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宏观经济策略视角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现象剖析】会计视角下的宏观经济

    时间:2020-02-28 07:40:4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宏观经济政策与大学生就业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一些政策制度的不完善、不科学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就业难。垄断性行业收入畸高,刺激了大学生的攀比心态;收入的地区差异偏大,加速了大学生向主要劳动力市场集聚就业;中小企业在经济刺激政策中受益不多,导致“无就业增长”;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结构性失业等。促进大学生就业,就要厘清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确立“就业优先”的战略目标;调整收入分配差距,消除劳动力市场分割;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加快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调控房价,完善住房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宏观经济;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154(2011)06-0087-04
      
      2012年我国将有680多万大学毕业生,再加上往年还没有就业的,就业的压力可想而知。过去,我们在探讨就业难问题时,往往从大学生自身、教育弊端、用人单位等方面入手,试图寻求破解这一“顽疾”之策,但成效不明显。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社会问题,国家制定的收入分配、产业发展、投资、财政、金融等宏观政策对就业的影响日益凸显。正是由于这些政策、制度的不科学、不完善、不规范,已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幕后推手”,值得我们深思。本文将从国家的宏观经济策略入手剖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试图为“无业可就”、“有业不就”等现象找出相对合理的“注解”与对策。
      一、以“就业优先”为中心转变经济增长政策
      近年来GDP已成为政绩考核的“指挥棒”。由于GDP出政绩,一些地方官员为了迎合上级考核的需要,及追求升迁的资本,大搞“GDP政绩工程”。在“增长优先”高于“就业优先”的政策导向驱动下,很多地方政府官员只关心GDP增长,不计代价地追求GDP增速,而忽视就业是否增长、民生是否改善等问题。不少地方政府把大量资金投入到第二产业特别是基础建设领域,如修路建桥、建机场、盖楼房等,这对拉动GDP增长效果明显,而对吸纳大学生就业却不尽如意。这也是为什么在GDP年年疯长的“大好局面”下,促进就业却效果甚微的深层次缘由。
      “保增长”最根本的目标就是保民生、促稳定。“保就业”就是“保增长”,只有经济增长了,才能拉动就业,就业才有保障。所以“保增长”,不是为“增长”而“增长”,而是要以促进就业为目标。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说:“面对金融危机,应该扩大就业和消费,就业上去了,金融危机也没有什么了不起。”[1]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面对就业难的严峻形势,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把扩大就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和非常重要的发展战略目标,确定“就业优先”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从当前的“增长优先”的发展策略转到“就业优先”的战略上去。创造就业机会不应再被看作是经济政策的“副产品”,要以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位于整个经济发展中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把实现充分就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制定和出台有利于就业的各项经济政策,努力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二、以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引导大学就业心理预期良性发展
      收入分配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关心和关注。“75.2%职工认为当前收入分配不太公平。”[2]尤其是垄断行业不合理的高收入、高福利已是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和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成因之一,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障碍。垄断性行业是指我国一些带有浓厚行政垄断色彩的行业,如铁路、石油、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水电气供应等。很多垄断行业中的企业承担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责任,国家对其一直予以政策保护,这样垄断行业就能凭借他人享受不到的地位和特权来获取高额利润。而国家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监管不严,缺乏合理的制度钳制和机制约束,致使垄断行业员工高收入的现象。据统计:2008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9 229元,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证券业,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9倍,居位其次的是其他金融业,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0倍。2005年我国电力、电信、烟草等垄断性行业的职工约为833万人,不到全国职工总数的8%,但其行业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相当于当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3]。这种畸形高收入现象所反映的,并不代表社会大众真实的收入水平,但对具有从众心理的青年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朦胧却深刻的价值观启迪,容易造成盲目和追风,形成追求物质享受和虚荣浮华的潜意识,不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和生涯发展。一是使大学生在择业时,产生了攀比心理,提高了对未来收入的预期,甚至将自己的择业首选锁定在某些垄断性行业。二是从大学毕业生收入预期和就业风险研究角度看,由于毕业生对收入预期水平偏高,将导致预期收入与实际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工资之间不匹配,加大了就业难度。
      因此,当前要调整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深化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至关重要。一是要逐步开放市场,建立起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打破一切不合理、不必要的垄断;二是要允许民间资本以参股或控股的方式进入电力、电信、交通运输、水电气供应等领域;三是要加强对垄断企业职工福利费的财务管理,严格控制职工福利费在职工总收入中的比重,严格控制以本企业产品和服务作为职工福利等;四是要充分发挥税收等手段的调节功效,完善个税征收与管理,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对垄断行业的高收入实行高税率,从而缩小行业间收入差距,等等。
      三、推进区域平衡发展,消除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区域性难题
      收入的地区差异是个世界性的难题,但这种现象在我国更为突出。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为明显,从而使收入的地区差异偏大。据统计,2008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9个省(区、市),占全部城镇单位在岗职工的30.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22个省(区、市),占全部城镇单位在岗职工的70.0%。平均工资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东部、西部、东北和中部,分别为34 316元、25 602元、25 101元和24 390元[3]。收入的地区差异,使许多大学生对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情有独钟,主要劳动力市场的集聚效应日益凸显,这也造成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困境。全国性的多次就业意愿调查表明:有超过七成以上的大学生择业的首选地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和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多年来,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实际情况更能印证这一论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江苏成了中国经济发展格局的缩影,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呈阶梯式发展。一直以来,经济发达的苏南是大学生就业最向往的地区,而苏北地区虽地域、人口占江苏的半壁江山,但因为经济欠发达、工资水平低、软环境差而受到毕业生的冷落。虽然苏北地区2010年吸纳毕业生能力明显提高,但据统计,2010年江苏省全省13个地级市中,南京、苏州、南通仍为就业的最热门地区,就业人数分别达到7.15万人、6.10万人、4.17万人,连续三年位列前三名。从总数上来看,三市所吸纳的毕业生总数占当年全省已就业毕业生总数的41.15%,比2009年多吸纳了2.03万人[4]。
      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劳动力市场分割,造成了大学生就业的不合理、不充分,供求矛盾、就业结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是要推进区域平衡发展,缩小区域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二是国家要采取减税让利,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最低工资标准,不断调整工资指导线等措施,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职工的收入水平,从而增强对大学生就业的吸引力,实现经济发展与人才引进的良性互动。
      四、加大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畅通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
      改革开放30年来,国有、三资、民营三大所制经济三分天下。我国中小企业的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60%,中小企业的数量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就业人数占到全国就业人口的80%左右。中小企业每年吸纳80%以上的新增就业人员,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可以说抓住了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就稳定了中国就业问题。然而,国家对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的重视度远远不如国企和外企,致使他们融资困难、负担较重,甚至在市场竞争中遭遇不公平待遇,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小企业发展。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虽然我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缓解负面影响,但中小企业仍然面临多方面的难题,尤其是融资难的问题在危机中更显紧张。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于2008年11月制定了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但这4万亿元资金的一半靠银行信贷,1/4靠中央,1/4靠地方筹措等。银行信贷为了进入地方政府GDP工程,就会从萧条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中抽出大量资金来给地方政府GDP工程,这势必让步履维艰的中小企业雪上加霜。国家救市措施多倾向于国营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企业,使缺少阳光关照的中小企业受益不多。许多中小企业市场萎缩、运行困难,吸纳大学生就业的能力下降。
      第6期 商 亮/宏观经济策略视角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现象剖析 因此,政府要主动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一是要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财税政策支持体系,按照“少取多予”的原则,加大财政税收的扶持力度,减税、减费、减息等,减轻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特别要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吸纳大学生就业,按照其每年吸收大学毕业生人数予以补助、减税费等优惠;二是要利用发展低碳经济的有利时机,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加快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积极打造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推动科技成果向中小企业转化,从而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和吸纳大学生就业的能力;三是要采取措施,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并通过设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补偿基金等,引导金融机构主动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等等。
      五、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与一、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对大学生就业的拉动较大,就业弹性系数高,且呈快速增长的态势。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兴起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也使第三产业成为大学生择业的首选。据一项对杭州市大学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就业的大学生分别为1.6%、27.4%和65.7%。”[5]中外学者的实证研究和产业发展实践都证明,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第三产业将最终扮演吸呐劳动力的主要动力,并能从整体上促进大学生就业。虽然我国大学生总人数位居世界第一,但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仅有24.2%,只是大众化阶段的初期水平,而西方发达国家早就迈入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都超过了50%,有的甚至接近90%。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难在我国这么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重要因素之一。表1是1995年、2000年、2005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人数及比重。
      
      在第一产业就业的大学生人数较少,但近几年随着国家支农政策的相继出台,特别是大学生村官计划等实施,到农村就业的大学生人数会有所增加;在第二产业就业的大学生绝对人数有较大程度增加,但其对大学生的需求增长缓慢。虽然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近一半,但大学生就业的比重却不高,反映许多行业仍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特征,产业的扩张延续外延式发展模式,对劳动力人数和资本的依赖性较大,而科技的贡献率低,对大学生就业的拉动作用不显著。我国经济多年来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率,但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并没有改观,其中的缘由可见一斑。在第三产业就业的大学生人数最多,且呈逐年上升的态势,说明第三产业对经济和就业的拉动越来越大,保持了较高的吸纳就业能力。但第三产业占全部GDP的比重与西方国家高达70%以上相比还较低,并且第三产业也存在结构性问题。销售、餐饮等传统服务性行业所占的比重较大,与现代制造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如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所占的比重较低,不利于吸纳大学生就业。所以国家要制定激励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重点发展金融、信息、研发、工业设计、节能环保、物流等面向生产的现代服务业,推进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融合。
      六、积极调控房价,完善住房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后顾之忧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经济蓝皮书》提供的数据,“2009年城镇居民的房价收入比(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将达到8.3倍,大大超出国际公认的3-6倍的合理承受范围,85%的家庭没有购买住房的能力。”[6]房价飙升让许多普通家庭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更让“象牙塔”中的大学生焦虑不安。特别是“贫二代”大学生承受着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双重压力,他们担心未来的生存状况,害怕将来不得不面对“买不起、租不起、没保障”的尴尬境地,成为社会“夹心层”。按目前的房价,别说在省会大城市,就是在二三线城市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以2009年发布的“就业蓝皮书”来计算收入(2008届211院校本科毕业生月平均收入是2549元,非211本科院校为2030元)[7],要购买一套90平方米的住房,不吃不喝需要15~20年的时间。房价的上涨,也带来了房租费的竞飙,大学生为了将来居有住所,买得起或租得起房,就会在择业时提高自己的保留工资。所谓保留工资是指“人们开始工作搜寻时,他并不知道自己将会搜寻多少次,只是根据他所掌握的有关劳动力市场和工资分布的一些信息大致估计一个可以接受的最低工资报价,这个最低工资报价就是保留工资。当他开始进行工作搜寻,如果企业提供的工资低于他的心理价位(保留工资),他就会拒绝接受这份工作;一旦企业开出的工资等于或高于他的心理价位,他就会接受这份工作,停止工作搜寻。”[8]保留工资的提高,限制大学生选择的空间,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职业搜寻的难度,影响大学生充分合理就业。因此,政府要把住房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进一步修正和完善公共政策和制度,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降低门槛,把大学毕业生这一特殊群体纳入享受范围。政府要增加土地供应,规范土地市场秩序,不能随心所欲卖地生财,要降低普通商品房的土地成本;要建立政府主导的住房租赁市场,如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出租给刚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从而解决这一特殊群体的住房问题。
      
      
      参考文献:
      [1] 《22度观察》编辑组.中国这些事儿[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0:38.
      [2] 王敏,谢良.全总调查:75.2%职工认为当前收入分配不太公平[EB/OL].http://www.省略,2010-03-10.
      [3] 2008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9229元[EB/OL].http://news.省略,2009-04-09.
      [4] 朱卫国同志在2011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R].2011-03-07.
      [5] 于成龙.产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浙江大学,2009:20.
      [6] 李瑾.2010年《经济蓝皮书》出炉[EB/OL].http://news.省略,2009-12-07.
      [7] 2009届本科毕业生收入下降明显[EB/OL].http://news.省略,2009-06-10.
      [8] 陆铭.劳动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47.
      
      
      Macroeconomic Policies’ Influence
      on the Difficulty
      of Graduates’ Employment and Solutions
      in the Post-Financial Crisis TimesSHANG Liang
      (School of Economics,Xuzho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 221116,China)
      Abstract:macroeconomic policies are obviously relevant to the graduates’ employment. As some policies and systems are imperfect and unscientific, the difficulty of graduates’ employment has, to some extent, been intensified. Extremely high income in monopoly industries has stimulated graduates’ comparison mentalities; large regional income gap has accelerated graduates’ cluster employment to primary labor markets; little benefits SMEs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got from national economic stimulus have led to “unemployment growth”; imperfec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led to graduates’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In the post-financial crisis times, graduates’ employment can be promoted through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loy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establish the strategic objective of “employment-first”; to adjust income gap and eliminate labor market segmentation; to positively support SMEs and accelerate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them; to regulate and control house price and complete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of housing; optimiz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rapidly develop the tertiary industry.
      Key words:Macroeconomic Policies; Graduates’ Employment; Employment Policies
      
      (责任编辑 张阳)

    推荐访问:宏观经济 视角 剖析 宏观经济策略视角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现象剖析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难英语作文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