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梧州农耕文化园 农耕文化\宗法文化与中国现代小说

    时间:2020-04-02 07:20:2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农耕文化和宗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几千年来形成的农耕文化和宗法文化影响了中国人的性格、民族精神、民族心理,而中国作家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在中国现代小说中有明显的体现。中国现代作家创作的现代小说中不仅有农耕文化思想的深刻影响,而且他们站在了观察者、分析者的高度对传统文化中的旧的、鄙陋的宗法文化给予了揭露和批判。   【关键词】农耕文化;宗法文化;中国现代小说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3-0116-2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璀璨夺目、深刻厚重的传统文化养育着一代代人、影响着一辈辈人。传统文化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渗透进了中国人的头脑中。中国作家也不可避免地受着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身上的不可磨灭的传统文化思想在他们创作的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即使是那些接受了西方文化思想,甚至是持批判中国传统文化态度的作家也无一例外的受到了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   中国文明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却始终延续着,这体现了中华民族极大的稳定性与凝聚力,而归根结底则是由中国文化的稳定性决定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性格的形成有深刻的影响,而中国人身上的中华文化的烙印在中国现代小说这种文本形式中得以艺术的体现。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深受农耕文化、宗法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的影响,而农耕文化和宗法文化则是影响中国文化形成的最根本的因素。这在中国现代小说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一、农耕文化与中国现代小说   中国三面接陆,广袤的土地养育着中国人民,土地成了中国人生存的根据。农业生产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中国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依恋土地、家园、关注农村、关注农民成了文学中主要描写的主题。农耕文化反映在中国现代小说中,不仅有作品中体现的家园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对土地、乡村、田园的眷恋与喜爱,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农耕文化背景下人民的愚昧落后、顽固守旧、缺少开拓进取精神,甚至反映出很多传统中的鄙俗的文化。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富有批判性的伟大作家。他创作了很多小说,在批判传统中的落后、愚昧文化的外在角度背后,我们可以发现鲁迅的小说也没有脱离农耕文化影响下的思想和情感基础。如《祝福》《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都是建立在农耕文化基础上的。阿Q精神中的妄自尊大、精神胜利法、团圆意识都是农耕文化意识的产物;《故乡》更是直观的以“故乡”作为叙述故事的背景;鲁迅在这些作品中渗透着自己对于土地、家园、故乡的怀念与热爱,如《故乡》中的“我”对童年一起玩耍的少年闰土的怀念,又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对于少年时在私塾学习、长妈妈给讲的美女蛇故事的回忆,都体现了作者浓厚的家园情节。但从另一方面,他也看到了农耕文化背景下人民的一些愚昧、落后、鄙陋的思想。孔乙己、祥林嫂、阿Q的遭遇和命运是作者对于这种文化压制下人民病态心理的严厉批判。   三十年代的作品更加回归自然、回归农村,出现了一批关注土地、关注农村、关注土地上生存的农民群体,揭示这个文化群落精神与生活现实的冲突,以及在文化变迁中的种种变故的作家。例如李�人的《死水微澜》,写了川西天回镇周围农民在清末面临的传统文化与洋教文化的冲突,在这个冲突中,代表农耕文化的本土势力面临着丢失的危机。而沈从文的《边城》《长河》则以超然的精神状态沉浸在原始、朴素的社会状态中,歌唱着耕耘,歌唱着收获。   四十年代的农村题材的现代小说中,作家不再以旁观者的姿态去观察农村、观察农民,而是以体验者的身份去感受农村生活和农民的情感,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发现农村社会的变化,农民思想的变化。如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小说,还有孙犁、周立波等人的小说,他们从一个与农民近距离的角度分析着农民思想的反省、蜕变、置换为新的过程,记录着农耕文化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蜕变与发展的过程。   以土地为基础的农耕文化,体现出了自然、质朴、厚重、包容、富有生命力的特征。受其影响,中国现代小说也体现出了厚重质朴的特征,并且有“质重文轻”的创作思想倾向,所以曾一度有对“鸳鸯蝴蝶派”这种带有通俗文学色彩的小说的不屑和抨击。而三十年代的“京派”和“海派”之争,也是由于“海派”不同于“京派”具有乡土性的从容节制的古典审美取向,它多持文化开放立场,重视小说形式的猎奇和创新,与“京派”有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结果导致了论争。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农耕文化为基础的传统文化对于现代作家的小说创作心理是有很大影响的。   农耕文化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还体现在作品呈现出的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由于作家生活在不同的区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们的文化思维、生活习性、情感态度也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创作的小说的内容和风格也各不相同。例如中原厚土造就了中原作家的深沉浑厚;楚山荆水的秀丽、灵动造就了荆楚作家的超逸、俊秀;东北白山黑水的雄浑澎湃则造就了东北作家的豪迈激昂。农耕文化深深地渗透在了中国人的骨子里,融进了记录现代中国人思想成长变化的中国现代小说里。   二、宗法文化与中国现代小说   宗法文化是在农耕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是儒家文化产生的基础。在农耕社会中,人们的日常生活、道德行为等都与自己的家族成员密切相关,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中心的宗法制度。而宗法制度中的“父权制度”“一夫多妻制”“家天下”“尊卑等级制”“礼仪制”“分封制”等等直接影响了宗法文化的形成。政权、神权、族权、夫权是宗法文化的集中体现。   尽管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变迁,宗法文化对于中国现代文化,对于中国人思想的影响仍然是巨大而深刻的。中国现代小说中可以看出中国人民思想的根本处始终有宗法文化影响的痕迹,而宗法文化中的糟粕也始终在中国现代小说中得到现代作家的批判。   一方面,宗法文化使中国人形成极强的国家至上观、民族认同感、国家整体观,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在国家遭受巨大困难的时刻表现出极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使中华民族团结在一起,共同面对困难。在日本侵略中国的危难之际,中国人抛弃了阶级成见、政治成见,毅然地握紧了双手,共同举起了抵抗的大旗。中国现代作家们作为国家的一份子,尽管有着不同的艺术观、人生观,有不同的阶级立场,但是在抗日救国的共同目标下团结一致、共同对外,写下了很多鼓舞士气、歌颂抗战题材的小说。例如,老舍在抗战爆发后写了很多抗战题材的作品,改变了以往“写着玩”的创作态度。巴金的《火》,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都是反映抗日背景下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抗日斗争精神。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宗法文化对于中国人特别是反映中国人思想的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   宗法文化一方面使中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外,另一方面却深刻的影响到了中国人的行为模式和道德精神,显示出了宗法制度的野蛮、残酷和专制。在新文学革命开始后,作为反映人民思想的先导的作家们就开始对宗法文化予以迎头痛击,中国现代作家以自己敏锐的眼光和深刻的思想对宗法文化给中国人心理造成的巨大创伤给与直接或间接的揭露和批判。   鲁迅首先以“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端”的大旗展开了对宗法文化的批判。在《狂人日记》中,作者借一个神经错乱的狂人的思想和行为,反映了宗法文化的罪恶。作品中的大哥是宗法制度的代表,在狂人的观念中,他“虐杀妹子,欺骗兄弟”,是吃人制度的实施者和捍卫者。狂人思想中的易牙把自己的肉、儿女的肉煮了给君王吃,是宗法制度的“孝亲”之道,表面上看是狂人意识紊乱,猜疑联想,实则是通过一个在宗法制度高压下敏感脆弱、紧张混乱的人的思想反映出礼教“吃人”的本质。鲁迅抨击了剥夺人生命、思想、个性、精神的宗法文化。《阿Q正传》中描写阿Q与赵太爷争论阿Q姓氏的一部分体现了宗法文化中的尊卑等级制度。阿Q尽管说他姓赵,但当未庄皇帝赵太爷说他不配姓赵时,阿Q不得不丢掉姓氏,不敢抗争。他并非不想抗争,而是宗法制度中的专制思想在他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他不敢抗争,也没勇气抗争。宗法制度已经将他打磨成了软弱、屈从的奴才相。这里折射出了宗法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也体现了作者对于这种文化的抨击。《祝福》中的祥林嫂则是宗法制度压制下牺牲者的代表。她一生被夫权、族权、神权所支配,她在宗法制度的压制下艰难的挣扎、喘息,最后成为宗法制度的牺牲品。鲁迅从文化批判的角度揭示了宗法制度的实质和宗法文化对中国文化形态的深刻影响,利用文学对文化的反作用,警醒受宗法文化意识影响的中国人。   巴金的《家》记述了一个宗法文化导演下的悲剧。高老太爷是宗法家族制的代表,他专制、蛮横、暴戾,身上集中体现了宗法专制主义的本质特点。他以一家之长的身份,按照封建阶级的情感观念、伦理道德支配家族成员的生活行为。他包办子孙的婚姻,导演了让鸣凤含恨自尽,婉儿被迫做妾的悲剧,这些人成了罪恶的宗法制度的牺牲品。但是这位“君主”的权威却在一点点的倒塌,一点点的崩溃。觉民、琴、淑英、觉慧的对于封建包办婚姻的反抗,对于爱情的自由追求,对于个人尊严和价值的追求使他们冲破了宗法制的束缚,成了新青年的代表。巴金在高老太爷身上寄寓自己对于宗法文化的深切的悲愤之情;觉新、梅表姐、鸣凤则是作者痛心疾首,愤激之至的宗法制度的牺牲者;而具有反抗精神的觉民、觉慧则是作者鼓励提倡的叛逆者,是宗法文化的颠覆者和掘坟者。巴金以一个现代文明的文化人的姿态赞颂了年轻人的激情与反抗,他通过对封建宗法家族制的残酷、腐朽、虚伪本质的揭露,预示了宗法制度必然走向衰败和崩溃的命运。   农耕文化和宗法文化深深影响了中国现代小说的选题、创作倾向、思想倾向和审美取向,给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注入了无限的活力。现代作家本身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他们站在观察者的高度,对传统文化中的愚昧落后的文化给于剖析,通过小说等其他形式予以表现。在中国现代小说中我们看到了作家对宗法制度影响下的宗法文化对中国人思想、人身压制的控诉,看到了对于理性精神、个性张扬的呼吁,看到了中国现代小说所承载的把人们从宗法制度的桎梏下催醒,回归理性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贾剑秋.文化与中国现代小说[M].成都:巴蜀书社,2008.   [2]解洪祥.中国现代文学精神[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3]钱理群、温如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王燕飞:女,山西忻州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2010级,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李明岩:男,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2010级,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推荐访问:宗法 农耕 中国 中国农耕文化起源 中国传统农耕文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