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浅谈海城高跷秧歌保护现状]海城高跷秧歌

    时间:2019-04-29 03:28:5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海城高跷秧歌艺术风雨三百年,是经过数辈艺人的精心打造,全力传承,重点保护延革至今。迄今,各级政府、各级专家加工、整理、挖掘,进行了改革创新,不断探索,才有了现在的海城高跷秧歌的声望,享誉国内外,并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关键词:海城高跷秧歌;现状
       一、民间组织,自我发展
       海城高跷是地地道道的传统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几百年来在几代艺人的努力传承发展沿革至今。特别是建国后,各级专家、学者对海城高跷秧歌特别厚爱,给予帮助挖掘、整理。因为海城高跷是老百姓自己的文化,自娱自乐,有时扭在田间、地头,有时扭在大集、庙会。艺人们冬天扭得一身汗,夏天扭得一身土。但他们有的是乐道、爱好和执着。艺人们都说:我们有瘾,鼓乐一响,深身痒痒。
       几辈浪跷人经过不懈的努力,把高跷秧歌编排成了集舞蹈、杂技、音乐、小戏于一体的火爆热烈的表演,展示给热情朴实的家乡人,把一年一年的丰收喜悦展现给憨厚可爱的父老乡亲。春节闹正月人海如潮,扭起来、浪起来,这是纯粹的海城文化现象,更是海城民间艺术之母。
       二、地域特色,华夏一绝
       海城高跷秧歌是生动、丰富的民间艺术,是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民族性和地方特色,具有浓郁辽南乡土风情的民间舞蹈,其情绪热烈火爆、欢乐向上,其内容刚健清新、深入浅出,其性格纯真朴实、天然健美,其风采轻松自由、豪情奔放。它不仅展现了海城人的聪颖才华的卓越智慧,并生动地再现了东北人的热情爽朗、坚忍不拔、豁达憨畅的性格,体现了鲜明的辽南地域文化特征。被各级专家、编导誉为“华夏一绝”!英国哲人好斯考说:“舞蹈是人类精神生命和肉体生命的最高象征”。特别是那种原生态、原生型的植根于人民大众的民间舞蹈表现的最充分。
       三、参加各大赛事,打造品牌文化
       从70年代到80年代,海城高跷秧歌就刮起了一股强劲的东北风……。从北京龙潭湖龙潭杯大赛到云南孔雀杯大奖,从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表演,到汕头龙湖乐园竞技,从天安门广场庆建国大联欢到中国旅游年,从香港回归参演到澳门闹新春,又从奥地利的克拉根福扭到克雷姆斯、玛丽亚萨尔、克雷姆朋,扭到匈牙利、萨尔瓦尔、桑巴太、克尔门得、威斯普莱姆,直到参加中国第二届艺术节,受到江泽民、李鹏等当时领导人的隆重接见。90年代又迎来了二十几个国家来中国海城举办了三届国际民间艺术节,海城高跷秧歌被联合国教联文组织民间艺术组织吸收为会员单位,被教科文组织官员称之为“踩在木棍子上的东方芭蕾”。海城高跷受到鞍山各级组织极大关注,曾以百人队伍6次参加中国鞍山国际旅游节和森博会。多次受中央电视台《欢聚一堂》栏目组特邀参加演出,参加央视在厦门举办的元宵晚会。2000年参加在浙江举办的中国电视吉尼斯马拉松踩高跷挑战赛,包揽前三名全部大奖。参加中国南京梅花节、日本北海道第54回冰雪节、南京中华七大古都狂欢在博爱之都大巡游(特邀),参加东北四省在长春举办的农博会开幕式,参加在黄山举办的第六届国际民间艺术节踩街大巡游,又从南京灵谷桂花节扭到广东江门,参加“华人嘉年华”、中国沈阳首届国际旅游节、文化部“华夏一绝”大赛获了大奖;并以50人的阵容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南京)。2005年又从广东长安艺术节转战到广东佛山参加亚洲文化部长论坛暨第七届亚洲艺术节。2006年参加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历行6个月零7天。参加南京“春牛首”踏青节,参加扬州瘦西湖博览会。参加中国常熟国际民间艺术节。2007年春节再次赴香港参加赛马会庆新春大联欢,并转到延安参加元宵节大秧歌赛会。几次参加中国沈阳韩国周大巡游活动。2007年是海城高跷秧歌更加辉煌的一年,他们再次扭进大雅之堂,从3月至5月三个月4次进央视,参加央视CCTV“欢乐中国行”外国人才艺大赛表演,4月19日参加央视CCTV全国舞蹈大赛,以97.64的高分获得二等奖,并于28日参加隆重的颁奖晚会,受到各专家、评委的高度赞赏,并受央视戏曲音乐部的特邀于5月1日参加“挑战英雄”栏目的开幕式。2008年8月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仪式前表演,这是辽宁的唯一,百年盛事,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影响力。2010年参加上海世博会辽宁周展演,代表辽宁把我们的民族文化艺术展示给前来参观的各国朋友,让世界更加了解辽宁、了解鞍山、了解海城,使得这一三百多年历史的辽南地域文化得以发展、创新,誉满神州,走向世界。
       四、拍摄数字电影,浪跷人扭进大荧屏
       2010年,拍摄数字电影《跷中情》,这是一部以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为背景的电影,更是一部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一部新作,讲述了牛家庄的农民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喜剧爱情故事。整部剧以海城高跷为主线,取景地也全部在海城,融入现代杂技、舞蹈艺术,展示高跷的绝技。该电影已被国家电影总局审查通过批准播映权。女1号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海城高跷秧歌编导杨敏扮演,本色出演剧中主演“万老蒯”;男2号由海城高跷秧歌艺术团文丑演员亢金明扮演,海城高跷秧歌艺术团全体演艺员作为海城独有的文化资源,全部投入拍摄。电影《跷中情》的成功拍摄是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更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一项丰硕成果。
       转战祖国大江南北,走出国门,海城高跷秧歌每到一处就是一片欢呼欢乐的海洋,它那独有的艺术风格、精彩惊险的绝技、绝活博得了阵阵掌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从这里走向全国,从这里走向世界。
      
       (作者单位:辽宁海城市文化馆 )

    推荐访问:海城 高跷 秧歌 浅谈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