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论吴镇画中的渔父形象_渔父吴镇阅读答案

    时间:2019-05-17 03:33:4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纵观吴镇一生,性近佛道,绝意仕途,堪称元四家中真正的隐者。其喜作《渔父图》以抒怀,平生所作甚多,今存世四幅,其画景物基本相似。另外代表作如《洞庭渔隐图》、《芦滩钓艇图》、《秋江渔隐图》、《芦花寒雁图》等也皆有渔父入画。此外,吴镇《渔父词》数量亦很多,今人唐圭璋编《全金元词》收入《渔父》词32首,吴镇一人占了21首。
      自从《庄子》中的《渔父》篇的问世、屈原《楚辞》中渔父形象的塑造,渔父成了浪迹江湖智者、隐士的象征。庄子借渔父之口,道尽虚静无为、返璞归真的哲学思想。如“苦心劳形以危其真”、“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就是要保持自己“真”的本性,极力否定劳心劳力于外物追逐、为世俗所羁绊;而在《楚辞》中,屈子因“举世皆浊其独清,众人皆醉其独醒”而痛苦徘徊于汨罗江畔,渔父坦然面对世道衰微,淡定地回答:“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在渔父看来,圣人超脱而不死板,不凭借外物而得以突破,不管世道清浊皆得以逍遥自在,保持天然本性。当屈原“宁葬身鱼腹”也不能以“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尘埃”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缨,为系在脖子上的帽带,这里指代帽子,古代男子的帽子是地位的象征,濯吾缨可比喻为当官。在渔父看来,遇治世则进取,心怀天下;乱世则退隐,独善其身。
      吴镇出生的前一年,南宋灭亡,元代以第一次以少数民族的身份统一了自五代以来分裂长达三百余年的中国,但这同时对长期以中原先进文化自居的文人来说也是一种痛苦,文人的境遇相比宋代有天壤之别。元代实行的种族压迫、种族歧视政策又加剧了民族矛盾,元代统治的89年间,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国内民众的起义,反抗一直未消停。吴镇出生那年,闽赣等地已发生多次农民起义,南康有杜可用,汀、漳有陈吊眼,建宁有头陀军黄华等。次年,著名的“弘安之役”爆发,元朝军队再一次远征日本惨败,十四万人返回者不足三万。吴镇以渔父为题材的山水画很多作于14世纪三、四十年代,而这二十年间,天灾人祸不断。起义席卷全国,暴乱风起云涌,闽、赣、滇、鲁、豫、晋、鄂、湘等更为严重,同时又有水灾,加之地震叠起,太原、济南、京师等惨遭地震,其中山东最为严重次数最为频繁。
      了解这些动荡不安的局势,可以深刻理解吴镇的创作心态。兵祸连年的时代,生命是脆弱的,名利更是如浮云,正如吴镇所说:“古今多少风流,想蝇利蜗名几到头,看昨日他非,今朝我是,三回拜相,两度封侯,采菊篱边,种瓜圃内,都只到邙山一土丘。”也因此,吴镇浪迹江湖,终生不仕,也不与权势者往来,他常在钱塘等地卖卜维生,所结交者是朴实的底层人民,是个真隐士。相比之下,王蒙热衷于仕途,结交众多达官贵人,只是因时局动荡,遂有归隐之举,然身在山林心在朝庭,政治环境稍一变好就迫不及待出山,待局势不妙则又退避俗世。观王蒙作品中的人物,或是得道名士,如名隐实官的“山中宰相”陶弘景,或是饱读诗书的鸿儒,或是戏弄仙鹤的小仙童,或丰姿绰约的小红、小翠之辈,王蒙的生活环境和内心追求使得他极少以渔父这种身份卑微的人物入画,纵然有,也只是以附属的身份和其他人物一起出场,不被突出。而倪瓒早期的作品人物多为风流名士、童子随身,后来,随着政局、遭遇,心境的变化,其山水画中已无人物,剩下空无一人的小亭子,天地间似乎已找不到能与他对话之人,小亭子是心灵的栖息地,及至晚年,小亭子也消失,唯有那多情的山山水水嘲弄着这世界的无情。可以说,倪瓒比起吴镇,更具有悲凉意味,晚年的他对黑暗社会完全绝望,他也变得更加冷漠,孤芳自赏。在比喻的意义上,倪瓒像极了屈原,不仅有洁癖,更关键的是都宁死也不愿染尘俗;吴镇则像劝说屈原的渔父,活得坦然,不自抬身价,也不自轻自贱,外面的世界虽乱,心中的乾坤却清。
      所以,尽管渔父这一题材为众多画家所喜欢,如赵孟頫、倪瓒等都有作诗词心向往之。但也只有在吴镇笔下,“渔父”形象最为鲜明夺目,最为成功。
      首先,在笔墨上他喜用湿笔浓墨,使得画面笔墨淋漓,烟雨迷蒙。试想,辽阔江面,苍茫天地,远山起伏,而只有一渔翁悠然其间,凄清又超脱。吴镇的笔墨趣味和渔父营造出的画面意境非常契合,他的用笔与其他三家善用淡墨干笔皴擦不同,他用湿笔营造出一派水墨氤氲气象。倪瓒曾在吴镇《嘉禾八景》上题跋曰:“醉后挥毫写山色,岚霏云气淡无痕。”甚至他的同时代人沈梦麟说他:兴来用笔不用皴。更确切的说,吴镇创造性的披麻皴法使得画面浓厚而湿润,气韵更加生动,更有水墨效果。吴镇未尝不善用干墨,只是干笔容易有荒芜、甚至颓废之感,为了表现可居可游的山水之境,他更倾向性地运用湿笔,不管是枝繁叶茂的古松,还是祥和安静的渔父,起伏绵延的远山全都浸透在水的世界,交融无迹又一片生机。即如吴镇非常喜欢的南宋马、夏之骨体画风,他也去其粗犷,融合董、巨之平和蕴藉,于是精心奇崛中又见平淡从容。吴镇一生喜居于青山碧水之地,如太湖等,曾多次出行寻找理想的世外桃源。吴镇像极了深潭里的一泓清水,表面波澜不惊,但却深不可测,他以一己之微,以柔克刚,以弱胜强,默默地对抗着暴乱、压抑的时代,在浑浊的世界中绽放光芒,展示了人性的真、善、美。
      其次,吴镇又作渔父词为题跋,更是将其逸趣深刻表露。如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渔父图》题跋:“目断烟波青有无,霜凋枫叶锦模糊,千尺浪,四腮鲈,诗筒相对酒葫芦。至元二年秋八月,梅花道人戏作渔父四幅并题。”虽然“目断”、“枫叶凋零”,悲从中来,但又诗词吟咏,饮酒自乐,在孤寂中超脱。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渔父图》、《秋江渔隐图》和《洞庭渔隐图》的题跋亦是超凡脱俗,《渔父图》跋道:“西风潇潇下木叶,江上青山愁万叠。长年悠优乐竿线,蓑笠几番风雨歇。渔童鼓松忘西东,放歌荡漾芦花风。……”一片萧瑟之中,不失悠游之心,依旧有放怀高歌。《秋江渔隐图》跋道:“……沙涯如有约,相伴钓船归。”而《洞庭渔隐图》直接喊出:“……兰棹稳,草花新,只钓鲈鱼不钓名。”这是吴镇真实的心声,平静地生活,无关名利,他更多时候钓的也不是鲈鱼,而是悠然自得的心境,试看藏于藏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芦滩钓艇图》跋尾则知:“……轻拨棹,切归与,挂起渔竿不钓鱼。”吴镇的渔父词作跋,一来尽显其才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画工,画匠们所不可企及的境界;二来,深化主题。虽然笔情墨趣和渔父形象可以寄寓画家的情感,但终究稍嫌模糊性与不确定性,一经题跋,点破纱窗,传达画家的情绪和感染力,诗画之间蹦出火花。
      最后,吴镇的书法题跋亦是四家中最为个性的。吴镇最擅长写草书,用草书题跋,逸笔草草,潇洒超逸,《书史会要》补遗记载:吴镇,字仲圭,嘉兴人,草学辩光。辩光是晚唐时期继怀素之后的草书名家,司空图《送草书僧归吴越赋》云:“辩光僧……逸迹遒劲之外,亦恣为诗歌,以导江湖沉郁之气。”吴融《览辩光上人草书想贺监赋》云:援毫既罢,悦目忘疲。满堂生金石之宝,出世掩鬼神之奇。不过,吴镇笔下化辩光的恣肆狂态为文人气书写,以韵破俗。吴镇还有非常少见的草书长篇《心经卷》传世,《好古堂家藏书画记》有著录,作品今藏于故宫博物院。观《心经卷》,圆笔居多,使转自如,瘦劲挺拔,其又极善于用墨,整幅作品浓淡枯湿明显但又无刻意造作,更难得的是枯笔之处亦不愠不燥、褪尽火气,如老梅干枝,冷峻料峭中又清新可喜。吴镇在画中的草书题跋,虽字数不多,然亦多湿笔为之,线条流动又不流于轻浮,气息凝重古朴。自赵孟頫提出“书画本来同”,讲求以书法入画,使绘画的写意性、书写性、文人气质更为强烈。书法和绘画虽有抽象和具象之别,但都需借助高妙的线条,吴镇的书体和绘画在笔墨趣味、格调境界上达到出奇地一致。同时,题跋的位置,面积的恰到好处,使得题跋成为画面中相得益彰的一部分,这一点,吴镇和倪瓒是最为成功的。吴镇的诗、书、画相映成趣,时人号为“三绝”。
      值得一提的是,吴镇并不是写实地描绘渔父,他不求形似,但取神韵,独全骨气。渔父或俯仰天地,或翘首回望,或若有所思,或徜徉卧眠,逸趣横生。同时我们更可以说,观看吴镇画中的“渔父”形象,使我们有一种“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的惊叹。正是渔父的出场,山水都被“激活”,吴镇对那个黑暗的时代不是粗暴地反抗,他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有情的天地,一个值得依恋和温情脉脉的世界。
      责任编辑:任军伟

    推荐访问:渔父 画中 形象 论吴镇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