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学业不良儿童的班级同伴关系对其品德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同伴关系对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

    时间:2019-04-05 03:26:5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分析学业不良儿童的班级同伴关系的类型、特点,探讨班级同伴关系对学业不良儿童品德发展的影响及心理机制,进而提出对策。  【关键词】学业不良儿童 班级同伴关系 品德发展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C-0027-02
      学业不良是当前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把智力及身体无缺陷,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学业成绩远未达到教育目标的学生称为学业不良学生。班级同伴关系指同班级学生在同学之间进行交往和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它是除教师外的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的总和,包括学生个体之间的交往,班级内群体之间以及群体与个体的关系。品德是指个人依据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个体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人际交往。同伴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同伴关系对其品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学业不良儿童属于班级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班级同伴关系对个体品德的发展有着不同于普通儿童的特点。
      一、学业不良儿童的班级同伴关系的类型及特点
      (一)学业不良儿童的班级同伴关系的类型
      1.对立的同伴关系。研究表明,学业不良儿童较非学业不良儿童更多地受到同伴的拒绝。对于学业不良的学生来说,同学的拒绝、排斥,加之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和教师的压力,使他们常感觉得不到关心帮助、学业无望、前途无望,逆反心理随之产生,对学校、家长和社会产生对抗情绪,有的学生还有可能形成破坏性的班级非正式群体。
      2.疏远的同伴关系。因忽视、被忽视、淡漠、被淡漠而形成疏远的同伴关系。学业不良的儿童中有些因学业成绩低而受到教师、同学的忽视,这一部分学生往往比较自卑,在问题的归因方式上倾向于把问题归因于自身。即使受到教师、同学的忽视,他们并不埋怨,而是认为自己在学业上不能与其他同学相比,他们习惯于把自己隐藏起来,由此渐渐地疏远同伴。
      3.矛盾的同伴关系。矛盾的同伴关系主要是指那些被某些同伴喜爱,同时又被另一些同伴排斥、拒绝的那一部分学业不良儿童。在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业不良儿童,在班级中并不会因学习成绩的失败而受到排挤,他们总会有一些“追随者”。相比较而言,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业不良儿童则受到很大冷落。
      (二)学业不良儿童的班级同伴关系的特点
      学业不良儿童的班级同伴关系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探讨。
      1.从交往的对象来看,在小学阶段大多数学业不良的儿童倾向于交往同性的朋友。但是,约有6%的学业不良学生报告他们较普通学生更喜欢找比自己小两岁或更小的儿童作为同伴。在班级中,他们往往和那些同样被教师划为有学习问题的学生关系密切。这可能归因于儿童一般的择友模式,愿意选择成就跟自己相似的人为友。同时,也可归因于友谊形成中的接近性因素。也就是说,学业不良的儿童选择比自己低成就者为友。此外,学业不良的学生的同伴有相当部分是校外人员。
      2.从交往范围来看,学业不良儿童的交往范围较普通儿童要广泛。由于学业上的失败,这部分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他们有可能形成非正式群体,在群体中能够认识很多跟他们相似的同伴。
      3.在同伴关系的组成上,学业不良的学生也遵循着交际的原则。一是邻近性原则。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建立总是以彼此的接触为前提的。空间上的邻近性,为人们的相互认识提供了机会。相应地,学业不良儿童在班级中往往与邻桌,或者是邻居的同伴交往密切些,这在那些比较内向的儿童身上体现更为明显。二是相似性原则。学业不良的儿童,在学业成绩上有着相似的体验,而他们在交往中能够很快达成共识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对学习的态度上。研究表明,当交往双方一旦意识到彼此态度的相似性,便会产生强烈的交往意愿,进而提高交往的频率,发现对方更多的相似性,从而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4.同伴之间的影响上,小学阶段同伴是儿童生活中的重要他人。由于心理的不成熟性,他们喜欢模仿他人的动作、行为、习惯等,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习惯性动作。同伴的一言一行,在无形中影响着他们。处于对立的同伴关系中的学业不良儿童,在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可能会增强其对立性,对班级、教师、同学的对立情绪增强,攻击行为增多。而处于矛盾的同伴关系中的学业不良儿童则会有两种取向:家庭经济条件好的会助长孤傲的情绪;而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儿童,则会因为受到更多的排斥而导致性格变得孤僻,有些可能会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进而引起同伴的关注。
      5.性别差异方面,研究显示,男性学业不良儿童比女性学业不良儿童更容易遭到同学的拒绝。有学者认为,学业不良儿童之所以更多地被同伴拒绝,原因在于社会行为不良和社会能力的缺乏,其中攻击性是他们被拒绝的主要原因。一般情况下,男生比女生表现出更多的身体上的攻击,因此男生比女生更容易遭到同伴的拒绝。
      二、班级同伴关系对学业不良儿童品德发展的影响及心理机制
      (一)同伴群体给儿童提供了模仿的榜样
      小学儿童的认知水平还比较低,内在的行为准则正处于形成阶段,具有不稳定性,因而其行为举止多为模仿性的。榜样在儿童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若榜样与观察者的某些特征相同或相近,观察者更易认同榜样的行为,并产生愿意模仿的心理倾向。学业不良儿童的同伴关系遵循着邻近性和相似性的原则,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为他们之间的模仿提供了前提,加之他们在心理上的相容性,更进一步地促进了他们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上的一致。比如处于对立的同伴关系中的学业不良儿童,由于受到排斥、拒绝使其产生了对抗情绪,凡事都以与教师、同学对着干为乐,长期的对抗使他们产生道德认知偏差,导致道德判断错误,进而引发不良的道德行为。这类学生也很容易形成破坏性的非正式群体,当群体中的某一成员搞得教师很尴尬时,群体的成员会认为这是很了不起的,随之便效仿。
      (二)从众心理
      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儿童在同伴群体中也有与群体保持一致的倾向。产生从众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根据社会比较理论,在情境不确定的时候,其他人的行为最具有参照价值。而从众指向的是多数人的行为,自然就成了最可靠的参照系统。第二,对偏离的恐惧。对于群体一般状况的偏离,会面临群体的强大压力乃至严厉制裁。研究证明,任何群体都有维系群体一致性的显著倾向和执行机制。对于同群体保持一致的成员,群体的反映是喜欢、接受和优待,而对于偏离者,群体则倾向于厌恶、拒绝和制裁。第三,群体的凝聚力。高凝聚力的群体其成员对自己所属群体有强烈的认同感,他们与群体有密切的情感联系,有对群体作出贡献和履行义务的要求。小学阶段的儿童内心还没有评判怎样做的准则,同时在这一阶段成人也不再被视为其绝对的权威,这时儿童就更倾向于把自己的情况与同伴做比较。另外,从学业不良儿童的同伴群体生活看,为了赢得在群体中较高的地位,获得同伴的好评与尊重,学业不良儿童得做到与群体保持一致,如果不一致,则会受到群体成员的批评和指责,甚至被排除出群体。这将使学业不良儿童的自尊心受到创伤,会变得更加自卑、孤僻,甚至产生叛逆心理。所以,对偏离的恐惧,使学业不良儿童在很多情境下选择了从众。最后,学业不良的儿童所结成的群体往往都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在群体内部很讲情义,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已经把自己与群体紧紧地系在一起了,群体的抉择也就是他们的抉择。但是,正是由于群体的重情感而轻理智的特点,使得学业不良儿童只是一味地从众而忽略了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从而使认知偏差进一步深化。

    推荐访问:对其 品德 同伴 学业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