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纠结的波俄关系|波俄战争

    时间:2020-07-23 08:06:3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4月10日,波兰总统莱赫・卡钦斯基的座机不幸在俄罗斯的斯摩棱斯克坠毁,波兰举国悲恸。在莱赫・卡钦斯基“盖棺论定”之际,人们也会理性检视其身后的政治遗产,思索波兰的未来。“局外人”自然无力评判前总统的功过,但他任职期间波兰外交空前活跃的两个领域――波兰与俄罗斯关系和波兰与欧洲,或许可以成为人们考察这种遗产的两个局部缩影。
      
      没有“爱情”:纠结的波俄关系
      
      在中东欧国家中,只有波兰同俄罗斯接壤。1989年以来,波俄关系长期在低水平运行,并时常出现紧张状态。这当中既有历史恩怨,也有地缘政治冲突;既有显性文化差异,也有隐性心理排斥。
      波俄关系中不堪回首的过去或许是两国关系不和的主因。自17世纪到1918年,侵略和反侵略、占领和反占领几乎成为波俄关系内容的全部。波兰人曾在17世纪攻入莫斯科,占领过克里姆林宫。但此后的200年间,波兰饱尝灾难,没有打过胜仗,也几乎没有国家的概念。1772~1795年,波兰被包括沙皇俄国在内的欧洲列强三次瓜分。1920年,苏维埃俄国在波苏战争中战败;1939年的苏德条约第四次瓜分了波兰;1940年4月~5月间,苏联内务部在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卡廷森林处决了1.5万名被俘波兰军官;1945年后,根据雅尔塔协定,波兰连同其他东欧国家一道被划属苏联势力范围;1956年,波兰寻求走向社会主义的波兰道路遭到莫斯科封堵;1980年,波兰团结工会运动兴起,苏联威胁要再次出兵恢复“秩序”。
      几个世纪的恩仇,使得两个民族思维完全对立,相互仇视、猜疑、偏见和相互诋毁四处弥漫。虽然都是斯拉夫人,讲类似的语言,但波兰信奉罗马天主教,使用拉丁字母书写,国家面向西方;而俄国信奉东正教,用西里尔字母书写,国家面向东方,在宗教史方面仰慕拜占庭的光辉,在政治史方面有蒙古鞑靼人的烙印。
      在波兰人看来,俄国人是压迫者,其文明比欧洲文明低。波兰人谈论俄国人就像反犹分子谈论犹太人。一项调查显示,53%的波兰人对俄罗斯没有好感(20%有好感),俄罗斯人只排在吉普赛人、罗马尼亚人和乌克兰人前面。而在俄罗斯人看来,波兰人的所作所为简直就是斯拉夫兄弟的叛徒。
      进入21世纪以来,波俄双方在如何对待《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和“卡廷惨案”问题上一直纠缠不休。波兰多次要求俄方承认,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两个集权制度之间反对中东欧人民的交易”,将“卡廷事件”定性为反人类罪,并对现存的行凶者绳之以法。但俄方在这两个问题上长期语焉不详,近年出版的俄官方钦定的历史教科书甚至隐晦将卡廷事件描述为对1920年波苏战争中波兰胜利的“合理”报复。
      在争取回归欧洲的同时,波兰积极支持独联体国家的“颜色革命”。2003年,格鲁吉亚爆发“玫瑰革命”,一年后,乌克兰发生“橙色革命”。俄罗斯的评论称,虽然人们一般认为在乌克兰发生的一切是美国中央情报局所为,但克里姆林宫知道,波兰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波兰是国际社会支持“橙色革命”的始作俑者。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在接受CNN采访时深情地说:“如果必须说出谁对格鲁吉亚争取自由和格鲁吉亚未来的战斗中发挥了杰出的作用,那么,这个名单的最前列一定是卡钦斯基总统……我们看到了他的果敢,看到了他的忠诚。”
      与此同时,波兰积极改善同立陶宛和白俄罗斯的关系。通过不断加强的双边对话、合作,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同立陶宛和乌克兰)和睦邻关系(同白俄罗斯),消除人民脑海中波兰曾是侵略者和压迫者的记忆。而这些东欧国家相信,通过与波兰的合作,将增加它们加入欧洲的机会。波兰活跃的东方政策令俄罗斯传媒惊呼:俄罗斯的一个地缘政治对手来到了东欧!
      
      单挑俄罗斯:甘当“新欧洲”
      
      加入欧盟后,波兰在欧洲政坛上可谓横空出世。波兰的抱负意在争做“欧洲大国”。三个事件凸显了波兰的这种努力。
      首先是在2007年6月欧盟首脑会议召开前夕,就如何改革欧盟的投票制度,波兰同德国发生激烈争吵。根据《尼斯条约》的安排,在欧盟委员会中,波兰的投票数量(27票)几乎与德国一样多(29票),尽管德国的人数比波兰多一倍。而德国是要抛弃《尼斯条约》的相关规定,引入“双重多数”制,即欧盟的所有决定如获成员国的55%(即27国中的15国)批准,且这些成员国代表65%的成员国总人口即算通过。据此,8200万人口的德国将拥有82个表决权,3800万人口的波兰有38个表决权。如果采用这一原则,波德两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就会严重失调。为此,波兰提出投票权应根据“开平方根”原则计算,即先把各国人口数“开平方根”,再根据得数对比分配投票权。在此方案中,在100票中德国将拥有9个投票权,波兰则拥有6个投票权。这将增强中小成员国在欧盟决策时的发言权。
      其次,波兰还甘当“新欧洲”,单挑俄罗斯。因历史原因、价值观念和“感恩”心态的混合,波兰是欧洲知名的亲大西洋国家。2003年1月,在支持美国对伊动武的“八国公开信”签字国中波兰赫然在目,并因此被美国誉为“新欧洲”。2009年12月,波兰不顾俄罗斯的抗议和威胁,同意美国在波兰部署导弹防御系统。2006年,以俄罗斯限制波兰猪肉进口为由,成功阻挠欧盟同俄罗斯签署新的“伙伴与合作协定”,使欧俄关系受损。同年9月,波兰不惜“两线作战”,强烈抨击俄罗斯和德国决定修建自俄罗斯起穿越地中海直达德国北部的输气管线。因为这条线路不仅导致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本来可以因此而获得的管线过境费收入落空,而且使它们无法分享按惯例可以得到的过境国家以优惠价格获得的天然气资源。更重要的是,波兰担心德俄过分接近而损害自身利益。
      最重要的是,波兰一直倡导对独联体国家实施新“新东方政策”。2008年5月,波兰和瑞典两国提出,随着两次东扩,欧盟应该对其东部的新邻国采取更积极的政策,以帮助这些国家解决内部的社会经济挑战,支持其进一步向欧盟靠拢。为此,欧盟有必要提出同乌克兰、摩尔多瓦、白俄罗斯、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建立更密切合作关系的新倡议。2009年3月,该倡议获得欧盟首脑会议批准。5月7日,欧盟和上述六国政府首脑或代表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会议,就建立东方伙伴关系正式达成协议。该倡议的出台使波兰成为欧盟新成员国中有意愿发挥影响,并且有能力实现其意愿的国家。
      
      总统空难:悲剧中的喜剧?
      
      波兰转型已20年有余,这足以使宪政扎根。因此,尽管空难使波兰主要党派失去了部分精英,且民众的悲情可能改变未来总统选举的结果,但它不会对波兰国家制度产生根本影响。
      而且,这个悲剧有可能成为某些趋势的开端。显然,俄罗斯最高领导人在处理波兰总统坠机事件中表现出了空前“善意”,俄罗斯还以在电视台播映波兰电影《卡廷》向波兰昭示,它愿意正视“卡廷惨案”。许多波兰人因波俄两国总理共同悼念坠机事件罹难者的画面而“感动”。波兰团结工会积极分子、《选举报》原副主编赫列娜称,“或许两国关系可以(由此)跃入未来”。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的一篇评论更称,“如果波俄两国能够在和解的基础上重塑双边关系,对欧洲具有重要意义,它很可能复兴欧洲的统一。”
      再者,随着卡钦斯基总统的离世,波兰很可能二次“回归欧洲”,即波兰或将在欧盟一些敏感事务上更多的采取合作态度。藉此,欧盟在对俄政策和共同能源政策等方面有可能取得突破。果真如此,1989年以来欧洲地缘政治的演化可能朝着有利于欧洲人的方向发展,重建“欧洲共同大厦”。
      莱赫・卡钦斯基走了,然而波兰却可能会收获一个新纪元。
      (4月19日《中国经营报》,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研究员。标题有改动)

    推荐访问:纠结 关系 纠结的波俄关系 波俄关系 冷战后波俄关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