)促进中澳贸易发展
      从事商贸活动,活跃城乡经济,促进中澳经济贸易发展,这是四邑华侨促进中澳贸易发展的一大贡献。四邑华侨早年在矿区、城镇开设的商店,经营中国的大米、丝绸、茶叶、瓷器等土特产杂货。不少人从事小商小贩生意,走街串巷,下到农村,贩卖生活必需品,对活跃城乡经济、促进中澳贸易和中澳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些人由此成为富商和侨领,他们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上都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如台山籍的梅光达、刘光明、雷亚妹、刘光福、黄柱稳、梅东星等人。
      刘光明祖籍广东台山,1831年生于马来亚槟城,1853年随淘金人流涌人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淘金,他也引荐了很多乡亲到维州淘金。刘光明在维州淘金毫无所获,1854年去墨尔本经商,组建运输船队,在墨尔本与中国进行贸易,逐渐致富,在澳大利亚多个州和新西兰都设有分店,经营保险、矿产、甜菜种植、银行等业,成为当地华侨富商。
      梅光达,澳大利亚著名华侨实业家、侨领,他出生在台山端芬镇。1881年来到悉尼,经营茶叶和丝绸,开设光达茶叶有限公司和中国茶楼,成为富商。同年4月,他首次回乡省亲,并在广州、南京等地考察了3个月,向清廷官员讲述开拓国际贸易市场的重要性。1882年,梅光达的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他由阿拉顿矿区迁到悉尼,开始了向商业发展的计划。他一方面开设进口商行和百货公司,源源不断地从祖国输入丝绸和茶叶,从事中澳贸易;1894年梅光达第三次回国,商谈发展中澳贸易。梅光达等华侨一系列行为积极地促进了中澳贸易
      发展。
      1917年到1924年期间,澳籍华人创办了中澳轮船公司,其创办人刘光福、余荣都是台山人。公司董事会成员15人,其中五邑籍占6人。刘光福和余荣先后任总经理。中澳轮船公司(又成中澳船行),是澳华侨史上轰动一时的大事。澳国、新西兰、香港等地邑亲踊跃入股,共投资10.8英镑。公司成立后,先后购买“嘉宝”和“维多利亚”号两艘轮船,航行于澳国与香港之间,为促进中澳两国之间贸易往来起了积极地作用。

    推荐访问:台山 澳大利亚 援助 华侨 近现代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