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爱默生与梭罗自然观之生态比较 梭罗爱默生

    时间:2019-02-11 03:31:0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爱默生与梭罗同为美国19世纪的大思想家,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爱默生与梭罗的自然观进行了比较,指出梭罗是生态文学家,而爱默生不是。并以此唤醒读者的生态意识,为减缓人类的生态危机做出贡献。
      关键词: 爱默生 梭罗 自然观 生态文学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愈演愈烈,人类迫切渴望减轻和防止生态灾难的继续蔓延。在文学领域,严峻的生态危机唤醒了文学家和文学研究者强烈的自然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他们将对地球以及地球生命之命运的深深忧虑反映在他们的创作和研究中。在此背景下,20世纪70年代,生态文学研究也即生态批评开始升温,并在90年代成为文学研究领域内的显学。其旨在通过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的关系和探寻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唤醒读者的生态意识,进而对缓和和消除生态危机做出贡献。
      欧美生态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繁荣时期,分别是原始社会,19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时期和20世纪60年代以后。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Wmerson,1803-1882)与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同为美国19世纪的伟大思想家,又都是先验派的代表人物。由于两人亦师亦友的关系,人们通常认为,梭罗是爱默生理论的实践者。然而,从当今生态思想的角度来看,梭罗的自然观明显不同于爱默生的自然观,甚至超越了爱默生的自然观,是一种绿色的、生态的自然观。因此,“梭罗是浪漫主义时代最伟大的生态作家”。[1](p107)
      
      一、爱默生的实用主义自然观
      
      作为美国超验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和美国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爱默生对美国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思想直接影响到了美国本土哲学――实用主义哲学的诞生,因而在美国历史上,爱默生享有“实用主义哲学之父”和“美国精神的先知”等美称。
      爱默生关于自然的思想影响很大。在他的自然观里有一些生态思想的萌芽,但其主导倾向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是非生态的,因此,他不能被称做是生态文学家,其作品也不是生态文学作品。作为超验派的代表人物,爱默生在谈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提出宇宙是大自然与人的灵魂的结合,人通过灵魂与自然和谐一致。只有接近自然、感受自然,人的灵魂才可以真正体会到存在的价值。他说:“世界就是这样相对于人的灵魂而存在,为的是满足人对美的爱好。”“属于自然的美就是属于他自己心灵的美。自然的规律就是他自己心灵的规律。他对自然的无知程度也就是他对自己的心灵尚未把握的程度。一句话,那古代的箴言‘认识你自己’与现代的箴言‘研究大自然’最后成了同一句格言。”①在他看来,人的精神和自然相契合,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其起点和目的都是人本身,而自然只是人认识自我的途径和工具。把自然规律等同于人的精神规律是人类狂妄自大的突出表现,也是与真正的生态思想所不符的。正是因为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人类错误地对待自然,才会遭受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如果继续按照这个思路发展下去,人类将无法真正客观地认识自然规律,反而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自然,扭曲自然进程,干扰自然规律,破坏生态平衡。在爱默生的思想体系中,自然是被赋予了某种神性的,只有当自然是“上帝的显现”,是灵魂的体现和附属时,它才是神圣的。自然是超灵向个人灵魂交流的媒介,若不与人的心灵结合,自然便毫无价值。足见他的自然观是以人为中心,是要透过自然来服务人类社会。因此,在爱默生看来,梭罗对于自然的兴趣,都是消遣性的芝麻小事,他认为梭罗所走的道路是不正确的,是“接近于疯狂”的行为,他还觉得梭罗“寂寞地研究自然是在悲惨地浪费他的天才”。他始终认为梭罗应该在美国社会和文化中起更加积极的作用,而不是长久地到自然中感悟人生的意义。
      爱默生非常看中自然的实用价值,极力强调自然对人的重要意义:“大自然完全是中介物,它天生是为人服务的。它接受人的主宰,驯服得像一头任由救世主跨骑的毛驴。它向人提供它所有的财富,以便他把这些原料改造成有益的东西。”“在这个漂浮于太空中的绿色星球上,存在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它们供养人,取悦人。”“每一个有理性的动物都可以把整个自然作为他的家产。如果他希望得到自然,那么自然就是他的。”②其根本目的也是为了利用自然,透过自然为人类社会服务。他说:“我从生活中获得多少经验,我就能征服和开垦多少未知的荒野,或者说就能延伸多少自我存在的范围。”[2](p17)可见,爱默生对自然有很强的占有欲望,“他的心态是西方典型的资本主义扩张心态,其征服思想也是典型的帝国主义侵略思想”。[3](P26)
      爱默生对于自然于人有益的影响力的认识,属于其自然观中具有生态思想萌芽的部分。在《美国学者》中,他说:“自然之对人心灵的影响,从时间上看是最先,从重要性上看是最大。”在《论自然》中,他说:“站在空旷的土地上,我的头脑沐浴在清爽的空气里,思想被提升到无限的空间中,所有卑下的自私都消失了。”“自然是一剂良方,它能恢复人已遭损害的健康。”③
      爱默生也说过人是“自然永远的小学生”,主张人类尊重和“承认自然规律的永恒确定性”,也告诫人类应当“学会崇拜自然”,他对自然价值的认识虽然具有一定的生态思想内涵,但由于主导倾向是以人为中心的,其目的不是为了自然整体的利益,也不是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而是为了主宰自然,为了“寻找更为广阔的知识来让自己逐渐成为一个创造和主宰自然的造物主”。③这是征服和控制自然、把自然人化、把自然作为工具、资源的实用主义自然观,是非生态的。
      
      二、梭罗的生态自然观
      
      1834年,爱默生定居于梭罗的家乡康成,曾到哈佛大学作了以《美国学者》为题的演讲,爱默生演讲,撰文,出书,宣扬有典型性的先知先觉的卓越的人,他以先驱者的身份所发出的号召,给了梭罗以深刻的影响。虽然梭罗是在爱默生的帮助、提携下走上事业追求之路的,但他一直努力朝着自己认定的方向前行。梭罗不仅把爱默生的理论付诸实践,又比爱默生超前一步。他不仅热爱自然,而且身体力行去观察自然,并呼吁人们保护自然,挽救自然,正确把握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虽然他生前乃至去世后的半个世纪不大为人注意,20世纪以来却声誉日隆,时至今日,他被认为是“19世纪最广为人知的美国作家之一,也许只有埃德加・爱伦・坡才能与之相比”[2](P3),是“美国文学史上阐释大自然的第一位主要人物,也是美国环境保护主义的第一个圣徒”[4](P171);1985年《美国遗产》评选“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梭罗的《瓦尔登湖》名列第一。评论界认为,是梭罗最先启蒙了美国人感知大地的思想。梭罗几乎成为了美国文化的偶像,成为“绿色圣徒”[5](P7)。
      在梭罗的作品中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可简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崇尚生态整体观,质疑人类中心主义。
      梭罗是从整体的观念去看待大自然的,认为人不是自然的主宰,而是和万物一样,只是大自然这一整体的一部分,万物之间相互依存,不可或缺。他把大自然比做“人类的母亲”,并说大地“是活生生的地球;和它一比较,一切动植物的生命都不过是寄生在这个伟大的中心生命上”[6](P332)。他还把大自然比做曾祖母,认为不仅人依存于大自然馈赠的植物,大自然本身也离不开它,“是什么药使我们健全、宁静、满足的呢?不是你我的曾祖父的,而是我们大自然曾祖母的,全宇宙的蔬菜和植物的补品;她自己也靠它而永远年轻,活得比汤麦斯・派尔还长久,用他们衰败的脂肪更增添了她的康健”[6](P207)哈佛大学英美语言文学系教授,梭罗研究专家,劳伦斯・布伊尔在详细对比分析了梭罗和爱默生后指出,梭罗“用其作品为人们展现了一个人类之外的存在,那是最主要的存在,是超越了任何人类成员的存在”。揭示了那个存在独立的价值以及它对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命的重大意义,是梭罗最有价值的贡献。[1](P107)
      梭罗对为了人类的利益而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提出了质疑,极力为大自然的权利和尊严辩护,也体现了生态整体观。他对人役使牛马劳动这一传统的做法也有与众不同的看法:“没有一个哲学家的国度,是愿意犯这种重大错误来叫畜生来劳动的。”“就是有了,我也不敢说他是可取的。”[6](P220)他这样为动物权利辩护:“还没有一个人在无忧无虑过完了他的童年之后,还会随便杀死任何动物,因为动物跟他一样有生存的权利。兔子到了末路,呼喊得简直像一个小孩。”[6](P262)
      2.倡导简单生活,承担生态责任。
      作为自然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有相应的自然责任或生态责任。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物质的需求限制在生态系统可以承载的限度内,追求简单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精神生活,是生态文学家所公认的人类应尽的生态责任。梭罗对简单生活的倡导产生了极为广泛深远的影响。在《瓦尔登湖》里他反复地呼吁:“简单,简单,简单吧!……简单些吧,再简单些吧!”“我们为什么要生活得这样匆忙,这样浪费生命呢?”如果我们能够使生活简单化,那么,“宇宙的规律将显得不那么复杂,寂寞将不再是寂寞,贫困将不再是贫困,薄弱将不再是薄弱”。④
      梭罗还对追求物质享受的美国式生存方式提出了严厉批评,在他看来,所谓有价值和高尚的生活目标,除了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之外,就是精神生活的丰富。他指出:“世间万物并没有变;是我们在变。卖掉你的衣服,保留你的思想。……即便是像蜘蛛那样整天呆在阁楼的角落里,只要我还能思想,世界对于我还是同样辽阔。”美国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芒福德给予梭罗很高的评价,他指出:“梭罗也许是唯一的停下来并写出他的丰富体验的人。在人们四处奔波的时代,他保持着平静;在人们拼命挣钱的时代,他监守着简朴。”“简单化没有使梭罗走向头脑简单的狂热,却使他走向了更高的文明。”⑤几十年后,芒福德的预言成为现实,人们更加崇敬梭罗的简单生活观及其实践。
      3.激烈的文明批判。
      美国当代著名的生态文学作家爱德华・艾比认为,生态文学家“要像梭罗那样超越了简单的自然文学范畴,而成为社会的、国家的以及我们现代工业文化评论者的作家”,成为盲目的进步和发展的批判者。[7](P223)
      在《缅因森林》里,梭罗对登山者渴望征服地球所有高山顶峰发出了谴责。他说:“山顶是地球未造完的部分,登上那地方,刺探神的秘密,考验他们对人类的影响,这是有点侮辱神明的。也许只是胆大妄为、厚颜无耻的人才会去那里。”现代人“习惯于认定人无处不在,每一个地方都有人的影响”。⑥
      在梭罗生活的时代,美国工业文明迅速发展,机械化和大规模毁林开荒使自然环境遭到巨大破坏。梭罗强烈谴责工业化对自然美和人诗意生存的破坏。他对穿过瓦尔登湖边的铁路和火车极为反感,因为“我们的村庄变成了一个靶子,给一支飞箭似的铁路射中”[6](P190);火车像铁马一样“吼声如雷,使山谷都响起回声,它的脚步踩得大地震动,它的鼻孔喷着火和黑烟”[6](P191);火车一经驶去“一切不安的世界也跟它远去了,湖中的鱼不再觉得震动”,“我的沉思就不易被打断了”[6](P196)。
      梭罗还无情地抨击人的低俗欲望。在他的笔下,欲望恶性膨胀的人是这样的:“贪婪攫取的长期习惯使他的手指变成钩状的、骨节突出的鹰爪,……他所想的只有金钱价值;……他榨干了湖边的土地,如果愿意他还可以抽光湖水;……他可以抽干湖水出售湖底的淤泥。……农场里的一切都是有价的,如果可以获利,他可以把风景甚至上帝都拿到市场出卖。”他根本就不知道,“所有的生物都跟他一样有生存的权利。野兔子临终前哭喊得像一个小孩”!⑦他说:“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关于奢侈与舒适,最明智的人生活得甚至比穷人更加简单和朴素。中国、印度、波斯和希腊的古哲学家都是一个类型的人物,其外表生活再穷没有,而内心生活却再富不过。”[6](P115)
      4.突出表达回归自然,重建和谐的生态理想。
      梭罗挚爱大自然,他热情讴歌大自然,呼吁人们回归自然,他本人也身体力行地融入自然,感悟自然。梭罗对大自然的深厚感情在其同代人当中是独一无二的。“爱默生对大自然的感情是足够真切的;但与梭罗相比,就显得不足和‘不自然’了”[8](P126)。
      在《瓦尔登湖》中,梭罗把白湖和瓦尔登湖比作“大地表面上的两块巨大的水晶”,“它们真是太纯洁了,不能用市场价格去衡量,它们没被污染。它们比起我们的生命来,不知要美多少,比起我们的性格来,不知要透明多少!我们从不知道它们有什么瑕疵”。这里不仅体现着对大自然的赞美,还透露出回归自然,师法自然,重返与大自然的和谐的心声。他独居瓦尔登湖畔两年多时间,以实际行动走进并融入了大自然。同时,梭罗非常重视感悟自然,他虽欣赏原始人,乃至大自然中万物的生长方式,但极力反对人像禽兽那样生活,他呼吁人要清醒,要不时地感悟自然,这样才是真正取得和大自然的和谐。《瓦尔登湖》一书正是他感悟大自然的记录。他说:“我们必须学会再苏醒,更需学会保持清醒而不再昏睡,但不能用机械的方法,而应寄托无穷的期望于黎明。”[6](P172)
      
      三、尾声
      
      马丁・路德・金在接受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演讲里说:“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问题是我们让自己的心灵迷失在外部的物质世界。纷繁的现代生活之命运用诗人梭罗的一句箴言即可概括,那就是:这样的‘发展意味着奔向无法发展的结局’!”因此,生态文学的崛起与发展已经成为人类摆脱危机,走出困境的一条出路。在当前全球生态危机仍在增强的局势下,生态文学必将持续繁荣下去。
      
      注释:
      ①②③爱默生著.博凡译.自然沉思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年,第19,70-71,32,8,15,69,6,12页.
      ④⑦Henry D.Thoreau.Walde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1,pp95,324,P195-196,212.
      ⑤David Marel(ed.)A Century of Early Ecocriticism,TheUniver0sity Of Georgia Press,2001,pp250-253.
      ⑥罗伯特・塞尔编.陈凯等译.梭罗集.三联书店,1996年第715-716页.
      
      参考文献:
      [1]王诺.欧美生态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斯蒂芬・哈恩著.王艳芳译.梭罗[M].北京:中华书局,2002.
      [3]陈忆才.青出于蓝――梭罗与爱默生的异同.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
      [4]Myerson,Joel(ed.).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Henry David Thoreau[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
      [5]Lawrence Buell:Writing for an Endangered World;Literature,Culture,and Environment in the U.S. and Beyond,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1.
      [6]Thoreau,Henry David.Walden and Orher Writings[C].New York:Bantam Books,1981.
      [7]程虹.寻归荒野.三联书店,2001年,223页.
      [8]Cunliffe,Marcus.The Literature of the United Stated[M].London:Penguin Books,1986.

    推荐访问:爱默生 观之 生态 自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