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无所作为 质疑汪丁丁:21世纪的教育真的无所作为吗?

    时间:2020-02-19 07:25:2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进入21世纪,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却停留在20世纪末的门坎上,遥望21世纪的教育阵地而感叹、迷茫!这,不知道是我们教育的幸运还是悲哀?   假如有教育工作者说:21世纪太复杂了,一切都在变动中,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太多,所以我决定放弃教育,等世态都明朗了,再来进行教育吧!我们又会怎么看呢?如果这样观点成立的话,那么,21世纪我们是否该放弃教育?
      当我一口气读完《看世界》杂志第8期上刊载的“21世纪的教育应该教什么”一文后,这样的感觉油然而生。汪丁丁先生是一位名家,如果说他对21世纪的教育充满谨慎,可以理解,因为怕误人子弟,这是一个教育家的责任。但是作为一个专家,因为看不清将来的教育方向,而采取不作为的态度,这实难令人苟同。
      
      是没东西可教,还是有太多的东西要教
      
      汪先生在该文中说到:“中国这个迅速转型的社会,谁都不知道未来孩子的社会环境是什么样,凭什么把今天的价值观灌输给孩子?未来万一都是单亲家庭,同性恋,都不结婚呢?那时你的教育是什么?你还教给他传统的价值观念吗?有隔膜。我们有什么资格教他们合适的生存方式?”
      言下之意就是说,将来的世界变化无法预料,他们的生活方式也会变得非常出格,所以我们应该放弃对他们进行任何教育,因为我们没有资格对未来进行教育。奇怪,教育家对现在不教育,对将来也不教育,那还是教育家吗?所以他还说,他对自己的孩子也不敢教:“我们俩就打游戏机,其他事我不管。没法教……因为你看不清未来。”
      是的,也许你看不清未来,但你总看得清是非呀。可以肯定地说,无论社会进入到哪个世纪、无论世界怎样变化,变得善还是恶,但是人类崇尚人性美――爱和善、公平和公义――的价值观念是不改变的,一个教育家推崇这种责任的观念是不变的,自古以来,中外皆同:教育从来不是躲在时代背后,等待时尚,迎合潮流,而是匡正时弊,引导未来。教育之所以是教育,历来都有自己的意志方向――冲破世俗、化解物化对人的迷惑,挽救人性迷失。
      再说,即使将来单亲家庭有可能增多、同性恋增加,但也不会成为社会的主流,这些现象的出现,对社会总是一种负面作用,也是教育需要加强作为的一种提示。我们总不该放弃责任,任其发展吧!这里有一个教育原则问题,教育不光是简单解决一个人的生存问题,因为这是一个动物性层面的问题――强盗、土匪、不法者最能解决生存问题,而教育要解决的是合理、合法、合德的生存问题。
      按照我们社会现在的道德素养,生存技能及创造力的开发等薄弱现状,教育工作者不是无事可干,而是有太多的工作需要我们迫切去干。
      不错,21世纪是充满了不稳定因素。这种不稳定并不只是教育界才有,要是大家都等待观望,都采取不作为的态度,行么?
      教育是干什么的
      
      记得孔夫子有个全世界公认的观点――有教无类。就是说每个人都应该受教育,不管你是男是女、是胖是瘦、是贫穷还是富有的,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而汪先生在这方面却有自己的高论,他说:“一个苦孩子,出身极贫困,在中国社会一层层爬上来,得“杀”多少人啊!从农村到北大,然后成为名教授,而性格不扭曲,这概率极小。而性格要想不扭曲,童年必须幸福;但童年幸福的人意志薄弱。你说你怎么教这个孩子,我就不敢教。”这样的论调有点奇怪,穷人家的孩子你不敢教,怕他长大了性格扭曲,富人家的孩子又不敢教,怕他将来暴露性格懦弱的一面!那么请问,怎么样的孩子你才敢教?是完人么?是完人还要你教育干什么?教育的目的不就是想让人性格不遭受扭曲和少遭受扭曲么?不就是想让性格懦弱的人能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力量吗?要不,要教育干什么?
      据我所知,从宏观上谈教育,教育总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从德育上教育人,观念可以出新,但万变不离其宗,总要符合真善美的标志、总要于人有益,于社会发展有益。二是技能素质的培养、思考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培养。一句话,即是德和能的培养。离开其中的一条内容去谈教育,就是一条腿的教育,也即是残截式教育。
      有人以为,如信力健先生在该文中提出的,“我们是在按东方‘仁义礼智信’的目标培养出有道德的人,而西方是在培养达尔文主义打败别人生存的人。”其实,“仁义礼智信”,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正在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严重的道德信用危机!请问有道德的人在哪里?而西方国家也并非在培养单一的达尔文主义者,如果是,它就无法高度协调整个欧洲文明。达尔文主义只是一个竞争的代名词,如今,竞争已融入全球概念,它与野蛮无缘。至于信先生问,“要培养孩子成为君子,还是强盗?”这样的问题无须回答。请问,如果世界上有强盗,你是该向强盗学,还是向君子学?
      
      关于启蒙还是救亡
      
      该文还有一些段落值得我们注意,作为一种观点我把它归结如下:“要是孔夫子碰上尼采,尼采就是一流氓,手里拿一把刀,一刀捅死你了。这世上要都是孔夫子,有一个尼采就称霸天下,因为你打不过人家。”这是盛洪先生说的一段话,下面还有一段话是李厚泽先生概括的:“你想启蒙,想把他培养成孔夫子式的思想家或找到个人实现的教育路线,他没法生存。你要想教他生存技能,境界又上不去。”前一段话说的意思是,如果我们培养出孔夫子这样有道德的人,他就会很懦弱,碰上流氓就无奈;后一段话的意思也是说道德家的个性很懦弱且无生存能力,但你教他生存技能,他又变得欠道德。
      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困境?欧美等国家的教育不外乎也是社会公德教育和生存技能教育,这样两条教育方针。而从实际看,他们的社会公信力和个人的生存能力都比我们强。德育和生存技能如同是一个人的两条腿,协调前行。它并不像我们归结的那样,呈现一种对立状。而我们为什么会呈对立状呢?是不是我们的思想领域本身就存在着某种对立状呢?
      比如我们对启蒙和救亡的看法:总以为培养出孔子式的道德人才就会懦弱、就会打不过人家、会投降、会亡国!其实不然,本质地说,启蒙和救亡不是两回事,而是一回事。真正的启蒙包括道德觉醒、人格独立、意志力升华以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等社会责任感的强化。中国人历来有士可杀不可辱之慷慨,而这些正义感的确立,正是救亡的前提。所以,它不是流氓和强暴得胜的理由。而亡国、投降却与流氓、朝廷腐败、奴化教育及国民性道德流失有关。
      从中国历史上看,中原人为什么打不过蒙古人和满人,向他们屈膝投降?原因在于道德沦丧,朝廷腐败,内部倾轧,斗志涣散,百姓民不聊生,民心丧失……而不是败于国德、官德、民德良好。而当时蒙古人、满人内部的国德、官德、民德要优于汉人。
      总体上看,封建社会的德教是失败的,失败在重官轻民、重文轻武、重名轻商、重传统思维轻创新精神……封建文化的另一面是人性奴化、人格无法独立,从而缺失人生信仰!
      追根寻源,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阴影,不是说要改就能改得了的。由此导致经不起新时期改革浪潮的冲击,尤其是面对物欲横流,许多人会迷失,会走极端,也就可想而知了。
      可见教育工作者身上的任务有多么纷繁、复杂、任重而道远,而并非是无事可做!

    推荐访问:丁丁 无所作为 质疑 质疑汪丁丁:21世纪的教育真的无所作为吗? 21世纪真的无所作为吗 21世纪的教育应该教什么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