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文史学习对学好舞蹈的重要性:

    时间:2019-04-15 03:16:4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文学与历史对于习舞者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以西汉为例,文学古典名著中再现了“汉人尚歌舞”的历史,分别讨论了相关文献记载和人物传记中的“舞术”和“舞者”,分析了西汉政治史中“礼乐”的形成,探讨了西汉外交史中异域舞蹈与乐器的融合,包括西域舞蹈的融合,东夷、巴蜀舞蹈的并入,西域乐器的融合,以及西域其他技艺的并入几个方面,指出通过了解西汉文史知识,可以进一步深入诠释西汉舞蹈的魅力,并对传承和发扬其舞技有一定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西汉;舞蹈;文学;历史
      文学与历史都是习舞者内外兼修的“基本功课”。舞蹈本身作为艺术的生动表现,其艺术的活力也就在于将文学与历史中的故事情节“再现”于舞台之上。西汉舞蹈艺术是舞蹈发展史上第一个高峰期,史上有“汉人尚歌舞”的评价。追溯西汉舞蹈的重大成就,不难发现西汉文学与历史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西汉文学古典名著中的“舞蹈”再现
      西汉在中国历史发展上是社会经济、文化繁荣全面发展的时期,这得益于“文景之治”沿用先帝“与民休息”的政策,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税负和酷刑禁令的使用,使得生产力逐步恢复,并且对外还采取和亲的政策如“昭君出塞”,维持了边塞的安宁和对外交流。促使经济繁荣背景下呈现出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辉煌灿烂,影响深远。
      (一)文献记载中的“舞术”
      《诗经》记载,“钟鼓锽锽,磐管锵锵,降福穰穰。”是对西汉时期的宫廷歌舞盛况的深刻描述,将乐器的鼓动声与舞者的灵动结合,使其在宫廷上大放异彩。《汉书·礼乐志》记载,“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与乐;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乐以治内而为同,礼以修外而为异;……揖让而天下治者,礼、乐之谓也。二者并行,合为一体。”由于西汉的统治者和学士们认识到舞蹈的巨大正面效应,不但在宫廷大力推行,而且当时的贵族、士大夫也在自己的庭院中赏析和学习舞技。
      (二)人物传记中的“舞者”
      西汉舞蹈活动发达,上至皇亲国戚的戚夫人、李夫人、赵飞燕,下至黎民百姓,都尚舞成风。《西京杂记》记载“高帝戚夫人善鼓瑟击筑。……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侍婢数百皆习之,后宫齐声高唱,声入云霄”。可见戚夫人的舞技了得。《舞赋》还描述到戚夫人翘袖折腰的舞姿,长袖飘飘,细腰弯折的表演令人惊叹其非一日之功的习舞。《李夫人赋》中的李夫人也是西汉帝王的宠妃,后来世人常用“妙丽善舞”、“倾国倾城”来形容这位舞技超群的李夫人。《飞燕外传》中的赵飞燕更是通过无人能及的舞技最后登封“皇后”,相传赵飞燕体态纤美,轻盈如燕,被人称为“掌上舞”。又见《舞赋》记载“搦纤腰而互折,倾倚兮低昂”、“裾似飞燕,袖如回雪”,这些是汉代舞蹈中最为流行、最有代表性的七盘舞。
      二、西汉政治史中“礼乐”的形成
      古代祭祀一直是很严肃与庄重的国家礼仪活动,有“郊祭兵戈,国之重”的说法。意思是指在正式出征讨伐前,需要举行正式且规范的祭祀活动,活动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跳祭祀舞蹈。在西汉时期这种在礼教音乐下的舞蹈其地位很高。
      如汉初乐府夏侯宽在《安世乐》中记载“备其萧管”,刻画的就是雅乐的礼仪活动和祭祀舞蹈。而礼乐的形成也有民间音乐的部分“功劳”。乐府还专门收集编撰各地的民间音乐,进行整理改编后再加入雅乐的因素进行即兴创作,且舞蹈在乐器伴奏下,形式不拘一格。因此武帝时期经过大规模扩充的乐府在收集筛选的民间俗乐中加以规范的从事郊祭礼仪活动所用。著名的礼仪祭祀舞蹈《六舞》到了汉代更加得到了发扬。
      除了祭祀,还有喜宴上的庆贺之舞也盛行一时,大家“以舞相属”,也是汉代人民对舞蹈情有独钟的生动体现,一人起舞,舞罢;客人又以舞为报,舞罢;再相属与另一个客人,就这样循环下去,也被后人称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交谊舞蹈,成为增进人们感情交流的最好表现方式。
      三、西汉外交史中异域舞蹈与乐器的融合
      汉朝的外交很发达。张骞出使西域,去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的西域,新疆等更远的地方,开辟了“丝绸之路”,不仅加强了汉朝各民族的文化交流,甚至与亚洲各国取得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和交流,迎来了西汉外交史上的辉煌时期。另外,西汉时期有多位公主外嫁给周边国家的国王或王子,如昭君公主、解忧公主。随着张骞的外交触角延伸的方向和和亲程度的不断加深,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得到的长足的发展,被注入了异域的元素和风情。
      (一)西域舞蹈的融合
      《舍利佛传》是新疆吐鲁番地区的大型歌舞剧,它是引入了印度佛教和东南亚传统舞蹈后的梵剧。《黄鹄歌》则是嫁到乌孙与王昆莫联姻的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创作的,歌赋中记载“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龟兹乐》是又一西汉女性解忧公主远嫁乌孙时,宫廷所做的纪念歌舞,讲诉的是西汉皇帝给这个解忧公主赏赐了多辆车骑和满车的奇珍异宝,伴随着数十人的吹奏乐队,为其送行,其中这里面就用到了胡乐和胡舞的因素。出土于河南新野县的西汉晚期葬墓中有关于歌舞的石砖,上面刻画的就是伴奏者拿着胡乐器和翩翩起舞的舞者。
      (二)东夷、巴蜀舞蹈的并入
      高丽国也是歌舞民族,载歌载舞的例子也有很多,如《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东夷率皆土著,喜饮酒歌舞。……夫余人无昼夜,好歌吟,音声不绝。”《巴蜀舞》、《芦笙舞》、《园舞》等是我国西南地区,即现在的四川境内人们所跳的舞蹈,这些舞蹈跟当时的战争或军事活动,甚至是巫术活动有关。
      (三)西域乐器的融合
      《摩柯兜勒》和《箜篌引》中都有箜篌这种乐器的美妙乐音。这款乐器是古代宫廷雅乐和在民间俗乐共享的乐器,被广泛流传。现代主要应用于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箜篌分为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史记·封神书》记载“于是塞南越,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琴瑟自此起。”后来唐代《通典》记载“汉武帝使乐人侯调所作……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拨弹之如琵琶也。”《隋书音乐志》记载:“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之乐器。”除此之外,琵琶、茄、笛等乐器在西汉时期相继传入我国境内。
      (四)西域其他技艺的并入
      《盘鼓舞》是引入了杂记技巧的舞蹈,这不仅要求舞者要有杂记的基本功,而且对舞者的心性训练要求很高,“游心无垠,远心长想”是跳此款舞蹈的最高境界,也是西汉对女子体系纤细、轻盈的审美标准的评判。在各类舞蹈中达到“礼乐治国”的方略成为西汉舞蹈最高的待遇。还有将魔术等外来成分增加到舞蹈中,出现了《鱼龙曼延》、《东海黄公》等佳作。
      四、结语
      掌握一定的文史知识,对于习舞者来说,重要性在于文史的学习掌握是了解西汉舞蹈艺术的一个窗口,另外,通过了解西汉文史知识,可以进一步深入诠释西汉舞蹈的魅力,并对传承和发扬其舞技有一定的现实价值与意义。以文化繁荣的西汉为例,分析了西汉政治史中“礼乐”的形成,探讨了西汉外交史中异域舞蹈与乐器的融合,包括西域舞蹈的融合,东夷、巴蜀舞蹈的并入,西域乐器的融合,以及西域其他技艺的并入几个方面,旨在说明中国古老的文化历史长河本事就是艺术灵动的再现,不能割裂文史与艺术包括舞蹈艺术的关系,单单从舞蹈本身去提升,否则舞出的只能是形似而非神韵。
      
      【参考文献】
      [1].高梓梅.从汉画中的乐舞百戏看曲艺发生[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
      [2].刘青戈.中国舞蹈通史·秦汉卷[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3].刘建.汉画舞蹈图像的表达[M].西安:民族出版社,2011.

    推荐访问:文史 学好 重要性 舞蹈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