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解放战争改造国民党战俘的军事意义

    时间:2021-05-25 16:03:4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在历时四年的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发挥政治工作专长,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创造性开展俘虏改造工作,成功改造与吸收了大概300万的国民党军战俘,开创了战争史上将俘虏作为己方兵源补充主要手段的先例,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从军事的角度分析改造国民党军俘虏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解放战争;改造俘虏;军事意义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04-0032-02
      在历时四年的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累计消灭国民党军800余万,其中俘获4 586 750人,创我军历次战争纪录。我军发挥政治工作专长,在借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俘虏改造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创造性开展俘虏改造工作,成功改造与吸收了大概300万的国民党军战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到战争中后期,开创了战争史上将俘虏作为己方兵源补充主要手段的先例,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从军事意义的角度看我军成功改造国民党军战俘,具有四大重要价值:第一,在敌强我弱的敌我力量客观对比下,改造与吸收俘虏能够最大程度上削弱敌人,增强自己,逐步改变敌我力量对比;第二,大量吸收改造国军战俘,缩短了我军休整补充时间,增强了兵力使用效率,提高了我军连续作战的能力;第三,大量改造与吸收国民党军俘虏,为我军转入战略进攻后解决了外线作战的兵员补充问题,同时使解放区的人力资源运用更为集约,提高了解放区军民的战争潜力;第四,广大解放战士提高了部队军事素质和技战术水平,增进了我军战斗力,加速了我军炮兵,工兵,装甲兵等技术兵种的建设,为我军的正规化建设以及打赢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正规战争提供了前提。
      一、加速改变敌我力量对比
      1946年6月,解放战争全面爆发的时候,我军总兵力127万人,国民党军430万,兵力对比1:3.4,我军通過在战争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歼灭大量国民党军,俘虏大量国民党军官兵,并且加以教育改造,补充我军部队,把大批国民党俘虏兵转化为解放军战士,加速了敌我兵力对比转换。仅以战争第一年华东野战军为例,华野歼敌8个师,29个旅,俘虏敌军官兵26万人,绝大部分补充到解放军各部队,其他战略区的部队大体上也是将俘虏大批补充至我军部队。到1947年6月,国民党军总兵力减到370万人,而我军则发展到195万人。到1947年随着我军转入战略进攻,作战规模、歼敌俘敌数量较之过去越来越大,特别是开展了以诉苦,三查,三整为核心的新式整军运动,更加有效的溶化了国民党俘虏兵,战争优势的天平不断向我军倾斜。在战争头两年,即有80万经过教育的俘虏兵补充我军,到1948年7月,我军发展到280万,而国民党军有365万,但我军战场上的机动兵力占有优势,双方实力接近。三大战役累计俘虏和迫降国民党军近百万,到1949年1月三大战役结束时,我军数量上升到358万,国民党军只剩下204万,形成了根本性优势。由俘虏兵改造的解放战士在全军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就全军范围内解放战士的规模而言,1948年8月23日,朱德在人民解放军总部作战局战况汇报会上指出:“现在我们的军队有百分之六七十是解放战士。”解放战士的数量不断膨胀,他们在人民军队中的比重也节节攀升。解放战争中后期,在人民军队中,越到基层,解放战士的比重越大。有些班、排甚至全部都是 解放战士,区别仅在于“老解放”和“新解放”而已。解放战士的加入,充实了人民解放军的兵力,截至1950年6月大规模作战结束时,我军总兵力已发展到530余万人,实现了1948年九月会议上提出的建军500万的建军目标,实现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总任务。
      二、缩短部队整补时间,提高连续作战能力
      在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中,有两条涉及部队整补和连续作战的原则: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解放战争是一场大规模的国内正规战争,战争规模,持续时间,参战人数,伤亡数量都十分惊人,如不及时补充兵源,势必造成大量缺额,不利于连续作战。缩短部队整补时间,对于提高兵力使用效率,提高连续作战能力具有显著意义,是我军以弱胜强,发挥我军运动战优势,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重要因素。西北野战军所处地域人口稀少,所以西北野战军率先实行“即俘即补”的方法,“七个月作战未补解放区新兵,补的都是俘虏,即俘即补,因而人员比三月开始作战时略有增加”[1],对此毛泽东在1947年10月向各军区,各野战军介绍了西北野战军的经验,各部队结合自身情况对此加以推广。华东野战军在1948年的豫东战役和济南战役中,先后对俘虏兵实行了“即俘即补即战”的做法,效果很好使部队保持满员或超员,有利于连续作战。
      在三大战役期间,我军付出了重大人员伤亡,伤亡最小的平津战役有近4万人,辽沈战役伤亡近7万,淮海战役伤亡达13万之多,但是各部队在战斗中俘虏了规模空前的国军官兵,采取“即俘即查即补即战”的办法,在战斗中甚至出现了上午刚俘虏过来,下午即参加战斗的情况,最大限度地将俘虏补入部队,使各部队一直保持建制完整,只要部队建制在,伤亡虽大,但及时补充就能保持战斗力。华东野战军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战斗中伤亡49 000余人,但是俘虏敌军近10万人,随着将俘虏补充部队,部队的基本作战能力得以保持,使战役第二阶段、第三阶段能够顺利进行。反观三大战役期间的国民党军队,战区兵源补充困难,部队人员消耗难以快速得到补充,甚至被迫将逃难难民强征入伍,部队战斗力迅速下降,最终一败涂地,国民党军感慨:辛辛苦苦把壮丁训练成士兵,被共军抓去了就成了共军士兵了,反过来打国军。
      我军采取“即俘即补”的方法,还有助于缩短两个战役之间的时间,造成国民党军对我战役发起时间的误判,打乱了国民党军的决策,达成战役的突然性。辽沈战役结束后,蒋介石和傅作义认为东北野战军付出较大伤亡,需要休整半年才能入关作战,因而华北国民党军暂时不急于撤军,留在原地采取观望态度,但是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中通过火线补充甚至扩充部队的方法,部队早已建制充实,仅仅休整半个多月即入关作战,其主力70万人于1948年11月23日开始进军华北,协同华北军区部队发起平津战役,打乱了傅作义集团的原定计划,为歼灭华北国民党军主力奠定了基础。

    推荐访问:解放战争 战俘 国民党 改造 意义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