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新闻可读性 如何增强经济新闻的贴近性和可读性

    时间:2020-08-11 08:01:2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很多经济新闻缺少贴近性和可读性,影响了经济新闻的传播,弱化了宣传效果。笔者就如何增强经济新闻的贴近性和可读性谈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经济新闻 贴近性 可读性
      
       经济与人民群众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大家所关注。但由于选材不同,或叙述方式不一,很多经济新闻缺少贴近性和可读性,影响了经济新闻的传播,弱化了宣传效果。笔者将就如何增强经济新闻的贴近性和可读性谈些自己的看法。
      一、经济新闻缺少贴近性和可读性的原因
      1、专业性太强。经济建设牵涉到各行各业,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专业领域,每个领域又有各自特点,行外之人很难熟知。经济新闻如果大量引用行业术语或专业知识,势必使读者费解,其结果必然造成读者阅读兴趣的降低。
      2、叙述方式呆板。在多年的编辑工作中,笔者经常收到大量经济新闻来稿,一些经济新闻滥用数字,整篇新闻成了数字的堆积。还有一些经济新闻叙述方式呆板,要么是一些理论说教,要么是部门经济工作总结,这些都让经济新闻的可读性大打折扣。
      3、所写内容读者不关心。经济建设牵涉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经济新闻,应该关注那些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现象,抛弃那些与群众关系不大、不能吸引读者眼球的经济事件。
      二、对增强经济新闻的贴近性和可读性的思考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选择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作为报道对象。一个新闻是否吸引读者,取决于这个新闻题材与读者的接近度。新闻题材与读者的接近性越大,新闻越容易吸引读者的眼球。经济新闻题材十分广泛,大到国家经济建设,小到百姓的柴米油盐。不管哪部分题材,都有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从事经济新闻写作,就要围绕群众关心的经济现象下笔,以增强经济新闻的贴近性。在报道有关国家经济建设等大的经济事件时,这些看似离群众很远的题材,其实都能找到与群众的关联点。如国家调整石油价格,这个看似宏观的政策,其实关系到“有车一族”,我们可以据此报道石油价格的调整对群众出行的影响;再比如眼下国家出台的房贷新政,我们可以报道房贷新政对百姓购房的影响,这种大处着眼、小处入笔的写作方法,定能赢得读者的认同。
      至于有关柴米油盐等小的经济现象,更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在报道这类新闻时,就可以从百姓关心的物品价格、质量安全等方面进行报道,为群众解疑释惑。比如,今年青岛惊现“毒韭菜”的消息出来后,作为编辑,笔者及时让记者采访蔬菜市场,就我市是否存在“毒韭菜”,我市韭菜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进行及时报道。由于韭菜质量事关群众身体健康,所以为大家所关注。因此当《我市未发现“毒韭菜”》的消息见报后,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再比如,前不久江苏一些面粉加入增白剂,引发的“面粉事件”后,我们报社也立即组织记者与质检部门联系,就我市的面粉质量进行采访,并发出了我市未发现问题面粉的报道,让广大消费者吃了一颗定心丸。由于这些经济新闻都是读者关心的,并与读者息息相关,很容易为读者所接受。
      2、改变叙述方式。一篇新闻是否可读,除取决于这篇新闻题材的内容是否具有吸引力外,还要有适合读者阅读的叙述方式。
      首先让导语变得鲜活。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经济新闻写作也是一样,一个冗长呆板的新闻导语,会让读者不堪卒读。许多经济新闻导语,特别是非事件性经济新闻的导语如果写不好,在叙述主要新闻事实时,往往主次不清,读起来枯燥乏味。笔者认为华尔街式导语能有效改变这一状况。华尔街式导语系美国《华尔街日报》创造的一种针对非事件性新闻导语写作方式。其主要特点是,挖掘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事件,并将其作为新闻导语,其形式是通过一个饶有趣味的小故事,挑动读者的好奇心,然后再切入经济报道主题中。这样就使一个非事件性经济新闻,变成了一个事件新闻(起码在导语部分)。如笔者曾写了一篇某乡镇村村通建设的新闻,使用的就是华尔街式导语写法。按照一般的新闻导语写法,大家可能会这样写,“某某乡镇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多少钱,修建村村通多少公里,方便了村民出行,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这种概述式导语虽然说也是可以的,但很难吸引读者,如果用华尔街式导语,情形就不一样了。笔者是这样写的导语:“家住某某镇某某村的王某,今年再也不为种植的西瓜没有销路发愁了,因为今年他们村新修了5公里的村村通,一些客商因此可以直接将拉西瓜的货车开到田间地头。该村因村村通受益的不止王某,很多村民因为有了村村通,纷纷搞起运输,并因此发家致富。”之后,笔者再写该村之前的路如何不好,如何影响经济发展,后来该村如何建设村村通,村民如何通过村村通走上致富路的事。这种新闻导语的好处,就是让一个非事件新闻(村村通建设成效)变成一个人因为村村通发家致富的事件性新闻,增加了新闻的可读性。
      其次,采用现场新闻或新闻故事写经济新闻。现场新闻是通过描绘新闻现场,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新闻故事是通过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故事,从而让读者对新闻产生兴趣。不管是现场新闻还是新闻故事,都是期望将新闻故事化,让一个经济现象通过人人喜欢的故事讲述出来,增加新闻的可读性。笔者曾写过一篇题为《李老汉退地要地》的经济新闻。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没有减免农业税时,许多农民因农业税过重选择将耕地无偿给别人耕种,自己外出打工,后来国家取消农业税,尤其是耕地还有粮食补贴后,一些农民主动要回耕地,自己耕种。这种现象说明国家惠农政策深入人心,并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但如何写好这一经济新闻,笔者进行了思索,如果按正常的写作,写某地因落实惠农政策,改变了农民对土地的态度,必然是一些数字和过程的叙述,很难吸引读者。为此,笔者进行深入采访,决定以小见大,通过讲述农民李老汉退地要地的过程,反映这一经济现象。这样写就让这则经济新闻成了一个新闻故事,避免了那种平铺直叙,只见物不见人的新闻写作模式,因此受到读者的欢迎。
      第三、要活用数字。由于数字在表现经济成就、探讨经济问题时,所起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因此在经济新闻写作时不仅要用数字,还要善于运用数字来表现新闻主题。
      经济新闻运用数据要想达到精巧的目的,必须做到新鲜、精巧、准确、真实、美观。所谓“新鲜”,就是要使用最新的数据;所谓“精巧”,就是引用数据要做到少而精;所谓“准确”,就是采用的数据必须无误;所谓“真实”,就是不能虚假;所谓“美观”,就是要好看、形象。具体运用数据时,我们可以灵活地变换数据的出现形式,如通过比喻,把干巴巴的经济新闻数字形象化,或把一些无形的东西变成有形的能感觉到的材料,例如“拆迁面积15000平方米,相当于拆迁了两个足球场”,这样就便于读者理解,使人读起来容易记而又不枯燥。同时要善于用对比,只有对比才能让死的数字活起来,才有说服力。
      总之,增强经济新闻贴近性和可读性的手段很多,比如介绍与文章相关的新闻地理、新闻人物、历史背景,比如精心制作能“活起来”的经济新闻标题等。只要我们敢于创新、善于总结,根据新闻材料选配“佐料”,就能“烹调”出“色”、“香”、“味”俱全的经济新闻来。■
      (作者单位:亳州晚报社)
      责编:周蕾

    推荐访问:可读性 贴近 增强 如何增强经济新闻的贴近性和可读性 如何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如何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