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造型艺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初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什么

    时间:2019-05-12 03:27:5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叙述了造型艺术的定义、视觉语言、基本元素、设计原则,并着重介绍了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对造型艺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造型艺术;审美特征;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文化的参与,造型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构建和谐社会展示城市形象的主要手段。从人类文化的开始到现在,人类通过自身创造的视觉形象来传达信息,视觉形象一直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基本手段之一。这其中凝固的视觉形象在今天被我们称之为“造型艺术”,对人类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人们的精神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造型艺术是艺术家根据各种各样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材料和表现形式(雕塑或是绘画、具象或是抽象等等),运用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在一定范围内控制各种元素之间的关系,最后形成能够传达特定信息的视觉形象。造型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环境艺术、实用装饰艺术和工艺品等。造型艺术不同于听觉艺术,它是用眼看得见,用手摸得到的艺术,强调真实性和装饰性。视觉语言是由视觉基本元素和设计原则两部分构成的一套传达意义的规范或符号系统。其中,基本元素包括:线条、形状、明暗、色彩、质感、空间,它们是构成一件作品的基础,相当于建一栋房屋所需要的砖、瓦、水泥、钢材等等,也类似于文字语言中的字和单词。设计原则包括:布局、对比、节奏、平衡、统一等。它们是艺术家用来组织和运用基本元素传情达意的原则和方法。归纳起来,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有如下几点:
      1.造型性。空间物质形式作为一种空间艺术形式,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首先是它的造型性。它是指艺术家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在一定的空间中塑造出艺术形象。由于这种艺术形象是直接的空间存在形式,因此人们的视觉可以毫无障碍地感受到它们的存在,从而引发审美感觉。在绘画和摄影艺术中,艺术家用线条、色彩、色调和拘留在平面空间中创造着或平面感或立体感的二度形象;在雕塑、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中,艺术家们则用泥土、木石、金属为材料,在立体的空间中创造出具有实在物质性的三度形象。造型艺术的物质媒介决定了其作品静态的永久性。它总是以静示动,寓静于动,以无声示有声,在一种永久的物质形态中表达深刻的历史和审美蕴涵。
      2.静态性、永固性与瞬间性。造型艺术由于塑造的是可视空间中的静态形象,因此就其本质而言,它不适合表现事物的运动和过程。所以,艺术家通过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而塑造出的艺术形象,只能是艺术形象运动过程中某一瞬间凝固的静止状态。造型艺术在审美特征上的瞬间性,说明它只是一种空间艺术而非时间艺术。正因为此,造型艺术家在创作中必须学会观察时间生活与事物过程,学会在事物过程的动与静的交叉点上捕捉瞬间形象。姿势表情尽管可以暗示某一显出特征的动作,却只应表现出那个动作的开始或准备,或者说,一种意图,否则就是表现出动作停顿回到静止状态。一种蕴藏着整个世界的一切可能性在内的精神处在静止和独立自主的状态。
      3.再现性与表现性。造型艺术的另一个审美特征是长于再现而力求表现。从传统角度看,造型艺术是长于再现的。莱辛曾说过,绘画所处理的“是一个眼见的静态,其中各部分是在空间中并列而展开的。绘画由于所用的符号或模仿媒介,只能在空间中配合,就必然要完全抛开时间;所以持续的动作,正因为这是持续的,就不能成为绘画的题材。绘画只能满足于在空间中并列的动作或是单纯的物体,这些物体可以用姿态去暗示某一种动作。”无庸置疑,造型艺术在再现事物的形象方面具有更大的确定性。
      作为一种静态的造型,它不同于文学艺术可以通过语言直接抒发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述人物的思想感情。也不像音乐等时间艺术,直接表现作者浓烈真挚的情感。然而造型艺术的现代发展却打破了传统的再现的藩篱,日益由再现转向表现。这种表现性是指艺术家通过造型艺术的创作活动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某种意识及情感倾向。关于这一点,法国现代派画家马蒂斯曾说过:“我们对绘画有更高的要求,它服务于表现艺术家内心的幻想。”无论是在绘画、雕塑、摄影,还是在建筑、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门类中,人们不仅可以看到这些造型艺术本身的外在形象,往往还可以通过它们去感受艺术家或作者们的意识和情感。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绘画中,人们可以体会到艺术大师们将充满宗教理想的世界拉向人间的人文倾向。
      在罗丹的雕塑《加莱义民》中,人们可以理解作者对义民悲惨命运的无限同情。在现代主义的艺术作品里,人们可以发现艺术家对现存世界的嘲弄直至批判。造型艺术之所以会成为观众与艺术家们进行心灵交流的媒介,重要的是因为,艺术家总是要根据自己的某种意识或带着某种情感去选择创作主题,并且要根据自己的这种倾向去创作自己的作品。同时,还要把这种倾向溶入于作品之中。正是由于这一点,人们在欣赏造型艺术作品时,可以在理性上与情感上接近艺术家,同样,造型艺术也成了艺术家意识与情感倾向的凝结物。造型艺术的再现性主要是指造型艺术家倾向于使用再现生活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意识与情感倾向。绘画中的写实倾向,建筑中的功能主义设计、新闻摄影、非抽象雕塑等,都属于此范畴。这种再现性的造型艺术的价值在于某种“艺术的真实”,对欣赏者的欣赏不会造成障碍。造型艺术的表现性主要是指造型艺术家倾向于使用非现实的抽象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意识与情感倾向。绘画雕塑中的现代主义、建筑中的非美倾向、实用艺术中非均衡设计等,均在此列。在表现性的表现中,形式本身意义超过了造型艺术品的主题意义,观众的自我欣赏和体味的意义超过了作品的一般意义。此类作品的出现,对观众的欣赏和理解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表现性的表现往往将造型作品变成了一个多义的符号对象,所以它也往往对观众的欣赏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造型艺术由于其先天的再现性艺术的特征,总是力图打破再现的藩篱而努力走向表现,去追求和建构一个深远的意味世界。
      造型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建设和谐文化的关键。造型艺术实际上是一门关于“人的学问”,它是以人和与人相关的一切社会生活环境为反映和表现对象,以改善人性、美化人生、促进人类福祉为指归的文化活动。造型艺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决定了它的根本属性之一即具有明显的社会性、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托尔斯泰曾说:“艺术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手段之一。”造型艺术的劳动是一种特殊的创造性劳动,是来自于心灵深处的精神劳动。它的创作目的从来是与社会的具体形态保持着一致的,而造型艺术家的视觉、情感与艺术作品总是要关注社会变革,深入社会生活,并用具象的、抽象的艺术形式去表达和诠释他们。我们讲的构建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应该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促进全体社会成员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从而达到人的和谐,这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造型艺术这种显著的社会性、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在其作品中所体现的则是一种“人格美”、“心灵美”,体现的是造型艺术对整个社会精神层面上的文化引导和人性关怀,这是造型艺术对社会、对文化构建所做的最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恩寰,梅宝树.艺术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 徐庆平.西方艺术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推荐访问:造型艺术 初探 构建和谐社会 作用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