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中央红军转兵湘黔边始末

    时间:2021-05-24 20:03:0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wstd/wstd201210/wstd20121017-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wstd/wstd201210/wstd20121017-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wstd/wstd201210/wstd20121017-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wstd/wstd201210/wstd20121017-4-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wstd/wstd201210/wstd20121017-5-l.jpg
      历经无数的奋斗、摸索,中央红军终于在1935年9月确定了不再更换战略转移目的地——陕北。中央前后共定下7个长征终点,是其间6次调整的结果:湘西(长征初期,中央“三人团”确定)→川黔边(1934年12月18日,黎平会议确定)→川西北(1935年1月15—17日,遵义会议确定)→云贵川(1935年2月5—9日,扎西会议确定)→川陕甘(1935年6月26日,两河口会议确定)→与苏联接近的陕甘(1935年9月12日,俄界会议确定)→陕北(1935年9月28日,榜罗镇会议确定)。本文通过回顾中央在湘黔边召开的三次重要会议,来看当年中央红军一波三折的转兵之路。
      一、长征初期:离开江西去湘西
      “离开江西去湘西”是指中央红军原定离开江西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
      由于“左”倾错误领导,加之力量悬殊,中央苏区军民浴血奋战一年,未能打败第五次反革命“围剿”。丧师失地、日益恶化的军事形势,迫使中央决定进行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开始突围(时称“西征”)。
      此前,中央已就战略转移作了秘密准备。根据当时具体负责长征编队的李维汉在《回忆与研究》中说:“长征的所有准备工作,不管中央的、地方的、军事的、非军事的都是秘密进行的,只有少数领导人知道,我只知道其中的个别环节,群众一般是不知道的。当时我虽然是中央组织局主任,但对红军转移的具体计划根本不了解。……这些问题虽属军事秘密,应当保密,但必要的宣传动员是应该的。”李德的翻译伍修权说:“1934年春,李德就曾同博古说,要准备作一次战略大转移。”
      一开始,国民党未弄清红军的战略意图。他们对红军留在中央苏区的是多数还是少数,是向东还是向西突围弄不清,因为被红军“神鬼莫测”的战略战术给打怕了。综合金一南的《苦难辉煌》、刘翀霄的《天下无敌:史无前例的长征内幕大揭秘》等得知:10月25日,蒋介石召集智囊对红军的去向进行研判:第一,由赣南信丰入广东。蒋认为不足为虑。第二,从赣南经粤湘边入湘南。蒋认为应加以重视。第三,进入湖南后出鄂皖苏区再北进。蒋认为可以考虑。第四,经湘西入黔、川再北进。杨永泰认为还要考虑红军从长江上游渡江入川西的可能性,蒋起初对此不以为然。事实证明,红军最初的战略意图就是入湘,红军后来果然是从云南渡金沙江进入四川的。
      10月下旬、11月上旬、11月中旬,中央红军相继突破国民党军设置的三道封锁线。红军曾计划在湘南作勾留,进行休整,甚至建立苏区。
      刘伯承于1962年指出:“转移中完全可以打击追击的敌军,不敢打,一味逃跑,失去在湘南立足的机会。”李一氓在《回忆录》中说:“在由江西进入湖南的时候,中央把红军当中湘南籍贯的连排级干部集合在一起,约200多人,成立了一个湘南营。调一个湘南籍团长当营长,把我调去当教导员。……如果取胜,既能够解江西之围,又能够在湘南立脚下来。”湘南整编也可视为党和红军欲在湘南作勾留的旁证。根据1934年11月17日发布的《中革军委关于红八、九军团进行改编的命令》,要求“八、九军团应即改编为一个师的编制,并进行分编二十一师及二十二师”。如王耀南在《坎坷的路》中说:军委工兵营与二十二师工兵连在过道州后合编为工兵一连。
      当蒋介石于11月中旬判明红军西进的战略意图后,随即投入近30万兵力,在湘江以东地域构筑了更为严密的第四道封锁线。
      为“另造苏区”本应衔枝疾走,但“举国大迁移”式的西征却使中央红军前进缓慢,龟行蛙步,错失渡江良机。无奈于11月底12月初,在广西省东北部与各路国民党军血战湘江。结果,红军惨胜如败,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减少至3万余人。刘伯承在《回顾长征》中说:“广大干部眼看反五次‘围剿’以来,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与反四次‘围剿’以前的情况对比之下,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贯彻执行了错误的路线所致,部队中明显地滋长了怀疑不满和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这种情绪,随着我军的失利,日益显著,湘江战役,达到顶点。”
      二、通道会议:战术转兵去湘西
      1934年12月1日中午,党和红军主力渡过了湘江,经西延区向老山界前进。以后几天,惊魂甫定的中央和红军急于脱离险区。康克清在《回忆录》中说:“这里高山峻岭,森林茂密。敌军被甩在后面。敌机难以侦察,可以稍事休息。一个多月的紧张奔波,总算可以喘口气了。”到4日,开始考虑去向问题。
      12月8—11日,军委二局两次截获国民党军电报:蒋介石已集结四五倍于红军的兵力,布防于红军北上湘西途中,意欲将红军围歼于桂湘黔交界地。若红军北上湘西,势必一头撞进蒋介石在湘西布下的口袋阵,一场实力悬殊的决战在所难免。是硬闯第五道封锁线,还是转兵避其锋芒?成为摆在红军高层面前一个生死攸关的抉择。
      12月12日,军委两纵队(即野战司令部、军委第二纵队)到达芙蓉,中央部分领导人在此召开紧急会议,就北上湘西还是西进贵州展开了激烈争论。伍修权在《我的历程》中说:“部队前进到湘西通道地区时,得到情报说,蒋介石已察觉我们的意图是与二、六军团会合,就在我们前进方向布置了五倍于我的强大兵力,形成了一个大口袋等我们去钻。面对这一情况,李德竟然坚持按原计划行动,把已经遭到惨重损失的三万多红军,朝十几万强敌的虎口中送。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同志向中央政治局提出,部队应该改变战略方向,立即转而向西,到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去,一定不能再往北去。如果再往北,就有全军覆灭之灾。中央迫于形势,只得接受了这一正确建议,毛主席的意见被通过了。于是部队就改向贵州进军,这就一下打乱了敌人的原来部署。”
      笔者认为下列两点或许为会议所定:第一,确定转兵。会议虽未解决战略方针,但作出战术转兵决定,调整行军路线——先西进贵州黎平、锦屏,后北折黔东去湘西。12日19时半下达的《中革军委关于我军十三日西进的部署和致各军团、纵队电》,当为实施通道转兵所作的部署:“我军明十三号继续西进。”第二,确定整编。13日的《中革军委关于取消第二纵队,合编第一、第二纵队的命令》《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关于红八军团并入红五军团的决定及其办法致董振堂等电》应为通道会议的成果,是黎平整编的主要依据。军旅作家王树增在他的《长征》中持此观点。由是,若把整编说成是18日黎平会议所定,在因果关系上是不能成立的。当然,黎平会议应该也曾讨论过整编事宜。可见,通道会议为尔后黎平会议调整战略方针,作了必要的准备;通道转兵挽救了劫后余生的3万中央红军;为随后逐步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奠定了基础。

    推荐访问:始末 中央 军转 兵湘黔边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