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本土企业在全球价值网络中的建构性升级

    时间:2021-02-26 00:01:4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王昌盛,河海大学商学院;周绍东、钱书法,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通信作者及地址:王昌盛,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商学院;邮编:210096;Email:jshywcs@163.com.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经济学视阈下的全球价值网络演化及其对策研究”(12BJL004);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路径研究”(13EYD032);安徽省软科学计划项目“安徽省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研究”(2012RKX029);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项目(PAPD)。
      
      摘要自主创新推动和国内需求拉动是本土企业在全球价值网络中实现攀升的两条典型路径,但仅依靠单个攀升动力并不能帮助本土企业摆脱跨国垄断巨头的控制。本文提出,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并非独立发挥作用,分工深化和广化将两者联系起来并形成合力,形成本土企业攀升的“第三条路径”,在这条路径上,分工深化和广化为本土企业形成多样化技术路线提供了更大的价值空间,使传统意义上的点状升级演变为线状升级和网络升级,乃至进一步提升为立体推进和空间升级。本土企业可通过这条路径实现从产品价值节点到行业价值链条再到产业价值网络的攀升,并最终推动国家价值空间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分工深化和广化攀升路径技术创新需求扩张
      
      一、 引言及文献综述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更为积极的姿态融入全球化进程,是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企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微观主体,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本土企业已全面切入全球价值链,并将加工制造领域的成本优势转变成为庞大的经济规模。然而,如何从加工制造节点实现攀升,并以此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中国本土企业并没有找到一条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路径。
      国内外文献对产业升级路径的研究是从多个角度展开的,国内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① 从产业升级的目标导向出发,金碚把“向产业链的高附加价值端攀升”作为产业升级的共性目标,并总结了七类企业升级战略模式。朱瑞博提出了立体化的产业升级目标。② 从产业升级的要素选择来看,张二震等提出需要从培育国内高级要素、引进国际先进要素和整合全球要素等三个方面实现产业升级。③ 从产业升级动力出发,洪银兴、程恩富均强调科技创新在产业升级中的驱动作用,徐康宁将产业升级路径分为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两种,并提出可以将两大动力融合起来形成产业升级的“第三条路径”,这恰恰表明后进国家的产业升级更多的是建构性的而不是跟随性的。
      实际上,后发国家的产业升级路径很早就已成为国外研究者的关注热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沿着Gereffi所开创的全球价值链理论,陆续衍生出来的G-H-S-E产业升级路径,也即Gereffic提出的OEM-ODM-OBM路径,Humphrey 和 Schmitz的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部门升级的四阶段论,以及Ernst的产业间升级—要素间升级—需求升级—功能升级和链式升级的“五类型论”。
      本文认为,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两大攀升动力是内生融合的。技术上的创新活动通过促进分工的深化和广化提升市场需求,而市场容量扩张反过来又为分工深化和广化提供了条件,进而为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提供更大激励。正是这种内生互动、循环加强的机制促使两大动力同时发挥作用,使得本土企业在全球价值网络中的地位得到有效提升。与单纯依托技术创新或市场规模的攀升路径相比,“第三条路径”以社会分工深化和广化为关键环节,可作为本土企业自主构建全球价值网络和国家层面自主构造价值空间的战略性选择。
      二、 分工深化和广化、技术创新和市场扩张的内生互动机制
       1. 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传统升级路径
      全球价值链涉及从原料采购和运输到半成品、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由于价值链上不同环节的附加值各不相同,位于较低附加值环节的企业都拥有充分的动机向价值链上游攀升。一般认为,企业攀升行为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如图1所示,路径1是指从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环节攀升的方案,路径2是指本土企业从加工制造环节向品牌营销环节攀升的路径。理论上看两种路径是可行的,但实际上,由于这两种路径都是在既有的全球价值链内部进行的攀升,必将直接影响全球价值链链主的利益份额和市场地位,因而极有可能受到来自链主的强大抵制力,出现升级阻滞。另一方面,由于在全球产品价值链上,从加工制造环节到研发设计和营销品牌环节的技术距离升级跨度比较大,如果不顾客观条件强行要求本土企业升级,势必导致企业在这一惊险的跳跃中摔得粉身碎骨。
      图1传统视角下的本土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攀升路径
      2. 技术、分工和市场的内生互动机制
      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作为本土企业升级的两大动力,以其一己之力难以推动本土企业在全球价值网络中实现有效升级,两者之间需要通过分工作为中介环节实现内生互动。这种内生互动效应的实现包括两个紧密联系的方面:第一,产品创新产生分工广化效应,工艺创新产生分工深化效应。第二,社会分工深化和广化的市场扩张效应。一方面,分工深化使得产品生产所经历的环节增多,产品价值链延长,这使得对于中间产品的需求量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分工广化增加了市场上产品的种类,在广度上直接扩大了市场规模。通过分工深化和广化这一中介环节,可以将技术创新和需求扩张联系起来,这实际上构成了本土企业在全球价值网络中实现建构性升级的动力基础。
      (1) 产品创新的分工广化效应。产品创新是企业创新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企业需要不断开发新产品以吸引新的消费需求。通过知识学习和技术模仿,竞争者或行业的新进入者将新产品作为竞争的主要工具,原本在企业内部生产新产品,便剥离出来成为新的产业部门,这就形成了产品创新的分工广化效应。分工广化意味着新的劳动方式的出现,也即新的劳动方式从无到有的过程,因此,分工广化一般是指社会分工内生拓展的现象。例如在音频播放设备领域,先后出现了唱片机、卡式录音机、随身听、CD、MP3等多种产品类型,新产品从既有企业内部分离成为新的产业门类,产品创新活动推动了社会分工的广化。
      (2) 工艺创新的分工深化效应。分工深化是相对于分工广化而存在的,在分工广化程度或社会分工程度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分工深化是指某个特定产品的生产环节有所增加,其内部工序和组件数量得到提高,同一个产品需要更多的异质劳动力共同参与其创造过程。分工深化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或降低其成本,这实际上与工艺创新的概念不谋而合。工艺创新的一个普遍特征是工艺流程的改进或工艺环节的增加,一般来说,工艺创新都是通过提高产品生产过程的复杂程度和加工工序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等效果的。因此,企业内部分工深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企业不断开展工艺创新活动的表征。以汽车这一产品为例,现代汽车是典型的复杂巨系统,它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与最早的汽车产品相比,尽管现代汽车仍然是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电子系统等四大部分组成,但是,子系统内部的复杂程度已经大为提高了。以车身为例,相对于早期汽车极其简单的非封闭式车身设计而言,现代汽车车身结构包括车身壳体、车前板制件、车门、车窗、车身外部装饰件、内部覆饰件、座椅、通风、空调调节装置、安全防护装置等等,其产品内部结构和工艺流程的复杂程度都大大提高了。
      (3) 分工深化和广化的市场拓展效应。分工深化和广化将直接推动市场扩张。一方面,在全球化个性化的技术—经济范式兴起的背景下,由产品创新引致的分工广化更好地满足了细分市场消费者的个性要求,市场空间将实现异质性的快速扩张。分工深化促进了劳动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由此实现的递增报酬将成为生产率提升的源头,与生产率提升相伴随的是有效购买力的提高,而这是市场容量的重要决定因素。另一方面,市场容量的提高,使得产品价值链中的各个不同环节独立出来进行生产成为可能,迂回生产的程度得到提高,这又进一步加快了分工演进,这意味着分工与市场之间的动态机制会产生某种良性循环。

    推荐访问:建构 本土 升级 价值 在全球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