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维度何以被遮蔽及其当代观照

    时间:2021-04-07 20:02:3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科学维度与道德维度的生成性统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内生逻辑与本真精神。迄今,国内外学界倾向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维度作一维化解读和研究,其道德维度一直处于被遮蔽的视界。这主要源于:其一,历史唯物主义文本中严格学术规范意义上的形式化伦理道德体系之缺失;其二,马克思前后期文本研究方法之深刻嬗变:从人本主义伦理学研究到社会历史研究;其三,历史唯物主义传统解读模式——“规律论”、“工具论”和“实践论”之解读误区。当下,我们理性回归历史唯物主义经典文本之本源语境,深入反思并剖析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维度被遮蔽的深刻根源,具有深远的当代观照意义。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维度;生成性统一;被遮蔽;当代观照
      中图分类号:B2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5)05-0092-006
      “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维度”这一学术概念迄今尚未有学者给予正式提出与系统研究,少有学者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切入点并回归历史唯物主义经典文本之本源语境,立体化挖掘与剖析历史唯物主义所内蕴的深厚道德维度,而关涉历史唯物主义的双重维度——科学维度与道德维度的生成性统一的研究,更是付诸厥如。这使我们在理论上无法准确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内生逻辑与本真精神,在实践上无法充分发挥其内在的道德功能与价值,萎缩了其本应具有的现实的道德意义空间。
      历史唯物主义并非某些学者所言,是“道德中立”或“价值无涉”的纯粹历史科学,而是既具有深邃的科学维度,亦内蕴深厚的道德维度,弥合了历史事实与道德价值、合规律性与合道德性之二元分立,深刻彰显了科学维度与道德维度之生成性统一的内生逻辑与本真精神,是“可信”亦“可爱”的历史观和哲学学说。道德维度是历史唯物主义与生俱来并贯穿其发展过程始终的基本维度。当下,学界要恢复历史唯物主义本真的理论形象,充分发挥其内在的道德功能与价值,首先须深入探赜其道德维度处于被遮蔽的“隐性”状态而未能“明朗化”之深刻根源。
      一、历史唯物主义文本中严格学术规范意义上的形式化伦理道德体系之缺失
      客观而论,学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维度之忽视、漠视甚至无视,虽属误读,却并非空穴来风。此种误读肇始于一个客观存在的文本现象,即历史唯物主义文本中确实没有一个严格学术规范意义上的伦理学理论。[1]马克思拒绝诉诸任何抽象道德原则和形式伦理学,明确反对西方近代学院伦理学的“形式化方法”和“伦理中心主义”的观点。基于此,他生前没有构建起形式化伦理道德体系,而是将道德理论建立于“任何一个小孩子都能够理解”[2]478的事实之上。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纵观其发展脉络及其理论主旨,没有一个是基于抽象道德原则和形式化伦理学规范而形成的。因此,历史唯物主义文本中严格学术规范意义上的形式化伦理道德体系之缺失,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文本事实。
      在马克思看来,道德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衍生的意识形态,空洞的道德说教无益于现实之批判与改造。马克思在创立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深刻揭露资产阶级道德观的阶级局限性和虚伪性,将其斥为“虚假的意识形态”、“无聊的说辞”和“空洞的废话”,[3]亦极为蔑视西方学院伦理学所运用的那种陷入形而上思辨和形式主义窠臼的形式化方法。这种学院伦理学虽然构建起了严格学术规范意义上的伦理学说,却拘泥于狭隘的伦理道德视域,以道德论道德,一旦在现实生活中遭遇非道德甚至反道德现象,就会“不知所措”,立即昭显浓厚的人文性、浪漫性和空想性,其结果是:意欲“拥抱”道德却消解了道德的权威性,使抽象的伦理阐释和道德说教陷入道德至上主义甚至道德虚无主义的苑囿,不满现实却又无补于现实。马克思认为,抽象谈论道德并试图构建形式化伦理道德体系的做法毫无意义,要完成对资产阶级虚假道德之解构和实质性道德立场之重构,首要任务即在于深入剖析无产阶级贫困化的深刻经济根源,对资本主义制度作科学的经济批判与客观的历史批判,而不能仅仅诉诸道义尺度和价值理性。基于此,他在历史唯物主义文本中消弭了资产阶级道德的抽象性和西方学院伦理学的“形式化方法”,对资本主义政治辩论中的道德主义的干预始终秉持强烈批判态度,强调诉诸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摧毁资产阶级道德得以滋生的土壤——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重构一种适合人性生长的新经济关系和新道德体系。对此,比利时学者亨·德曼指出,历史唯物主义创立后,马克思不再对资本主义作纯粹的伦理分析和抽象的道德批判,这是“马克思对其唯心主义和空想主义对手的道德上的伪善辞令所作的愤怒反应”[1]。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4]230,其作为指导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哲学武器这一本质,决定了其不可能构建起严格学术规范意义上的形式化伦理道德体系。马克思是一位诉诸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来创造“现实的天堂”的实践哲学家,毕生致力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4]75,这也决定了其道德运思理路不可能是纯粹的道德思辨范式的,而是超越道德乌托邦的革命实践范式的。马克思强调,“共产主义者不向人们提出道德上的要求,例如你们应该彼此互爱呀,不要做利己主义者呀等等。”[5]275恩格斯在驳斥道德永恒论时亦指出:“这种诉诸道德和法的做法,在科学上丝毫不能把我们推向前进;道义上的愤怒,无论多么入情入理,经济科学总不能把它看做证据,而只能看做象征。”[6]156基于此,两位革命导师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不屑于构建严格学术规范意义上的形式化伦理道德体系,其既不以形式伦理学作为批判资本主义之思想武器,亦不以此作为论证共产主义优越性之现实依据,而是始终立足历史,诉诸科学的经济批判、历史批判与现实的革命实践来批判资本主义、诉求共产主义,那种以抽象人性论或永恒道德观为理论基础的社会批判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所坚决摒弃的。标志“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不是假设,而是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7]10的《资本论》及诸多历史唯物主义文本,虽饱含对无产阶级命运的道德关怀和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道德批判,但其提出的伦理学概念和道德论述却并不多,而是自觉将道德研究置于科学历史观的理论视域,摆脱了形式化伦理学立场,旨在确立批判的、实践的和革命的实质性道德立场。正是源于此,历史唯物主义长期以来被诸多学者诘难为缺乏道德基础的、“道德中立”或“价值无涉”的政治犬儒主义和反道德主义,被误读为一维(科学维度)的社会历史理论,其内蕴的道德维度由此被弱化、遮蔽直至消解。

    推荐访问:历史唯物主义 观照 维度 遮蔽 当代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