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家庭功能视野下的儿童心理研究综述_生态文明视野下乡镇规划发展综述

    时间:2019-05-16 03:30:5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家庭是儿童的主要生活场所,家庭功能对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旨在对近年来家庭功能与儿童心理之间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发现其特点,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有所启示。
      关键词:家庭功能 问题行为 孤独感 人格
      中图分类号:B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5-104-02
      1 家庭功能的理论研究
      1.1 家庭功能研究的两种取向
      “家庭功能”的概念始于20世纪70年代,其反映了“西方对于家庭的研究出现了由孤立、单向的影响逐步向系统、双向影响过渡的特点”。但是对家庭功能一直缺少一个权威统一的定义,就目前而言,对家庭功能的定义存在着两种取向。第一种是以Beavers、Olson、Shek为代表的,以家庭的具体特征来对家庭功能进行定义;第二种取向的代表者是Epstein和Skinner,他们主要是从家庭完成的任务来定义家庭功能,其认为家庭的基本功能就是为家庭成员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环境条件。
      1.2 家庭功能的理论模型
      学者对家庭功能的理论模型构建也是基于上述的两种不同研究取向。其中的结果取向以Olson的环状模式为代表,该理论认为家庭功能是由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和家庭沟通三个维度构成的,在这三个维度的基础上其将家庭划分为平衡、中间、极端三大类型。而基于过程取向的Skinner等人则认为应该从任务完成、角色作用、沟通、情感表达、卷入、控制、价值观这个7个维度来对家庭功能进行评价。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种理论模型都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验证,二者并不是对立的,本文在此不做过多的讨论。
      2 家庭功能视野下对儿童的相关研究
      家庭是儿童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功能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健康发展,所以近年来学者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如家庭功能与儿童问题行为、孤独感的关系研究,家庭功能对儿童人格、情绪、心理理论的影响等。
      2.1 家庭功能与儿童问题行为的关系研究
      问题行为是指个体表现出的妨碍其社会适应的异常行为,学界一般把问题行为分为内化问题行为和外化问题行为两种。内化问题行为主要包括焦虑、抑郁、孤僻、退缩等;外化问题行为主要有攻击反抗、违纪越轨、过度活动等。问题行为严重阻碍儿童的健康发展,而家庭功能在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发生及预防矫正上都有着重要作用。
      有学者(肖倩、洪黛玲,2008)利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和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及自设问卷发现,学龄前儿童存在有较多的行为问题,且多与其家庭功能状况有关。有学者(李晓巍、邹泓等,2008)对流动儿童的研究也发现家庭功能的亲密度可以显著负向预测流动儿童内化行为问题,即家庭亲密度越低,儿童的内化行为问题越多。周利娜、张文新、纪林芹(2007)的研究也发现,母亲温情、积极教养及良好的家庭功能是儿童攻击行为发展的保护性因素。此外还有研究(崔丽娟,邹玉梅,2010)发现, 留守儿童的偏差行为也与其家庭功能的不完善有着显著相关。这些研究都说明良好的家庭功能在对儿童问题行为的产生和预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家庭治疗对儿童的问题行为有效。
      2.2 家庭功能与儿童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儿童孤独感一直是儿童心理研究的热点,通常来说,对儿童孤独感的研究一般是和同伴关系的研究联系在一起的。但是也有研究(辛自强,池莉萍,2003)发现,家庭功能低下不仅会导致儿童的问题行为,还可能作为一个中介变量来影响他们与同伴之间的接受性。此外他们的研究还发现,家庭功能对孤独感有直接的预测作用,如果儿童与其他家庭成员缺乏亲密的情感与有效的沟通,家庭管理比较混乱,他们可能直接在家庭背景下体验到孤独。有研究者(吴明珍,2008)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研究,发现家庭功能与儿童孤独感呈显著的负相关,儿童的家庭功能发挥的越好,其孤独感就越低。有学者(俞国良,辛自强,罗晓路,2000)研究发现,学习不良儿童的同伴接受性与孤独感和家庭功能之前存在显著相关。这些研究都说明,良好的家庭功能有助于儿童各种社会能力、社会技能的发展和形成,可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容易赢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同伴接纳良好的儿童,也就很少体验到孤独感。
      2.3 家庭功能与儿童人格发展的关系研究
      家庭在儿童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功能对儿童人格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李晓巍,邹泓等人(2008)的研究表明,人格在儿童的问题行为和家庭功能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家庭中亲密关系需要通过人格因素来起到减少行为问题的作用。范芳、桑标(2005)的研究发现,家庭环境与儿童的人格特质高相关,“留守儿童”的亲子教育缺失导致了家庭环境的恶化,家庭环境的恶化是形成一些留守儿童不良人格特点的重要原因。另外,也有研究(申燕,2005)表明了家庭功能对儿童创造性人格的影响,家庭功能越健全,儿童的创造性人格越完善。这些研究都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家庭功能的发挥与发展对儿童良好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良好人格的形成同时也会减少儿童问题行为的发生和发展,对儿童健康身心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2.4 家庭功能与儿童其他方面的关系研究
      此外在家庭功能视野下对儿童的相关研究中,还包括对家庭功能与儿童心理理论、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关系进行了研究。3-5岁是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心理理论发展不完善将可能引发幼儿的一系列发展性障碍。胡芳芳、桑青松(2011)的研究表明,在家庭功能的类型中,中间型与平衡型、中间型与极端型家庭儿童在心理理论发展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中间型家庭流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种类型家庭,而且家庭亲密度对流动儿童心理理论任务成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王晶、刘惠军、陈英和(2005)对6-7岁的儿童进行的研究,发现家庭功能类型是平衡性家庭的儿童心理理论任务测量得分高,说明在对儿童日常培养与教育中不能忽视父母的作用。在家庭功能与情绪调节的关系研究中,主要是一些国外的研究,国内在儿童这一方面的研究还很少。Russell等的研究发现,家庭功能可以显著的预测个体的情绪问题,家庭功能发挥过程越好,抑郁和焦虑等情绪问题就产生的越少。还有研究(Thompson,2007)发现,积极情绪占主导地位的家庭气氛能提高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而父母的消极情绪的表达也影响着儿童的情绪调节,父母情绪调节能力是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重要预示器。另外,Morris系统的研究了家庭对儿童情绪调节及调整的影响,并构建了儿童情绪调节的家庭模型图在这一模型图中,家庭功能(包括观察、教养特征及家庭情绪氛围)结合父母特征和儿童自身特征,共同对儿童的情绪调节发挥着作用。   3 小结
      综上,目前在家庭功能视野下对儿童心理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对儿童的问题行为、孤独感、人格发展、心理理论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意见和解决方式,有助于儿童健康心理的发展。但是,对特殊群体儿童,比如流动儿童、残疾儿童、留守儿童的研究还不多,他们较普通的儿童可能更需要家庭的温暖和关怀,才能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另外,在儿童心理的研究上,可以更深入的考察家庭功能对儿童心理各方面的影响,以求得到更准确的结论,来帮助儿童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徐洁,方晓义,张锦涛,等.家庭功能对青少年情绪问题的作用机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79-85.
      [2] 肖倩,洪黛玲.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功能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5(16):527-529.
      [3] 李晓巍,邹泓,金灿灿,等.流动儿童的问题行为与人格、家庭功能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55-59.
      [4] 周利娜.儿童攻击与母亲教养及家庭功能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中国心理学会,2007:97.
      [5] 崔丽娟,邹玉梅.家庭功能缺失对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影响机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03):61-63.
      [6] 辛自强,池莉萍.家庭功能与儿童孤独感的关系:中介的作用[J].心理学报,2003,35(2):216-221.
      [7] 吴明珍.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特点及与同伴关系、家庭功能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8:53-55.
      [8] 俞国良,辛自强,罗晓路.学习不良儿童孤独感、同伴接受性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0,3(1):59-64.
      [9] 范芳,桑标.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J].心理科学,2005,(4).
      [10] 申燕.家庭功能对儿童创造性人格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中国心理学会,2005:497-498.
      [11] 胡芳芳,桑青松.3-5岁流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与家庭功能的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11,(07):42-48.
      [12] 王晶,刘惠军,陈英和.同伴接纳、家庭功能与儿童心理理论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中国心理学会,2005:402.
      [13] Russell T T,Salazar G. A Mexican American perspecti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steem and family functioning [J].TCA,2000,(28):86-91.
      [14] Thompson R A,Meyer J D. Emotion regulation during childhood[J].Socioemotional Development: Nebraska Symposium on Motivation,2007,(36):367-467.
      [15] Amanda Sheffield Morris,Jennifer S. Silk,Laurence Steinberg et al. Myers and Lara Rachel Robinson.The Role of the Family Context in 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J].Social Development,2007,(2)16:261-388.

    推荐访问:儿童心理 综述 视野 功能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