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窥探当代中国人的国民心理_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时间:2019-01-20 03:33:4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自1896年雅典的首届现代奥运会以来,奥运会开幕式逐渐成为奥运会中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发展至今它已演变成为各国展现本国综合国力的最佳舞台。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同样也是中国向世界宣传自己的最好契机,国家重视、社会期待自然也在情理之中,然而从来没有哪一届奥运会的开幕式规模能如此之大,全民奥运成为当时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口号。本文就从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出发,在中国历史和伦理传统中,探究当代中国人的国民心理。
      关键词:开幕式;大国情结;民族屈辱心理;国民心理
      中图分类号:D0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14(c)-0088-02
      
      转眼间,北京奥运会已经过去大半年了,但奥运会的精彩仍然历历在目,特别是开幕式带给我们情感上的震撼,让我们仍然记忆犹新。奥运会开幕式在现代高科技的帮助下,在数小时内成功地突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元素”,气势恢宏地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和自强的民族精神,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直至今日当我们再次看到开幕式的场面时,我们仍会因为它的恢宏激动不已,为它的成功而满怀自豪。激动自豪之余,我们是否思考过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激动不已?只是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举办奥运会吗?
      探究我们的内心,很容易发现,我们激动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就近乎完美地向世界呈现了一场奥林匹克历史上最为壮丽的开幕式,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终于在世界面前成功地证明了自己,在文化和科技方面彰显了当代中国的实力。历来,奥运会开幕式都受到全球亿万观众的瞩目,它已经不单是展现奥林匹克精神的舞台,更准确的说它已演变成为各国家竞相展示其实力和影响力的最佳舞台,因此不只是中国,历届主办国对奥运会开幕式都给予高度重视,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于中国来说正是向世界展现改革开放成果和中华民族复兴的难得机会,政府、社会重视自然也在情理之中,然而,纵观奥运开幕式的历史,却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开幕式涉及人员如此之多、准备时间如此之长、规模如此之大,显然,仅从展现国家综合国力的角度是不足以完全解释中国为何如此重视这次开幕式,这其中一定还有更加独特而本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如此珍视这次开幕式?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外国媒体的评价也许对我们解答问题会有所启发:“北京奥运会最真实的收获是中国人对举办奥运的幸福感”,“举办奥运会在中国激发起人们内心的快乐和爱国热情”。平心而论,这样的评价是中肯的,确实准确地描述了北京奥运会带给我们的内心感受。从奥运会筹备时起,每一个中国人都或多或少、自觉自然地把奥运会的成功与否同我们的爱国情感甚至是个人的幸福感相关联,正是由于存在这样的内心关联,每一个中国人才会赋予奥运会如此多的期待,才会如此重视开幕式。可是外国人却始终不明白:为什么作为体育竞赛的奥运会能与个人乃至全社会的幸福如此自然地联系到一起?在他们的困惑中,我们找到了解答问题的钥匙,这种全民族共有的独特心理就是我们珍视开幕式的关键所在。那么,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国民心理呢?
      一个国家民族的心理往往形成于这个国家或者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并在国家或者民族的重要事件中逐渐发展变化,要理解当今中国人的国民心理就必须从中国的历史入手,在中国的历史中找寻答案。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文化断层的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从秦统一中国建立封建国家以来,中国的文明一直领先于西方,在唐朝达到了顶峰。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着与生俱来的大国情结和优越感,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央,津津乐道于自己疆域广阔、资源丰富;常常以天朝上国自居,与其相比他国都是化外之地,蛮荒小国。辉煌悠久的古代历史抚育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心理”,自信成为深植于全体中国人体内的基因,然而近代中国的悲惨历史却重重地打击了我们的自信。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落后、屈辱的历史。明、清政府统治腐败、闭关锁国,国力空虚,社会科技落后。从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再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至日本全面侵华战争,面对气势汹汹的西方列强,中国节节退败,被迫签订了大量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逐步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国家。国破必然家亡,近代中国人民饱受殖民者的欺凌奴役,完全没有尊严可言,在自己的领土上处处可以看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标牌,中国人被称为“猪仔”、“东亚病夫”,甚至遭到贩卖、屠杀!自豪的心往往比谦卑的心更加脆弱,越是“自信”、持有“大国情结”的民族,在遭遇屈辱时就越容易受成更加沉重的打击,在巨大的反差之下,曾今的辉煌加深了近代中国人对屈辱的感受,“民族屈辱心理”在这段历史中酝酿而生,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屈辱心理唤起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为了民族独立和复兴,不畏生死,奋起反抗,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可是“民族屈辱心理”并没有因为新中国的成立就此消失。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冷战思维的盛行,东西方仍然不能平等对话,西方敌视封锁中国。1979年改革开放后,当我们走向世界时,发现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还是存在歧视和误解,业已形成的误解或者歧视总是阻碍我们平等与他人交往,与世界融合。当代对外交往中的不公境遇时时困扰和影响中国人,“民族屈辱心理”仍然在当代中国人的心间若隐若现。东西文化间的冲突则直接促使“民族屈辱心理”从近代接续到了当代。西方文化伴随着西方的坚船利炮传到中国,从一开始就以一种现代强势文化的姿态出现在中国人的眼前。面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冲突,西方文化往往被冠以先进文化而在冲突中取得胜利,而我们几千年来安身立命的传统文化却被批判得体无完肤,每当此时,任何一个有文化主体性意识的中国人都不禁会为本国文化的边缘化而悲叹,于是在到处充斥着西方强势文化的今天,中国人的屈辱心理中又多了一层文化边缘化或者说是文化认同的焦虑。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兴起,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新重视,“国学热”再度盛行,同时唤醒了本就根植于全体中国人体内的自信基因,中国人自豪和屈辱的民族情感更加盘杂纠结。
      分析至此,“大国情结”和“民族屈辱心理”是当今中国国民心理非常鲜明的两大特征,是我们心中最为敏感的神经。在这两种心理驱使下,我们一方面总觉得自己应该比别人强,另一方面又总觉得处处不如人,于是一有机会就急于表现自己,急于做出成绩,希望能以成功来证明自己,“一雪前耻”。对这种独特国民心理的补偿,就是我们如此看重奥运会开幕式的根本原因所在。每一个中国人都认为奥运会开幕式是我们在全世界面前表现和证明自己的最好平台,是我们扬眉吐气,洗雪民族屈辱的最好契机,长久压抑的大国情结和“雪耻”心理激励我们举国共力、民族同心。在政府领导下,在人们高昂的爱国情绪的支配下全民筹备奥运会:学生每星期接受两课时的奥运教育,北京精神文明办公室印发了300万份礼仪手册,每月的11日为排队日。北京市政府还招募了4000名“公共礼仪志愿者”,还有超过100万市民申请成为志愿者。在北京的每一个角落我们都能真切体会到人们对办好奥运会的坚定信念和极大热忱,即使人们对某些奥运特殊政策带来的不便有些抱怨,但大家都能表示都理解和配合。“一切为了奥运,一切让位奥运”的全民奥运口号为全体国民所接受。终于,2008年8月8日下午8时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经过7年的筹划盛大揭幕,1万4千名表演者和2万9千枚烟火将开幕式演绎得流光溢彩、富丽堂皇在世界的惊叹和赞扬声中,中国人百年以来受挫的民族自尊心在本次奥运会开幕式上得到了最好的补偿。
      然而,我们的开幕式真的尽善尽美、无懈可击吗?如果说本次开幕式的最大成功在于整体所展现出来的大气磅礴,那么它的最大的瑕疵也在于在整个过程中缺乏个体个性的展现和随性轻松的氛围。纵观开幕式整体,不难发现为了展现宏大辉煌,开幕式几乎全部节目都是百人之势,即使是强调个体节奏的太极拳也被整齐划一,个体性的缺乏使奥运开幕式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奥林匹克“参与”、“快乐”的精神核心。当今中国国民心理的两大特征同样也是瑕疵产生的根源。长期压抑的大国情结让人们追求场面、规模,而“雪耻”的心理让我们赋予开幕式过多地期望和政治内涵,易使人们过分看重结果,忽视享受过程中的快乐,从而过于重视整体的场面而轻视了个体的随性。但是雪耻心理和大国情结不足以完全解释上述现象的原因,规模宏大、忽视个体还与我们的民族文化心理息息相关。
      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第一个封建专制国家到1911年清政府灭亡,中国经历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作为普通人的个体在政治乃至社会从来都不被重视。此外,在传统伦理领域,儒学自汉代以来一直作为中国的官方哲学。儒家伦理着重强调血缘家庭而非个人,个人只有在家庭内的血缘关系中才能得以体现,换句话说,个体只有通过集体,作为集体的一部分才能识别自我,这样,在儒家伦理主导的中国社会中,个体人格往往淹没在伦理秩序和人伦之中。民族心理与民族文化骨肉相连,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心理。儒家“尚序”的伦理追求经过两千五百多年的传承成为民族的传统和习惯,内化到民族的血液之中,造就了中华民族注重整体和谐而非个性张扬的“家族式集体主义”的文化心理。可以说这种文化心理更多的是历史传统乃至文化惯性的结果,而它已经化为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心理,当代中国人也深深印有集体主义烙印。不能否认,没有整体为本的集体主义传统我们根本无法筹备和完成如此气贯长虹的表演,从开幕式现场千人整齐的表演到限行令和安保措施的成功实施,顾全大局、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集体主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同硬币的两面,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就易被国家权威干涉和阻挠,往往不利于民主的发展和人权的保障;过于强调服从,更不利于个体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短期来看有利于次序的形成,但是长期以往,一个民族将在这种沉寂的和谐中丢失创新的双翼。
      虽有瑕疵,但瑕不掩瑜,毋庸置疑,这是有史以来最为成功的一届奥运会,在集体主义文化心理的配合下中国成功地向世界重新介绍了自己,“屈辱心理”也以自豪地方式得到了补偿。当今中国国民心理的两大特征和集体主义文化心理虽然驱动我们追求至善至美,但同时也使我们过度的敏感,缺少了许多对自我内心的关怀,失去了参与过程中的轻松和自在,忘却了随性和从容。正如法国历史学家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在其《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指出的,大国命定要创造伟大和永恒,同时必然要承担责任与痛苦。日后我们应秉持一种宽容平和的心态,以平常心正视东西方文化在意识形态、信仰方面的巨大差异,理性正确地认识自己。只有在平和的心态下,我们才能真正自信地面对世界;只有在对外交往中不自卑不自满,我们才能向世界展现更多人性化的理解和包容;只有转变历史上忽视个人的惯性思维,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对个人的关注和人性的关怀上,我们才能向世界展现真正的尊严,展现更多的自信和从容;也只有这样的心态,才能为我们民族复兴提供正确而坚实的国民心理基础。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作者简介:王艳,女,1982年8月出生,山西太原人,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07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
      参考文献:
      [1]《闲说中国人》林语堂等著,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6年12月第一版
      [2]《中国人的性格》主编:李亦园,杨国枢.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第一版
      [3]《中国人的焦虑》胡纪泽著,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
      [4]《中国儒学讲稿》周桂钿著,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1月北京第一版
      [5]《中国文化论争》张岱年,程宜山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一版
      [6]《东西方文化比较导论》李新柳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7]《中国的品格―楼宇烈讲中国文化》楼宇烈著,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8]《乡土中国与文化自觉》黄平主编,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8月第一版
      [9]《冲突与转化―中国社会价值的现代性演变》邹千江著,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

    推荐访问:窥探 开幕式 北京奥运会 国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