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如何组织课堂论辩_刑辩基本技能系列讲座

    时间:2019-05-02 03:20:1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在语文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论辩能够促进学生灵活的运用所掌握的语文知识,是一种有效的语文学习办法,关于如何在课堂上组织论辩,我谈谈个人在教学实践中获得了一些心得。
      关键词:如何组织;课堂论辩;程序规则
      一、课堂论辩的程序和规则
      组织课堂论辩要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时间,分四个阶段实施:
      (一)辩论准备阶段 10分钟左右,分三个步骤:
      1.提出辩题 教师首先把选定的对立的两个观点展示给学生,把这两个观点确定为正反和反方,同时向学生说明所谓“正、反”只代表立场,不代表对错,要求学生互不商量每人选择自己支持的观点。
      2.准备提纲 要求学生每人就自己支持的观点写出一份发言提纲,提纲中要写出论据和一些必要的论证分析。这其实也是一项针对全体学生的写作训练。写作过程中要求互不询问、互不商量、独立完成,以避免盲从与依赖。
      3.辨别敌友 准备阶段的最后一两分钟用于辨别敌友,由学生举手表明自己的立场,互相认清辩友和辩敌,就近的几个辩友可以相互交换发言提纲,了解彼此的观点,为下面的正式辩论做好准备。
      (二)阐述观点阶段 这一阶段由正反双方阐述各自的观点,要求发言以立论为主。这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立论水平,也是为了避免先发言的一方过早地受到攻击。学生在阐述观点时应该遵守以下规则:
      1.先由支持正方的同学发言,然后反方,双方各自有五分钟发言时间,正方发言五分钟结束后反方才能发言;
      2.在一方发言的五分钟时间内,凡是支持本方观点的学生都可以起立发言,两个发言人之间的间隔停顿也计入五分钟时间内;
      3.每人每次发言不得超过30秒,每名学生发言不得超过3次,由教师监督执行;
      4.一人发言完毕坐下后,其他学生才能起立发言。
      (三)自由辩论阶段 经过阐述观点,双方学生对彼此的论点论据都有了比较清楚地了解,这是可以进入自由论辩环节。自由论辩阶段规则如下:
      1.自由论辩时间为15分钟,正反双方共享;
      2.发言采用起立发言的形式,遇到两人同时起立的情况要相互谦让;
      3.每次发言不超过30秒,每人发言不超过5次,一方连续发言不得超过3次;
      4.发言可以补充本方观点,也可以批驳对方观点,但必须讲究文明礼貌。
      (四)总结评价阶段 自由论辩结束后,一节课也将近下课,这时候教师要利用最后5分钟左右的时间对论辩过程中双方学生的表现给与总结和评价。这种评价目的不在于决出胜负,而是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帮助学生反思论辩中的表现,使其真正有所收获。
      二、课堂论辩中需要注意的几组关系
      (一)辩题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辩题的选择必须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辩题涉及范围太广,超出了学生的阅历经验,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混乱,给论辩带来许多麻烦。教师要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辩题,象“追星”、“分数”、“升学”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话题,能触及学生思维的敏感点,学生自然有话可说。学校和课本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而对学生来说联系生活也就包括联系教材,学生知识储备有限,生活阅历尚浅,如果能够借助各科教材中的观点和材料来充实自己的论辩,更能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正反论点之间的关系
      在确定正反论点的时候,既要照顾到二者的对立性,又要注意双方都要具备合理性。双方论点必须是明显对立的,非此即彼的,这样才能保证论辩双方的观点存在显著的冲突,才能展开激烈的辩论。如果双方观点相互包容,容易达成过多的妥协,就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辩论了。另外,在确定辩题时一定要使双方论点都存在合理的因素,能使各方在立论阶段能够站稳脚跟,并能针对对方驳论组织起有力的反攻,这样才能避免辩论沦为强词夺理的狡辩。
      (三)少数与多数、说与听的关系
      虽然根据课堂论辩的规则,每个学生参与论辩的机会都是均等的,但是在实际运作中能够有能力并且有机会发言的学生毕竟相对于全班学生来说还是少数,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只能作为听众,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课堂论辩实际上是一种听与说的语文综合练习,在任何的语言交往中,听和说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课堂论辩的规则使每一个学生作为听众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一旦抓住了机会,听者就会把自己在听的时候思考的结果说出来,达成听与说的转换。同时规则有限制了一个人说的次数,任何一个优秀的辩手都要有相当长的时间去听别人怎么说。这样,听的多数与说的少数彼此渗透,互为补充。在课堂论辩中不论是说还是听,都体现了语文的学和用。
      (四)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课堂论辩的主角是学生,教师只是负责论辩的组织和必要的引导,其作用相当于晚会中的主持人。课堂论辩就是要营造一种活跃的氛围,使学生在论辩中自主学习,把自己的知识积累自由的用于更加接近实际生活的交流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如果在辩论过程中教师过多的参与双方的论争,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扼杀这种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同时,教师在论辩过程中置身于双方论战之外,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倾情表现,反倒能够冷静的发现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既可以在总结阶段予以点评,又可以作为以后教学中的参考。
      (五)课堂论辩与论辩比赛的关系
      课堂论辩虽然在形式上部分借鉴了论辩比赛,但二者是不同的。与讲究技巧、以一决胜负为目的的论辩比赛相比,课堂论辩更多是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而存在于语文课堂上,在论辩过程中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是机会均等的,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不必为取悦裁判和观众而煞费苦心,在这里没有参赛选手、裁判和观众的区别,大家都是“参与者”。
      三、课堂论辩对语文教学的意义
      (一)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语文与其他学科相比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生活的海洋有多宽广,语文世界就有多广阔,在开放的生活环境中学习语文更能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课堂论辩虽在课堂之内,但是却涉及了广阔的生活领域——辩题是联系学生生活确定的;学生的观点来源于生活中的见闻感受。论辩的过程既是帮助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也是通过生活学习语文的过程。
      (二)促进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主动学习语文
      辩论少不了矛盾和冲突,课堂论辩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竞争的激烈场面,而合理的规则又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竞争、表现自我的机会,要想抓住这一机会必须要有积极的行动。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情绪活跃了,整个课堂的气氛也活跃了,在这种活跃的氛围中,学生不需要老师过多的督促和引导便能积极主动投入论辩中,在他们积极参与的同时,也在主动地获取和运用语文知识。
      (三)弥补了语文课重读写轻听说的不足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听说训练一直比较薄弱,特别是接近实际运用的听说训练更少,开展课堂论辩能够弥补这一不足。在辩论过程中,学生要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找出各种意见的分歧与共同之处,并与自己的见解进行比较,或者认同或者反对,然后据此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准确的指出对方的错误并能予以得体的批驳,这更加接近于语言在生活交际中的状况,是活的语文。
      (四)指导学生提高议论文写作水平
      通过课堂论辩能够发现学生在议论能力方面存在的缺陷 ,比如:不能准确把握论题内涵;议论过程中以叙代议缺少分析;论述主观性太强,强加于人;驳论不得要领,隔靴捎痒等等。其实这些问题同样会在学生的议论文写作中表现出来,教师可以根据从课堂论辩中掌握的活的案例在写作课上加以分析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
      从实践中可以看出,通过课堂论辩,学生的论说能力和辩论技巧得到了提高,对议论文的阅读分析更为深入透彻,写出的议论文也进步明显。学生尝到了课堂论辩的甜头,也更加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了。

    推荐访问:论辩 课堂 组织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