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与中印关系|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时间:2020-03-31 07:30:0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内容提要]进入21世纪以来,金砖国家经济发展迅猛,特别是金融危机后,金砖国家经济的强势崛起对世界经济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金砖国家合作逐渐机制化,它必将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分析了金砖国家机制的特点和西方国家对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态度,在此基础上对印度支持金砖国家机制的缘由进行了阐述,最后分析了金砖国家机制对中印关系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金砖国家 印度 中印关系
      
      “金砖四国(BRIC)”的概念首先由高盛公司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在2001年的报告《建设更好的全球经济:金砖四国》中提出,用以指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这四个蓬勃发展的新兴经济体。此概念的提出象征着全球经济权力正在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发展中国家转移。吉姆・奥尼尔最初仅仅是从经济角度考虑提出了这个概念,而没有对其进行政治角度的考量。他更不会想到报告中的这一术语已实实在在地成为一个现实的国际合作平台,成为国际社会中一支重要力量。
      高盛公司预测,由于金砖四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到2050年其经济总量的总和将会使现在世界上最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总和相形见绌。这四个国家的领土面积总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人口超过世界人口的40%。高盛公司认为四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到2050年均将成为世界经济强国。预计到2050年中国GDP将达到44.5万亿美元,印度的GDP将是28万亿美元,美国GDP为35.4万亿美元,中印两国的GDP将是美国GDP的125%和80%,2050年中国将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印度则是第三大经济体,美国居第二位。经济力量的强大是政治力量强大的序曲,在2050年之前,金砖国家将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特别是中国和印度将会成为国际政治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大国。而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也将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2011年4月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在中国三亚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巴西总统罗塞夫和南非总统祖马共同参加了这次领导人会晤。从2009年第一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开始,金砖国家领导人之间的每次会晤都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特别是2011年南非首次成为会议的正式成员,使得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成为新兴国家组成的国际机制的典型代表。由于金砖国家的影响力与日俱增,领导人会谈的成果将不仅仅惠及这五个国家,还将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金砖国家机制的特点
      
      金砖国家机制并不是与其他国际组织相竞争的合作机制,而是公开、透明和包容性的机制,是在共同一致原则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因此,金砖国家机制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合作机制。
      一般来说,任何国际机制都是建立在某些共识的基础之上,或者是宗教性联系或者是地区性联系,或是某些共同的动机导致这些国家形成一个集团、论坛或者组织。世界上大部分国际组织建立的基础是各国地理位置上的相近性,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的重合性是建立国际组织的重要特征。如伊斯兰会议组织(OIC)是一个以宗教背景建立的国际组织,它建立的目的是寻求伊斯兰国家的联合,在全球化时代保护穆斯林的文化和利益,致力于提高全球穆斯林的地位;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是协调和统一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的政策、保证国际石油市场稳定、为石油消费者提供高效、经济、稳定的石油供应,为石油生产者提供合理的收入,为石油投资人提供合理回报的国际组织,宗教因素和地缘因素在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建立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东盟和南盟从组织机构的名称中就可以看出它们是由于地缘相近而建立的地区性组织。
      相比之下,金砖国家则是全新的合作机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在地理上相隔十分遥远,五个国家分布在世界上四个大洲:巴西属于拉丁美洲,俄罗斯是欧洲国家,印度和中国属于亚洲,南非则在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它们没有共同的宗教和文化联系,政治体制不同。各国的人口分布也有巨大差异,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高密度国家,而俄罗斯和南非人口密度较低。金砖国家在资源与能源的分布上也相当不均衡,中印由于国内经济发展对石油等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俄罗斯、巴西和南非则是资源储备大国。尽管在各个方面的差异如此巨大,金砖国家还是基于共同的国际诉求、各国之间的经济需要等因素走到了一起。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对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中国三亚召开的第三次领导人会议更具有典型意义。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对金砖国家机制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首先,金砖国家首次吸收南非加入,“BRIC”转变为“BRICS”。南非拥有5000万人口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中等收入群体拥有巨大潜力。其次,论坛已经获得了足够的信心和凝聚力来表达五国在全球经济与政治问题上向前看的态度。全球金融危机使得金砖国家走向了前台,使金砖国家在国际问题上持相似的立场。在全球贸易和金融合作、气候变化议题上,金砖国家合作的效果非常明显。此外,三亚宣言还发出一个重要声音,即发展中国家需要在国际关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金砖国家。2010年五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量的18%,贸易额占世界的15%,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50%,已经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金砖国家在世界和平、安全、稳定,刺激全球经济增长,提升国际关系民主化方面都将发挥积极作用。在国际政治格局和经济秩序调整的今天,金砖国家有着共同的利益与要求,希望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打破少数发达国家对国际新秩序建立的垄断。
      自从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在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娜堡举行首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以来,金砖国家的合作已经有了很大提升,金砖国家共同致力于建立公平、民主、多极化的世界秩序。现在金砖国家需要拿出更多的信任和实际行动来相互协调在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只有金砖国家统一立场,才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西方国家对金砖国家机制的态度
      
      西方发达国家经常批评非西方国家任何形式的进步,如果新兴经济体的经济迅速增长到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当的位置,两者将面临激烈竞争,这让发达国家感到不安。而金砖国家的出现似乎正印证了西方人的这种想象。在这种心态作用下,加之新兴国家国情的多样性,许多西方媒体和研究人员唱衰新兴国家之间的合作。例如,“美国卡内基基金会的尤里・达杜士(Uri Da-dush)认为金砖四国最终会与发达国家融入二十国集团,因为20国集团包含的政治经济议题更广泛。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查尔斯・库普乾(Charles Kupchan)也认为金砖四国不会成为永久的合作框架。”
      欧美发达国家对金砖国家之间协调政策促进新兴经济体拥有更大话语权的行为表示担忧。以前由于金砖国家的多样性,其共同立场很难表达出来。但冷战后这些国家在国际政治民主化、提升国家地位、发展经济等领域越来越具有合作的潜力,新兴经济体都需要足够的自然资源和技术为经济发 展提供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金砖国家之间交往日益频繁,各种利益交织在一起,金砖国家需要平台来协调它们之间的利益以形成一个共同立场。在金砖国家第三次领导人会议中就体现出了这样的变化,如其他金砖国家都对中国的现行汇率政策不满,然而三亚的领导人会议并没有讨论中国汇率政策,而且某些国家公开表示希望人民币能成为相当于美元的储备货币之一。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的内容包括金砖国家成员之间达成贸易协定,金砖国家希望本国的政治精英能够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重要国际组织担任职务。
      西方国家对金砖国家领导人三亚会议持消极态度。西方国家对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忐忑”心理主要缘于以下几点原因。首先,金砖国家逐渐由国际事务的被动参与方成为主动参与方,西方国家在心态上对金砖国家地位的提升感到不适应。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裹挟着亚非国家加入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自此之后西方国家一直掌握着国际政治的主导权。随着金砖国家的崛起,亚非国家与西方国家之间实力的差距在逐渐缩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二十国集团取代八国集团成为解决全球经济问题的首要平台。八国集团曾经是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济政治问题的标志,而将二十国集团确定为世界经济问题的首要论坛标志着新兴经济体开始逐渐平等参与国际事务。西方国家对新兴经济体提升地位的努力持保留态度,它们不希望新兴经济体成为其平等的竞争对手。
      其次,金砖国家对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造成了现实冲击。随着以金砖国家为首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西方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逐渐缩小,发达国家由绝对优势转变为相对优势的趋势日益明显。
      最后,西方国家害怕金砖国家联合起来,“颠覆”欧美发达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尽管金砖国家一再强调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是开放的,既不针对任何国家,也不针对任何政治体制,其建立的目标是加强南南合作,但是欧美发达国家依然疑虑金砖国家的联合是与发达国家搞集团政治,目的是挑战西方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领导权。
      
      三、印度积极参与金砖峰会的缘由
      
      印度自参加金砖国家会议以来,对此投入了巨大精力,它相信金砖国家峰会能成为一个正式的金砖国家内部合作平台。印度领导层认为当今世界是一个多极化世界,世界充满多样性,仅仅依靠经济领域并不能满足合作需求,新兴国家需要在国际舞台上拥有自己的合作平台,只有新兴国家合作才能更好地提升其国际地位。此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的召开在印度国内引起了热议,印度国内各大媒体对会议进行了跟踪报道。印度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国内政党林立,各个政党经常就国际问题相互指责。特别是印度国内的两个主要政党国大党和印度人民党向来不和,无论是在国内政治中还是在国际事务中很难保持一致态度,但对此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两党都持积极态度,这在印度国内政治中极为罕见。此外,印度国内民众对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也普遍持积极态度。
      印度国大党极为重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认为这可以成为提升新兴国家的话语权和解决发展中大国之间关系问题的重要平台。陪同曼莫汉・辛格总理参加三亚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的印度官员有印度工商部长阿南德・夏尔马、印度国家安全顾问梅农和印度外交部东亚司司长班浩然等。梅农和班浩然是印度政府处理中国问题的专家,包括边界问题、安全问题和其他印中双边关系中的问题。梅农是与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讨论双边关系问题的印方首席代表,曾在印度驻华使馆工作过多年,并曾任印度驻华大使。在其任期内,梅农对印中两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促成了时任印度总理的瓦杰帕伊访问中国。班浩然是印度外交部中极富才华的年轻外交官之一。他曾在印度驻香港领事馆和印度驻华使馆工作,2007~2009年任印度驻广州首任总领事,2009年被任命为印度外交部东亚司司长。以上印度外交人员的工作背景和外交经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印度对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极为重视,而且尤其重视提升与中国的双边关系。
      南非首次加入第三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后,印度巴西南非对话论坛(IBSA)成员国都已经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印度并不认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会削弱IBSA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因为IBSA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关注的领域不同。正如印度外交部秘书曼比尔・辛格(Manbir Singh)所言:“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主要集中讨论经济方面的问题,其他领域的问题正在逐渐成为金砖国家讨论的议题。但是IBSA则是建立在印度、巴西和南非三国民主价值和其他因素之上,两个合作机制是不同的,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不会削弱IBSA”。印度对BRICS和IBSA两个合作机制都持支持态度,寄希望于借助两个合作机制加强发展中国家合作,提升印度的国家地位。尤其是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已经囊括了世界主要新兴经济体后,印度更是对金砖国家合作的未来发展抱有高度期望。
      印度重视金砖国家机制缘于以下几点原因。
      
      (一)冷战后印度外交政策的转变
      冷战的终结对印度来说是灾难性的。冷战时期印度可以通过不结盟政策获得足够的外交空间,保护印度在国际政治中的利益,也可以使印度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两极格局的崩溃已经使“不结盟政策”的根基受到冲击,冷战时期印度执行的外交政策已经不再适合冷战后的国际政治环境,随着时代的发展,印度外交政策需要重新定位。冷战后印度外交政策进行了较大幅度调整,其原因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际因素。从国内因素来看,冷战结束初期随着一党独大的国大党影响力持续衰退,政治上处于极不稳定的时期,政府更迭频繁。此外,冷战时期印度按照苏联模式发展经济,经济增长速度缓慢,人民对政府的不满增加。1991年7月24日拉奥政府宣布了工业改革方案,包括新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吸引外资。从国际上看,冷战时期印度与苏联关系密切,苏联解体使得印度在国际上失去了一个强大盟友。冷战时期,印度可以利用美苏争霸来获得外交空间,利用不结盟运动发挥在第三世界的影响力。但是随着两极格局的坍塌,美国已经不再迫切需要利用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与苏联抗衡的重要筹码,印度在美国外交中的战略地位在逐渐降低,印度不再是美苏两国竞相追逐的对象。
      冷战后的国际政治环境使得印度在外交政策方面做了某种程度的调整。首先,印度为了给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更加强调经济因素在印度外交中的作用。冷战结束后,印度认识到未来国际社会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意识形态在国家竞争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印度驻华大使纳林・苏里的解释是,“印度外交政策的宗旨是与世界各国建立广泛的、富有成果的、有意义的、互惠互利的关系。”进入21世纪以来,以中印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迅猛,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新兴经济体更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促进力量,因此印度一直想通过金砖国家峰会这个平台加强新兴国家合作,促进印度国内经济发展的持续增长。中国工业生产能力较强,巴西和俄罗斯是能源、矿产大国,南非则代表着非洲大陆广阔的市场,与这些国家合作都会对印 度经济发展有利。其次,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国际政治中两极格局的终结,多边合作机制日益在国际关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印度外交也深受多边外交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后,印度活跃在许多多边国际机构中,如亚欧会议、南盟、G8+5(八国集团与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南非峰会)、二十国集团、IB-SA、环印度洋合作会议和亚洲合作对话等。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由世界上最有活力的经济体组成,必然也是印度希望促成的合作机制。因此从金砖国家合作概念提出开始,印度就积极参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虽然印度近几年来国内经济发展势头很猛,然而现在的经济实力还不足以在世界经济舞台中发挥足够的影响力,通过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合作,印度可以运用多边合作框架应对欧美发达国家在国际经济金融及气候治理等领域的冲击。
      
      (二)印度希望利用金砖国家机制这个平台来提升其大国地位,争取机制内大国对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要求的支持
      独立以来,大国地位一直是印度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上,印度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在文化感召力方面曾对世界发展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沦落为英国殖民地后印度逐渐走向没落。独立后的印度重新在国际事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印度与埃及、南斯拉夫共同倡导了不结盟运动,积极支持召开了万隆亚非会议,在国际社会中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来替发展中国家发言。
      冷战后,由于两极国际政治格局的终结,不结盟运动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印度不再是美苏竞相追逐的目标。冷战后印度也认识到各国竞争将是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印度只有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改革才能提高国家实力。印度自1991年实施经济改革以来,经济摆脱了冷战时期的缓慢增长,特别是21世纪以来印度经济发展势头更加迅猛。
      与经济发展同步,印度希望提升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显然提升国际地位除了需要国家实力的强大,还必须有国际平台支持,但是现代国际政治体系由发达国家所主导,印度很难在其中发出强有力的声音。与此同时,本地区的国际组织同样不能满足印度的需求。以南盟为例,南盟成员国大部分为小国,自身经济并不发达,资源也并不丰富,不能为印度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市场和资源。同时南亚国家之间关系一直比较微妙,特别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因此,印度在发展过程中希望利用新兴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国际平台来提升话语权。比较突出的主要有两个,即金砖国家与IBSA。
      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对印度来说尤其重要,金砖国家都是市场或能源大国,能为印度未来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动力支持,它需要借助新兴国家平台来实现其大国梦想。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努力加强金砖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合作,提升它们的共同利益。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在金砖国家峰会上表示,“加强在能源和食品安全方面的相互合作,深挖金砖国家在贸易投资、科学和科技方面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潜力,我们四个大国拥有丰富的能源、庞大的人口规模以及不同的社会形态,我们希望经济快速增长,希望外部环境能有利于我们的经济增长。”
      此外,印度参加金砖国家峰会还希望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中国和俄罗斯能支持印度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印度一贯认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大国地位的表现,它希望得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对其大国地位的认可。
      
      (三)提升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倡导多极化世界
      冷战后新兴经济体实力发展很快,但是迄今为止,还不能够单独与发达国家集团相抗衡,也没有能力改变现有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因此,新兴国家经济体只有联合起来主动参与全球政治进程才能由全球治理中的边缘角色上升为平等的参与方。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欧美发达国家的实力及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逐渐下降,而新兴大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为新兴国家提升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提供了物质基础。
      当今世界上的主要国际政治经济组织由欧美发达国家所控制,发达国家主导着绝大部分权力,这些国际政治经济组织无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而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从根本上来说就缺乏公平和正义。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为发展中国家改革国际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金砖国家希望通过集体努力,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的发言权,希望利用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权来改革国际社会中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来积极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此外,金砖国家都主张建立一个多极化世界,反对国际政治格局向美国单极化方向发展,各国都认为只有国际政治多极化才能保证世界更加安全,美国化的世界不是全球政治的发展方向。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不应当在世界各地奉行霸权思维,无端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
      
      四、金砖峰会――中印合作的新平台
      
      金砖国家从概念发展为国际合作机制是金砖国家内部的认可和积极回应的结果。金砖国家推动金砖国家机制建设的外部原因是联合起来就一些自己所关心的问题提出新兴经济体的立场和观点,协调机制内各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为新兴国家经济体争得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内部因素则是希望通过金砖国家机制促进各国关系,促进各国经贸合作走出金融危机阴影。金砖国家机制为机制内各国提供了领导人定期会晤的平台,通过该平台各国可以交流发展经验,解决双边政治关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促进共同崛起。金砖国家机制在中印关系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类似角色,中印两国通过金砖国家峰会试图解决两国之间存在的经贸、政治、安全等问题。
      
      (一)提升两国贸易额,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
      1978年中印两国官方贸易恢复,1984年双方签署了政府问贸易协定,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从1991年开始印度实施了对外开放政策,经济逐渐摆脱了冷战时期的“大象速度”,开始大踏步地向前发展。双边贸易也随之逐渐增长。2002年,两国的贸易额达到了创纪录的50亿美元,但只占中国外贸总额的0.8%,占印度外贸总额的4.5%左右。显然双边贸易额与中印作为两个大国且互为邻国的状况极不相称,由于中印两国政府都有信心致力于发展双边贸易,随后几年中印双边贸易额呈几何式增长。印度向中国出口印度的主要产品是铁矿石、棉花、铜和宝石等。中国出口印度的产品主要包括电器、机械、化工产品和铜铁制品,2007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2010年中印两国的贸易总额已经超过了600亿美元。
      但是双边的贸易不平衡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在几年前中印两国政治关系比较紧张的时期,两国经贸关系发挥了重要的平衡作用,但是随着中印两国之间贸易不平衡问题越来越严重,双边贸易作为中印两国关系中“稳定器”的作用在逐渐失灵。2010年中印两国的贸易赤字已经达到160亿美元,预计到2015年两国贸易赤字将达到250亿美元,同期两国的贸易额为1000亿美元。两国的贸易赤字已经严重影响到两国关系的发展,如果两国不能就双边贸易问题达成共识,贸易不平衡问题将成为两国贸易发展的障碍。在三亚召开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上,中印两国领导人就双边关系中的贸易不平衡 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通过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这个发展中国家共同搭建的平台,中印两国就贸易问题达成了部分的谅解。
      
      印度对美国、英国、巴西和俄罗斯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新政策和措施,2011年年末印度将对欧盟国家实施正式的自由贸易协议。中国一直希望与印度建立自由贸易区,但是印度政府反应并不积极,如印度国际经济研究委员会(ICRIER)教授安瓦如・呼达(Awarul Hoda)所言:“印度工商界反对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主要是由于中国产品竞争力太强以及印度交通设施不足。中国是世界工厂,中国是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国家,中国领先于印度。由于印度工商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印度政府和工商业都反对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印度认为,虽然印中两国的贸易额增长很快,但是双边贸易对中国出口商品更有利,印度决策者担心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中国商品将对印度国内市场形成冲击。在金砖合作机制中印度希望与中国协调双边贸易问题,期望中国政府允许有更多印度新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以缓解贸易不平衡问题。
      
      (二)利用金砖峰会机制消除两国的不信任感
      中印两国同为亚洲文明古国,历史上一直保持友好关系。近代以来两国都遭遇了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欺凌,20世纪中叶两国才最终获得独立和解放。由于近代以来两国类似的遭遇以及地缘上的邻近,中印两国建交后经历了一段蜜月时期,20世纪50年代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相互扶持帮助,两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一系列重大国际事件中持有相似立场。但是随着两国在边界问题上的分歧日益严重,1962年边界冲突后两国关系进入了冰冻期。此后边界问题和安全互信问题成为两国关系的主要问题,两国民众对对方一直持有不信任感,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随着冷战后两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中印都认识到改善双边关系的重要性,都对解决边界问题和安全问题投入了巨大精力。但是使两国关系恢复到正常轨道的首要步骤便是消除两国民众之间的不信任感。中国驻印度大使张炎就曾经表示:“中印关系非常脆弱,极易遭到破坏,同时又很难得到修复,因此在信息化时代中印关系需要特别的呵护。”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印两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两国之间的关系既是合作伙伴,也是战略竞争者,印度对中国的崛起感到紧张。两国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展,双边贸易额史无前例地增长,与此同时中国与印度之间的不信任感也在不断增加,这种有趣的现象被称为“信任赤字”。通常来讲,两国之间交往越多,它们之间信任程度会加强,但是中印关系并没有遵循这个规律,根本原因是中印两国由边界等问题所导致的相互认知错位。印度对于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表示忧虑,同时中国也在某种程度上对印美联合制衡中国的发展有些担忧。金砖国家机制内两国领导人的相互交往可以为两国的相互认知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印度更能深刻感受到中国对于和平发展的渴望,可以更放心地与中国开展政治、经济往来。作为金砖峰会中的主要成员,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之间的良好关系可以弱化中印关系之间的一些负面因素。中印之间的友好关系也会为本地区的和平发展提供保障。
      
      (三)利用金砖国家机制推动两国相互交流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家之间在国际多边舞台上的交往也越来越多。进入21世纪以来,中印两国改善双边关系的手段已经从运用双边外交扩大到利用多边论坛来展开互动。对于两国以及整个世界来说,这一引人注目的新趋势突出了印中的共同价值和视野,也反映了它们的共同挑战和关切。运用多边外交新平台会增进两国之间的相互理解,进而将对中印关系产生某种积极影响。
      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框架内,印度与中国之外的其他三个成员都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印度独立以来一直与俄罗斯保有良好的关系并一度在冷战时期结成准军事同盟,此外印度与巴西以及南非已经成功建立战略性伙伴关系,同样中国也与俄罗斯、巴西、南非拥有友好合作关系,尤其是南非对中国拥有超强的吸引力。在金砖合作机制中,中国和印度可以通过与其他三个国家共同拥有的良好关系来提升中印两国的友好关系。
      虽然中印两国还可以利用其他一些多边合作机制,但是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对中印两国的促进作用是其他多边合作机制所无法替代的。中印两国还在其他国际多边机制中进行了合作,如上海合作组织(SCO)、南盟(SAARC)、东盟地区论坛、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等。但是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中国是南盟的观察员,而相对应的,印度也是上海合作组织的观察员。在东盟国家组织中,中印两国都不是会员国,因此对促进双边关系发展也非常有限。而二十国集团峰会等大型国际会议规模太大,而且主要由西方国家所控制,对中印关系的促进更是微乎其微。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是新兴国家经济体组成的合作机制,成员国比较少而且比较高效,成员国拥有类似的经历和遭遇,发展目标也比较一致,并希望通过金砖国家机制协调立场,提升双边关系。因此,金砖国家峰会的召开为中印两国运用多边机制促进双边关系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而在《三亚宣言》中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也印证了金砖国家峰会对中印关系的促进作用。如在三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胡锦涛主席与辛格总理就对双边安全和促进两国民众交流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2011年4月中国三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期间,中印两国领导人决定在2011年年底恢复双边军事交流项目。由于2010年印度一位高级官员的签证被拒,印度取消了当时的双边交流项目。在三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期间曼莫汉・辛格总理和胡锦涛主席举行了双边会议友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双方都承诺将来要展开更多的军事和防务交流,提升双边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印度国家安全顾问梅农在三亚峰会期间在媒体发布会上也表示,“两国边界工作机制可以解决两国关系中的任何问题如边界贸易、邮件递送等,”他着重强调印中两国边界是世界上最和平的地区之一。同时中印两国领导人同意扩展两国每年百名青年交流项目。2010年是中印建交60周年,两国都组织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进行庆祝,尽管中国总理温家宝2010年11月访问印度后庆祝活动进入尾声,但是胡锦涛主席和曼莫汉・辛格总理在三亚会晤期间决定持续加强两国在文化领域的合作。两国领导人相信广泛交流和交往是提升两国人民相互了解的重要手段,可以为两国人民的相互信任提供桥梁,民众之间的交流将会是两国关系良好发展的催化剂。
      
      (四)协调两国在气候问题上的立场
      当前国际社会中以中印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气候问题上进行了激烈交锋。由于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国内情况不同,在历史责任分担、减排优先与发展优先、资金与技术援助等问题上一直存在较大分歧。中国和印度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将在21世纪的全球环境规则和气候政策上发挥重要作用,在气候问题上的相似立场使中印两国关系更加紧密。中国和印度希望国内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为保证工业生产不断提高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两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对资源进行了 过度开采和使用,都对环境造成了危害。发达国家希望中印等新兴经济体能按照西方国家标准进行碳排放控制,中印等新兴经济体则认为自己有责任减少碳排放量对环境进行保护,但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应采取不同的标准。新兴经济体在全球气候治理中主张“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西方国家应对历史上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行为负责,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在全球气候治理中中印两国相似的立场使得两国关系更加密切,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和印度联合巴西与南非组成联盟对发达国家发出发展中国家的声音,提交了相关文件,表明它们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立场和文件。印度环境与森林部长兰密施(Jaimm Ramesh)与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中国官员保持了密切协作。中国总理温家宝和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在整个会议期间也通过电话保持密切联系以协调两国在气候问题上的立场。中印两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为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展开了紧密合作,中印也希望利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来协调金砖国家在气候问题上的立场。
      应对气候变化大会出现的基础四国联盟成员国――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现在都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显然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为各国协调气候政策,保持一致立场提供了合作平台。基础四国虽然分别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的气候问题也略有不同,但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处境却极为相似。它们面临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发展经济,消除贫困。金砖国家只有协调彼此立场,用一个声音说话,才能在与发达国家进行的气候谈判中保有主动权。②在金砖国家达成的《三亚宣言》中各国也明确表示在气候变化方面将加强务实合作。
      金砖国家机制是世界上最年轻、最有活力的大国合作机制,未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需要金砖国家各国通力合作。下一届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将在印度召开,印度认为支持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可以帮助印度实现大国梦想,提升国际地位,帮助印度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同时印度可以通过这个新平台协调与其他金砖国家在安全、能源、贸易、反恐等领域的立场,最终实现印度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
      中印两国需要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助力两国关系,化解两国关系中出现的问题。保持与中国的友好关系是印度外交政策的核心目标,印度希望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促进印中两国共同崛起。爱恨伴随着中印关系的发展历程,我们希望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多边合作机制为中印两国关系友好发展提供新的路径,希望这种新的合作模式能促进中印关系良性发展。
      
      (编辑 毛悦)

    推荐访问:中印 金砖 机制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与中印关系 金砖国家会议前的中印冲突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