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对新课标理念下“分组讨论”问题设计的分析]新课标理念

    时间:2019-01-28 03:34:0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正不断被一线教师所接受。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讨论自然成为教师青睐的一种活动方式。它使活动中的学生在相互讨论、相互启示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在提高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交流与讨论”也为学生提供了智慧展示的舞台,使学生体会到协作交流、分享成果的快乐。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感到问题设计对“分组讨论”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设计适合讨论的问题,笔者有了一些想法,愿与各位同行商榷。
      一、问题的趣味性
      化学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且要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在课堂中虽然也会看到教师提了许多问题,但是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并不高。参与的兴趣也不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问题都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够触及学生的兴奋点,使之跃跃欲试。因此问题要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找切入点,由浅入深、紧密关联。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积极思考。设计问题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化学与生活(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环境),化学与技术(化学与能源、化学与材料、化学与工业、化学与农业)为背景材料,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用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兴趣,启迪思维。使问题设计既有趣味性,又具科学性,同时又能激发学生讨论合作探究的欲望。由于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同,通过组内组间学生的交流和讨论。既展示自我又发展自我。
      二、问题的探究性
      新课程十分注重学生化学学习方式的转化,倡导科学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在探究教学中教学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的。通过学习小组的合作交流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使个体的理解和认识更加丰富和全面,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因此,在引导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开展经常性的讨论和交流活动,使学生在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探索经验的过程中,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方面改进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克服原先独立探究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完整建构。在课堂中也会看到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课堂气氛热热闹闹,但很多问题都很肤浅缺乏思考的价值,使小组讨论只有形式没有灵魂无合作讨论的价值。陶行知说过“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只有一定难度、思维深度、值得探索研究的问题,才会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获得成果提升自己。
      化学教学中,可把一些化学反应的现象、本质、一些理论定理或物质的存在,用途设置成问题隐藏在情境材料中,也可把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科学内容作为探究问题的载体,让学生去发现,找到探究的起点。对于不同学校的学生情况,结合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一些学校可要求老师预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来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把学生引入“问题”之中引发小组讨论,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允许学生大胆质疑和提问,鼓励学生自己去设计或选择探究的方案。如学生观察到的问题在课堂中合理解释难度很大,可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学习,成为新的探究性课题,让学生通过另一种渠道主动获取知识和能力。这样,课内的价值在课外得到延伸,显得意义非凡;对于某些学校可完全由学生自己引出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老师选择适合教学目标的问题推荐给全班同学讨论而解决。在此过程中老师还要指导学生通过选取某些要点和摒弃较次要的重点去进行探索,这样做可避免学生的活动和讨论过于分散和缺乏焦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既获得个人的全面发展,又提高了探究的质量。
      三、问题的开放性
      新理念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因此思维的培养十分重要。实践证明不同的问题所引起学生的思维参与的程度不同,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教师应尽可能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积极思维中理解所学的知识。开放性的问题没有惟一正确的答案,没有现成的公式或固定的模式,让学生在相互启发、探讨过程中拓宽思维,因而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开放性的问题具有一定思维容量,可以使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思维活动持久的进行。它是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再现的问题。开放性的问题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一些与现实生活中相关的开放性化学问题,应从答案惟一、解法惟一向条件、问题、解法和结果的不限定转变,不给出具体的探究方案,设计的问题要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有进行讨论的欲望且具有驱动性。不同学生根据固有的知识经验,探究水平、合作能力等实际情况设计方案,不同学生探究的方法、步骤、所用的仪器都可能不同,因而获得不同的体验和结论。经过讨论与交流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问题的层次性
      化学教学应该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还强调通过化学学习使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都在各自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有专家认为重提“精英教育”非常必要,否则对一些有天赋的孩子是一种人才资源的浪费,同样大众教育也不可忽视。为此,应该两种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为用从而创造一种最佳的教育模式。在课堂内小组讨论中经常会出现个别同学无事可干的情境,为此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地合作和探究,并都能获得不同的成功和体验,设计时有时还可根据学生认知心理的特点,按照一定程序排列组合成“问题组”(问题组的问题一般以2―4为宜),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有所收获。经讨论和交流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目的是让每一类学生都觉得课堂是他们展示的舞台,使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讨论当中。
      五、”分组讨论”问题设计的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流程:
      1.将“学案”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基点”
      “学案”下发后,小组内成员要独立地完成预习,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学习和梳理,对预习中一些不懂、模糊的知识点用红色笔标记。
      2.将“合作”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热点”;将“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的“亮点”;将“展示”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闪光点”
      合作探究:组员在对学案进行第一步学习之后,组内AA、BB、CC三层对应进行一对一讨论;解决该层次能力范围内能够处理的问题;然后把疑难问题向上一层组员请教,普遍性问题组内集体讨论。若仍有问题组内无法解决,则由学习组长代表小组向其他组请教,然后对组内成员讲解。
      对班级内普遍感到疑惑的问题,则学习组长反映给课代表,汇总后由任课教师采取适当的方式解决。
      课堂展示:在课堂上,小组讨论结束后,由任课教师分配任务给各小组。拉到展示任务的小组由学习组长指定组内一名组员进行展示(主要由B、C层学生展示,以B层学生为主)没有展示任务的小组要关注展示内容、认真倾听、准备点评、鼓励质疑。小组课堂展示的要求是:全面、完整、整洁、规范、声音洪亮,有一题多解的情况,鼓励其他组申请同时展示。
      如果某一小组无法完成展示任务,则让出展示的机会,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展示,教师要注重课堂上学生展示的价值性分析,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
      3.将“点评”成为学生腾飞的“支撑点”
      点评分两阶段
      第一阶段:由小组的A层学生负责完成。先对展示的内容进行判定,然后讲解其展示的思路,同步作出总结和补充,总结规律和方法。
      第二阶段,由教师对本次展示内容进行点评,有三个目的:一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展示欲;二是对学生处理不了、处理深度、广度不够的知识性内容,技艺性能力进行提升;三是对学生在展示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或进行有意质疑,为下次小组活动进行有效指导和引导铺垫。
      总之,“分组讨论”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通过积极探索和深入思考,理解知识的本质发展思维的能力,问题设计在考虑“四性”的同时,还要注意要有留给学生足够时间和空间进行深入思考,允许学生出错误,使学生相信自己有提出问题的能力,敢于大胆质疑、发表意见、挑战权威的勇气,这样学生发展的空间和前景会更好。
      
      作者单位:
      山西长治市第17中学

    推荐访问:新课标 分组讨论 理念 分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