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八个坛子七个盖_张之洞的“坛子盖”

    时间:2019-03-29 03:26:3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有人说张之洞在湖广举新政、办洋务是“十个坛子九个盖”,过日子总是唱“缺钱”的调调。有人则说:“他有九个盖就好了呢,他十个坛子只有六个盖!”  细想想也是,张“香帅”督鄂期间,练新军、办新学、修铁路、开矿山、办工厂、兴水电……办的事情一大把,办每件事差的钱也是一大把,用六个盖子盖十个坛子,居然东扯西拉还能扯团圆,真难为他老人家了。
      大清朝过了“康乾盛世”就渐渐穷下来了,只好让臣公们一个虾米煮一锅汤,凡办事花钱处都“吃淡一点”,这是张之洞缺钱的重要原因。但他自己有时把本来吃紧的财政弄得更吃紧,也是值得研究的。
      那座后来令英国人震惊、佩服的汉阳铁厂,开始时七年徘徊,一个大子儿也不赚,全靠“布纱丝麻”四局那边赚的钱拿过来维持。本来这是两个坛子两个“盖”,却只能由一个“盖”去左右遮掩。那一个“盖”呢?被张之洞“摔破了”!
      在筹办汉阳铁厂时,张之洞曾给中国驻英国公使去了一封信,请薛公使帮忙在英国定购炼钢炉。薛公使回信说,目前炼钢炉有酸性和碱性两种,究竟买哪一种,要依铁矿石的物质成分而定。他让张之洞派员将要用的铁矿石样本寄到英国去,等相应机构化验后再定夺。
      这就说到了具体而微的技术问题上了,这是张之洞的“短板”。张之洞办洋务,对每个项目都介入得很深很具体,但又具体不到诸如经营管理、成本核算、资源配置利用等关键层面。他和他同时代的臣公大僚一样,办事只相信个人魅力和行政权威。汉阳铁厂从筹备到上马,他和他的僚属几乎都没考虑过铁矿、煤矿的选择,就不用说更具体、深入的论证了。中国驻英公使来信要求寄矿石样本时,汉阳铁厂还没有确定与之配套的铁矿和煤矿!
      据说,张之洞看了薛公使的信后,有一句话后来传得很有名。他说,“中国之大,何处无铁!”不过他回复公使时,所表现的思路和这句豪语倒很相似。他透露的意思是,以中国物产之丰富,完全可以按所选的炉型配矿!
      接着,开玩笑的事就发生了。
      在张之洞急需铁矿时,盛宣怀向他提供了大冶铁矿,总算让新买回的“洋炉子”有“米”下炊。可是,这下炊之“米”偏偏就不是应下之“米”,矿石与炉子不对号,钢是炼得出来的,就是做不成钢轨!
      为督修京汉铁路而调任湖广的总督,为了给大清朝“挽回利权”而给京汉铁路配置了一座汉阳铁厂,可是铁厂出的钢偏偏不能为做铁轨而用,这种窝心窝火的味道,不用细品也能咂摸出来。
      然而张之洞毕竟有他过人之处。
      他是人,自然难免作为人的局限,但他不是轻易可以被局限的人。他有着那个时代乃至今天都很难得、很值得珍贵的心胸气度,它能够为了成就大局而调整思路,从根上说就是调整自己。
      七年徘徊之后,他把铁厂安置在了另一种经营模式上,那就叫“官督商办”。他把铁厂的经营交给了盛宣怀,又先后任用郑观应、李维格为铁厂总办,总算把搞经营、懂技术的人放到了应该放的位置上。这两任总办各有作为。李维格则是在当总办之前就带着大冶铁矿和萍乡焦炭的样本出洋考察。经英国相应机构检验,原来我们大冶的铁矿石和白石、萍乡的焦炭都是高品位的上上佳品,以前的问题,全在于炉型不对。
      经两任总办的兴利除弊,购新机、改旧炉,新建30吨碱性马丁炉6座,扩建轧钢厂和轧轨厂等等,使汉阳铁厂成为了大型综合企业,受到国际的瞩目,称它为“中国二十世纪之雄厂”。
      单看这一处,张之洞的“官督商办”好像是一个偶然,颇有些“拍脑袋决策,拍肩膀做事,拍屁股走人”中的第三招,是“三十六计走为上”。如果看看张之洞所办的各个项目的情形,他的这一招还真不是准备走人的托辞。它和前些年的“承包”颇有些相似处,但相比之下它的“官督”好像还有些名堂。那我们不妨沿着这条线,再看几个“景点”。

    推荐访问:坛子 张之洞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