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中国高校校报展示平台 [发展高校校报事业,助推高教强省建设]

    时间:2020-08-08 07:56:3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描述了安徽高校校报近年来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高校校报在推动高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取得的积极贡献。指出了安徽高校校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提出了对加强和改进安徽高校校报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校报 高校 高教强省
      
       受省教育厅和安徽省高校校报研究会委托,笔者作为安徽省高校校报工作评估专家组成员,对全省高校校报进行了集中评审和检查评估。现就评审、评估情况综述如下。
      一、安徽高校校报事业发展迅速,成绩突出,为推动高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高校党委重视校报工作。我省各高校党委都有专职书记分管校报工作;党委书记、校长都对校报工作非常关心,为校报撰稿和提供新闻线索,利用校报指导学校工作;党委会每年都专题研究校报工作;每年的党政工作要点中,都对发挥校报的宣传舆论作用作了强调;多数学校还以党委名义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校报工作的实施意见》,促进了校报工作的发展。
      2、舆论导向正确,办报理念先进。各高校校报始终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和舆论导向,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学校工作大局,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办报理念。如《合肥工大报》强化舆论监督职能,加强舆论引导,释疑解惑,拾遗补缺,为促进学校管理、构建和谐校园发挥了应有作用。《安徽医科大学报》注重加强对学校重大事件的报道和典型报道,注重热点引导,能够充分发挥言论的灵魂和旗帜作用。《滁州学院报》借鉴都市报办报模式,实行“A、B、C”分类版块式的报纸版面,新闻图片现场感强,视觉冲击力大,备受读者欢迎。同时,该报还勇于改革创新,取得了安徽省高校校报第一张广告经营许可证,实行市场化办报模式,形成“以报养报”的良性循环。《安徽工程科技学院报》短新闻多,信息量大,善于使用言论这个武器,善于发挥图片在版面中的美化作用。《安徽工业大学报》“校园文化专刊”、“英语专刊”、“校报文丛”富有特色,凸显校报工作创新性。同时,各校报还注重发挥校报校园媒体主导地位作用,强化报网互补,以深见长、以活见优,以深度新闻报道的思想性、理论性和精粹性引导校园舆论。
      3、重视特色栏目打造。各高校都注重改善办报条件,办报人员和办报经费有保障,办报体制和相关管理制度健全,整体水平较高。校报版面设计灵活大方,栏目多样,内容丰富,图文并重,视觉冲击力、可读性都很强,突出了“为师生办,给师生看”的特点。立足校情,坚持“三贴近”,重视对学校重大事件的深度报道、典型报道和政策解读性报道,注重对学校改革发展成果、教育教学改革、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中心工作的宣传和报道,注重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突出质量意识,校报稿件被校外媒体的采用率高,对外宣传力度大,树立了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在为学校科学发展鼓与呼的同时,对社会热点、校园焦点话题,适时开辟专版、专栏、专题、专刊予以宣传和报道,在树立新风、培养新人,引导舆论、交流信息、繁荣文化、传承文明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中国科大报》开设专栏,追踪学科前沿动态,介绍科技新成就,展现科大精神;《安徽财经大学报》开辟投资理财、财经文摘、财经时评等专版,聚焦财经热点,突出财经特色;《皖西学院报》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凸显革命老区高校特色;《安徽建工学院报》结合建筑院校特点,强化“徽派建筑”文化特色,引领了校园文化走向。
      4、办报育人成效明显。一是各校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报道学校改革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师生中的先进典型,对学生是一种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各校报都坚持让学生在版面中唱主角,绝大多数版面刊登的都是学生的文章,这为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特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各校报都注重学生记者队伍建设和培训,学生记者在参与校报采写、组稿、编排、校对、发行等各个环节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增强了能力,提升了素质。经常举办学生记者队伍业务培训,邀请社会媒体编辑记者讲学,组织开展新闻社会实践活动。如《合肥学院报》组织创办的“安徽省大学生记者论坛”已经成为省内高校校园文化知名品牌活动,2007年被教育部评选为“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四是各校报办报育人成绩较为明显,有不少学生记者在校期间就成为社会媒体的骨干通讯员,有的文学稿件频频见诸各级报刊,许多学生记者毕业后,走上了专业新闻从业之路。
      5、校报工作人员敬业乐业。在我省高校校报事业发展迅速的背后,有着一批敬业乐业、无私奉献、甘为他人做嫁衣的校报编辑队伍。他们在校报编辑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为校报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二、安徽高校校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1、出版周期偏长。根据教育部《高校校报评估标准》,对评选“全国高校校报”设置了一个最低门槛,即本科院校校报出版周期应为旬报,高职高专院校校报出版周期应为半月报。而我省校报出版周期普遍偏长,如2009年申报安徽省“高校校报工作优秀单位”的20所高校中,仅《合肥工大报》、《安徽医科大学报》、《中国科大报》为旬报,其他17家高校校报中,半月报的7家、双旬报的3家、月报的7家。
      2、专职人员偏少。教育部《高校校报评估标准》对校报专职人数有个规定,即双旬报2人以上,半月报4人以上,旬报6人以上,周报8人以上。对照这个标准,我省高校校报少有能达要求的。因此,我省在对高校校报工作进行检查评估过程中,对评估指标体系作了符合我省实际的微调,允许将宣传部长或分管校报工作的领导加在一起算一个专职指标。尽管如此,绝大多数仍不能达标。这也是不少高校校报不能按时出版,出现拖期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3、报纸印刷不够精美。在目前社会各家报纸竞相推出全彩印刷时,高校校报在这方面却显得“步履轻缓”。我省高校校报平时基本上都只是套红印刷(甚至还有单色印刷),只在逢重大活动、重要节庆日或新生开学或出版专刊时,才偶尔出一期全彩报纸。高校校报之所以不能紧跟时代步伐印刷精美的彩报,投入不足、经费有限是根本原因。
      4、编辑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大多数校报编辑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是善于学习,认真钻研新闻业务,报纸的编辑水平和办报质量不断提高。但也有少数校报编辑学习不够,对新闻业务知识缺乏了解,甚至连最基本的业务常识也在版面中出现了错误,严重影响了办报质量,也影响了“办报育人”功能的发挥和学校的对外形象。
      5、网络优势没有充分发挥。我省各家校报都以不同形式将新闻稿件在网络发布。有的建立了校报网站,有的直接将稿件发到校园网主页新闻栏目或学校新闻网站,有的则是借助“中国高校报网”平台发布电子报等。这些形式最大的弊端,都是仅仅侧重于对新闻消息的发布和少量文学稿件的刊登,都是仅仅停留在“纸质”向“电子”的浅层次重复,而没有将网络作为校报的延伸和补充。校报网络版应该充分发挥网络快捷、容量大、不拘篇幅限制、图文甚至声像并茂的优势,做到及时更新,将给校报的所有来稿(包括新闻、文学稿件和摄影、书画等作品),尽量选用发布出来。校报网络版发布的稿件量应该远远大于纸质校报的刊载量。这样,不仅让网络成为报纸的延伸,而且网络能更好地凝聚人气,吸引更多的作者和读者参与校报,支持校报工作,关心校报发展。
      三、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安徽高校校报工作的几点建议
      今年4月2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若干意见》。校报作为高校党委、行政的重要舆论工具,在促进高校自身科学发展、促进高教强省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更好地发挥这种宣传作用,结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社政[2005]13号)的贯彻落实,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省高校校报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切实加强对高校校报工作的领导。我省高校校报工作一直是由省高校校报研究会在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处的领导下牵头协调推动的。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校报研究会作为民间学术团体,对有些工作的推动难度很大,建议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校报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可由省委教育工委会同省委有关部门,共同制定出台我省贯彻落实教社政[2005]13号文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高校校报在推动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使高校校报工作发展水平与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速度相协调。
      2、进一步提高校报工作的水平和质量。针对检查评估中反映出的部分高校无校报编辑部建制、专业人员匮乏、校报质量高低不一的情况,应尽快根据教社政[2005]13号文中“校报编辑部应是党委直接领导下的独立机构”的要求,明确校报编辑部机构设置问题。同时进一步强化校报的舆论引导作用,使校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先进文化、塑造学校对外形象中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强化校报的服务功能,发挥校报服务学校中心工作、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的作用,密切联系师生员工,在服务中彰显校报特色;进一步强化精品意识,倡导写短新闻、加强言论写作等,严把策划、采写、审稿、编排、校对、印刷、发行等环节,努力把校报办好办活,切实提高我省高校校报的办报质量和水平。
      3、加强校报队伍建设。近年来我省高校校报人员变化较大、较频繁,主要原因在于我省高校校报专职人员职称评聘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办报人员未能专业化、专职化成为阻碍校报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从稳定和加强校报队伍建设角度出发,建议省教育厅借鉴山东、江苏等省高校校报专职人员职称评聘办法,会同有关部门明确校报专职人员参加出版、新闻或研究等系列的职称评审办法。
      4、充分发挥省高校校报研究会的作用。建议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安徽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等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支持省高校校报研究会开展业务研究、人才培训、好新闻评选、报纸质量评估等工作,充分发挥研究会在凝聚人心、团结队伍、繁荣学术、促进工作方面的积极作用。■
      (作者:王诗根 滁州学院校报执行主编、学报责任编辑;王迅 合肥学院校报编辑部主任)
      责编:叶水茂

    推荐访问:助推 高教 强省 发展高校校报事业 助推高教强省建设 发展高校校报事业 助推高教强省建设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