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原液着色:突破蓝海“局限”

    时间:2021-01-30 04:00:3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不知何时开始,有一个纤维品种频繁的出现在各种纺织交流视界中。无论是专业性的展览会还是技术交流论坛,它的身影开始逐渐占据一席之地,它就是——原液着色纤维。
      原液着色纤维从来都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但是却在这两年持续受到关注和研究,有人极端地形容它是印染产业的“终结者”,有人称它的应用将在“十三五”开辟一片新的“蓝海”。不管怎样,一切论断所释放的信息都是对原液着色纤维前景的无比看好。
      原液着色纤维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这其中既有时代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有企业自身产业升级的自觉探索。中国纺织科学院副院长李鑫告诉记者:“原液着色纤维近年来的增长确实比较快,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客观问题,比如品种结构不合理、定位中低端、色彩标准不统一等。”而这些问题都制约了原液着色纤维的进一步发展。
      局限
      品种结构性问题——“自觉破”
      原液着色纤维是某一类纤维的统称,但并不是并列于传统意义上,如涤纶、锦纶、丙纶、腈纶等的纤维种类。原液着色纤维是指使用了“原液着色生产技术”生产出的不同品类纤维的统称,包括比如原液着色聚酯长丝、短纤,原液着色聚酰胺纤维,原液着色腈纶,原液着色粘胶等。也就是说,所有使用了“原液着色生产技术”——即在纺丝溶液或熔体中加入了着色剂,经纺丝过程直接实现上色的纤维,都称之为原液着色纤维。
      其实“原液着色生产技术”由来已久,只是近年来才开始被市场广泛关注。李鑫告诉记者:“按照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的统计,2014年原液着色纤维产量为450万吨,占中国化纤总量的10%,年均增长率比较高,为14%,高于化纤总量年均9.2%的增长率。其中长丝主要是聚酯和聚酰胺6纤维,2014年产量分别为330万吨和4.3万吨;短纤主要是聚酯、再生纤维素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2014年产量分别为75万吨,7.9万吨和5万吨。”
      仿佛中国纤维品种结构的缩影,在原液着色纤维的大家庭中,依然是聚酯占据了较大的比重,李鑫说:“原液着色纤维目前确实存在品种结构性问题,市场上90%以上的原液着色纤维都是聚酯类产品。”但是去年以来,其他品类原液着色纤维的增长开始出现了远高于原液着色聚酯的增速。李鑫告诉记者:“2014年原液着色聚酯长丝、短纤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2%和26%,而聚酰胺6长丝平均增长率为71%,再生纤维素短纤维平均增长率为49%。”
      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首家引进锦纶6生产设备的厂家,近年来在锦纶市场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公司重拳出击功能性、差别化聚酰胺6产品。2016年公司推向市场的主要产品就是原液着色聚酰胺6纤维,并取了一个洋气的名字“:达丽纶”——环保色纺锦纶纤维。与此同时,新会美达还推出了使用“达丽纶”纺成的纱线——“幻彩纱”,应用于针织内衣等领域,可谓从纤维到纱线力推原液着色产品。新会美达副总经理何卓胜告诉记者,今年他们的目标是:“新产品的销售比例要占到公司销售额的20%以上,其中就包括原液着色系列产品。”
      新会美达只是自觉开发原液着色纤维产品的企业之一。杭州奔马化纤纺丝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原液着色再生聚酯纤维、差别化功能性再生聚酯纤维的企业。去年以来石油价格暴跌,原生聚酯价格跟着下跌,导致再生聚酯纤维的价格也是一跌再跌,公司董事长许国良告诉记者:“去年五月份以来行情确实不太好,但是我们看重的是原液着色纤维的未来前景。现在不管是国家还是行业,对于绿色纺织品的重视是有目共睹的,我们相信困难是暂时的,原液着色的前景还是非常美好的,未来我们还是会加大力度开发原液着色纤维的产品。”
      其他品类原液着色纤维的增长,既是对市场需求增长态势的判断反应也是中国化纤产业“从量到质”发展思路转变的体现。但是如果说纤维品种的结构性问题靠政策引导,产业自身调节假以时日,就可以解决的话,另外一个结构性问题的解决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即色彩的结构性问题。
      局限
      色彩结构性问题——“联盟破”
      李鑫告诉记者,目前在原液着色纤维市场上销售的纤维中,以黑色居多,超过三分之二都是黑色,其他颜色比较少。“其实,原液着色就是应该颜色丰富,这方面目前整个行业做的还是不够。虽然有些纤维制造企业有上千种的色卡,但绝大多数色彩品种供应周期长,对市场的响应慢,产品的色系也不全,无法满足市场要求。”李鑫说道。
      李鑫告诉记者:“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问题是在于行业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公认的、权威的色彩标准体系。”
      原液着色纤维生产的核心环节就是在纺丝溶液中加入色母粒,而目前色母粒行业的情况正是“没有标准”。
      原液着色纤维是一种典型的柔性化生产的纤维品种,小批量、多品种、快速反应是主要的供需模式。李鑫告诉记者:“对于纤维生产企业来说,每做一个品种或一个颜色,都会产生一定的过渡料,如果需求量不大,过渡料就会被浪费,增加了成本。而如果同一种颜色有足够多的订单,那么就会降低因过渡料浪费而产生的成本。但是,对于后道纺织品制造用户来说,每一个订单,尤其是某一种颜色的纤维的需求并不是很多,就算几万米的布,其所需要的纤维量对于纤维生产企业来说也仍旧远远不够。因此这就是矛盾所在。”
      目前纤维制造企业基本处于按照客户指定颜色生产的状态,单次订单量少,配色过程和生产过渡料比重过高,这些特定颜色的产品一旦形成库存很难再次销售,造成了浪费,导致吨成本过高,市场推广的难点之一正在于此。
      而在“量的问题”的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是:色彩没有标准可循。李鑫告诉记者,“比如客户需要红色,虽然同样是红色,不同厂家的生产的红色并不相同,甚至是同一厂家出厂的红色一批跟一批也不相同,这就导致了不同红色都产生了‘死库存’。”李鑫说道。

    推荐访问:原液 着色 局限 突破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