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中学生课前预习新法】

    时间:2019-04-07 03:24:3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预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即温故而知新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能及时将所学的内容加以深刻领会,又对新课内容给予学生自主空间的体会,领悟并对疑难问题寻求解决思考、因此,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强化预习思维和办法,留给学生更多更活的自主预习空间和时间,为激发和开拓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主题】中学生 课前预习 新法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故什么事情,事先都应有准备。有无准备,准备充分与否,效果大不相同。上课也是一样,在上课前应做好各种准备。课前准备有四种:心理准备、身体准备、物质准备、知识准备。本文在这里特别强调知识准备,也就是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学习影响很大。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在学习实践中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近年来,我对我校学生做过多次调查发现:能够达到预习要求的同学,为数及少,不到调查数的10%,绝大部分同学没有达到预习要求。这种缺少预习的学习方法,在小学时,由于知识比较简单,没有暴露什么问题,但一进了初中、高中、不预习,问题就会慢慢的暴露出来。
      一、利于创新思维
      同学们都知道,一座楼房靠坚实的地基支撑着。二层楼又靠一层楼支撑着,没有坚实的地基,楼房就岌岌可危。我们所学的各科知识和楼房一样,都有自身的结构和体系。新的知识总是建立在一定的旧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学习应该循序渐进。古代《学记》讲,学习要“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口”就是讲的这个道理。我们每个同学的学习,其实都是在自己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同学们在学习新课时,与之相关的旧知识、旧概念不会了或者遗忘了,那就意味着头脑中的知认序列出现了断裂,或者说学习阶梯中断了,其结果是对新知识不能理解和吸收。因此,我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必须预习,通过预习,准备好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旧知识,从而为课堂学习扫清障碍。
      语文预习是读懂、读好课文的第一步,是一种学习语文的好方法。通过预习,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的效率,通过预习,可以提前解决一些凭自己有的学习能力能解决的问题,对那些不懂或不太懂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预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去进行。
      1、扫清阅读障碍。初读课文时要把其中不明白的、不懂意思的生字和词语通过看注释和,弄清读音和弄懂它在本文中的含义。
      2、了解大致内容。初读课文时,从中找出生字及难以理解的词语,在通过看注释和加以了解的基础上,应再一次从头到尾阅读一遍,把重点放在了解课文的大致意思方面。
      3、归纳中心思想。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才能算是真正读懂了这篇文章。
      4、察看写作特点。对课文进行细细的研读,要看看这篇课文在表达作者的写作意图时采用了哪些方法,在写作方法上有些什么特点。
      5、尝试解答习题。每篇课文后面都有一些思考题,预习课文时,一定要尝试着探求问题的答案。
      6、发现疑难之处。在预习将要完毕时,还应对有些不懂或懂得不透的地方做记号标出来,在听课时应特别注意听老师的讲解。这对于寻找一些疑难问题的正确答案,是很有帮助的。
      二、凝聚精力增强听课能力
      有的同学课前不预习,上课时匆匆打开课本对新课内容一无所知。听课完全处于一种盲目被动状态。一节课下来有时听懂了,有时似懂非懂。预习虽然不能把教材全部弄懂,但是只要努力总能弄懂一些。对虽经努力仍未弄懂的东西,我们对它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听课,目的就会明确、注意力就会集中、思维就会主动。再经过老师的讲解、指点与启发,对知识的领会便可以进入更高的境界。
      通过预习学生不仅对新课的内容达到了初步的领会,而且大大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紧张感,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有利于知识的当堂消化和吸收。
      预习使我们有精力去考虑更深层次的问题。如,当老师讲到预习已经弄懂了的内容时,可以验证一下自己对知识的领会是否正确。可以向老师学习考虑问题的思路,看老师是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老师的高明之处。如有一位同学在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时说:“有了预习这一环节做保障,课堂上我很轻松。思维活跃,不局限于老师讲的和书上的思路。我力求找出问题,想出自己的方法。这样,不仅有利于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三、树立记笔记的好习惯
      由于预习,我们对教材的内容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对老师上课所讲的和板书的内容,哪些是教材上有的,哪些老师补充的便一清二楚了。记笔记,重点记教材上没有的或自己不清楚的,以及老师反复提示的关键问题。这样,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听讲和思考问题上。如,有一位同学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我没有预习的习惯,老师强调记笔记,也不知道该记哪儿,总想把老师的板书一字不漏地记下来。结果,经常是我还没有记完,老师就又讲起来了,刚要听,老师又去板书了。这样,既没有记好笔记,也没有听好老师所讲的内容,手忙脚乱,听课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后来,我开始注重课前预习,情况就不同了。现在,我也记一些课堂笔记,不过记得简单多了。我把老师提到的重点记下来,而其它次要的、书上有的,我认为听听或者画在书上就可以了。这样记笔记,既抓住了重点,又赢得了听课的时间,真是一举两得。
      总之,正确的预习是每个同学都需要在方法和时间安排上一定要得当。否则,本来倒置,其效果也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怎样学好语文
      [2]论语文课堂教学与记忆
      [3]《语文天地》

    推荐访问:预习 新法 中学生 课前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