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为战争而生

    时间:2021-05-24 16:05:2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说起二战时的德国空军,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它显赫的战果、众多的王牌飞行员、尖啸的“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性能卓越的Bf-109和Fw-190战斗机以及数千架战机飞跃英吉利海峡的壮观场景。然而,缔造此神话的并非德国空军总司令赫尔曼·戈林,这个把全德国能上天的东西都当成自己私有玩具的脑满肠肥的家伙只想着如何从希特勒手中捞到更多的权力和战功。真正对德国空军建设和指挥起到关键作用的是戈林手下的一批具有严谨德国军人作风、踏实肯干的中高级军官。其中阿尔伯特·凯塞林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幸运”参谋
      
      阿尔伯特·凯塞林老家在德国南部的巴伐利亚,1885年生,他的家庭并非军人世家,主要靠教书和务农维持生活。他的父亲做过中学校长,在当地算得上中产之家,但由于孩子较多(6个),生活并不富裕。
      1904年,19岁的凯塞林入伍,接受了2年炮兵初级军官培训,1906年获得中尉军衔。在一战爆发前,他就已经“翱翔蓝天”了,不过不是乘坐飞机,而是炮兵部队校正弹着点的热气球。1914年战争爆发后,凯塞林在前线的时间并不长,主要担任炮兵联络副官、情报军官、作战参谋,供职于集团军参谋部。在这4年里,“小参谋”可以频繁接触到德国陆军的统帅、将军们,他卓越的工作能力给将军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一战即将结束时,他被破格调入总参谋部任职,并在一战结束后留在了人数急剧减少的十万国防军中。
      在一战时,德国军方规定,凡是总参谋部的军官必须经过军校相对课程的培训后才能被录用。没有上过军校,并非出身军人世家,在军方没有任何背景的凯塞林却搭上了末班车,避免了一战结束后绝大多数德国军人复员的命运。在以严格遵守规定到生硬古板而著称的德国总参谋部里,他的情况只能用特例中的特例来形容。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凯塞林在军事方面的天才是多么与众不同。
      
      智斗米尔西
      
      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迅速组建了空军,刚当上了炮兵团长的凯塞林被“空投”到陆军参谋部任职,主管后勤。他虽然不愿从一线部队下来,但军令难违,只好服从。在此期间,他与德国空军的2号人物米尔西势同水火。米尔西是第三帝国第二顺位继承人、空军总司令戈林最信任的手下,任空军总监一职,在一战时是一位技术娴熟的战斗机飞行员。时任空军后勤部长的凯塞林认为米尔西身上政客味太浓,毫无德国军人勇敢、正直的作风,而且不懂军队管理与建设。随着以米尔西为首的一批飞行员出身的空军将领(俗称“老鹰帮”)对陆军出身但熟悉管理的参谋们的指责,这种看法日益加深。甚至在争吵中凯塞林对米尔西大吼道:“管你自己的民航去!”
      凯塞林毕竟在总参谋部“混”了几十年,熟稔打压异己的手腕。他不止一次暗示戈林,米尔西打算架空戈林,独自控制整个德国空军。于是,戈林对米尔西的绝对信任里掺杂了凯塞林兑进去的浑水。而空军参谋部也获得了绕过米尔西,直接向戈林负责的权利。
      一名合格的领导者不仅要有严谨务实的作风,还要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运用灵活的手腕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这一点上凯塞林无疑是个榜样,此举也彻底颠覆了他在总参谋部任职时古板的作风,显示了他熟练、圆滑的政治手腕。也正因此,不久后他升任空军总参谋长一职。
      
      初战波兰、法国
      
      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爆发。凯塞林任第1航空队司令,为博克上将的B集团军群提供空中掩护与支援。当时的第1航空队隶属于空军统帅部,与北方集团军属于平级单位。但凯塞林主动将指挥部与集团军群设在一起,并服从于博克上将指挥。这使得“空中炮兵”在波兰战役中战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而波兰空军战斗机部队在此时并未受到太大的损失,却因为德军地面进攻速度过快,自开战以来一直忙于转场以躲避德军的地面部队,对肆意攻击的德国俯冲轰炸机没有任何作为。在敌方战斗机主力未灭时即大量派出轰炸机部队,从正统军事思想角度上看,过于冒险,但凯塞林将第1航空队的安危全部押在了陆军的快速推进上,即押在了“闪电战”这个二战中极为先进的战略思想上,这一举动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回报。正是他毫不犹豫地派出俯冲轰炸机对陆军的近距离支援导致了“闪电战”的突然性,迫使波兰空军无暇攻击德国机群,反过来使得德国的俯冲轰炸机在未获得绝对制空权时可以横行波兰上空而损失极少。
      在波兰战役期间,凯塞林还独出心裁地将他手下的大量防空炮集中使用,无论是要地防空还是攻坚战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波兰大局已定,凯塞林被调往西线,任第2航空队司令,继续与博克上将的B集团军群配合。空、地密切配合的B集团军群本是担任助攻任务,但却和担任主攻的A集团军群并驾齐驱。就在法国战役即将胜利时,戈林“异想天开”地向希特勒要求空军独自“摘取胜利果实”。对此,凯塞林与前线许多将领极力反对,但过分担心坦克集群安危与拨不开老友面子的希特勒还是同意了戈林的意见。面对如此局面,凯塞林也只能无奈地服从,并尽到一个职业军人的全部责任。
      敦刻尔克撤退后,凯塞林由于在两场战役中表现出色,从上将晋升为德国空军元帅。
      伴随着德军闪电战的大获全胜,凯塞林极为优秀的战略思想也体现的淋漓尽致。他不像戈林那样与陆军争功,而是深刻地认识到这次战争陆军仍然是地面战场绝对的主角,以德国空军的现有实力远达不到全歼敌军、攻城掠地的战略目标。在行动中,他最大限度地贯彻了这种思想,为了战役的胜利,甘愿屈居人后、默默奉献。恐怕也正是这种精神感动了希特勒以及德军最高统帅部,才使他获得了元帅军衔。
      
      巴巴罗萨
      
      随后发生的不列颠空战中,凯塞林的第2航空队取得了德国空军最好的战绩,但受全局限制,凯塞林注定不能有大的作为。
      而在东线战场上,凯塞林继续与老搭档博克上将的B集团军群密切配合,他率领的第2航空队装备有飞机1180架,占整个东线德国飞机总数的40%。开战的第一个星期,凯塞林的第2航空队就击毁了2500架敌机(有一多半是在地面击毁的)。戈林对此战报极为质疑,下令空军参谋部审核。审核结果大出众人意料,参谋部认为凯塞林还漏报了至少200架的战果。
      取得如此丰硕的战果也离不开第2装甲集群司令古德里安的建议,他发现苏军的空中力量很薄弱,不足以给德国空军带来大的影响。因此向凯塞林建议将第2航空队化整为零,以覆盖更为广大的作战区域。凯塞林采纳了古德里安的建议,在宽度超过800余公里的东线战场上,到处可以看到“斯图卡”的身影。
      开战一周后,苏联空军遭受了惨重打击,制空权被牢牢地掌握在德军手中,凯塞林又可以大摇大摆

    推荐访问:而生 战争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