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透过脑可塑性视角探析教师继续教育课程_透过视角

    时间:2019-01-16 03:25:4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神经生理学关于大脑可塑性与经验关系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找到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计与脑科学的最佳结合点,从而开发教师大脑的潜能,促进教师继续教育的最优化进行,提高教师培训和教师教育的质量。将脑科学知识的有关准则融入教师教育课程的设计,依据脑可塑性发展规律及脑神经活动特点组织安排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需要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前进。
      关键词:脑可塑性;经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
      
      人类可以通过掌握脑的活动与发展规律,实现科学地保护脑、使用脑、开发脑,进而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教育的展开是奠定在一定的神经生理学基础上的,大脑是人体的神经中枢,人类的本质有后天的环境适应中不断变化的一面,最新科学研究发现,人脑是由环境(学习)构建的,即人脑可以通过学习行为来实现大脑的可塑性。这为研究脑科学与教育的衔接奠定了理论基础。将脑科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必然会给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变革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从脑科学研究的角度重新审视今天的教师继续教育,在脑科学与教师继续教育的结合上,利用脑功能可塑性的特定主题来设计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与脑兼容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以求找到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与脑可塑性的最佳结合点。
      
      一、人脑、经验、课程三维关系透视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大脑在发育关键期过后,仍会呈现出较强的可塑性。大脑发育成熟后的可塑性主要是一种经验依赖型的,经验在大脑可塑性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教师继续教育同其他类型课程相比,便是其经验本质。探讨脑可塑性、经验以及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设计与脑发展规律兼容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
      
      (一)脑可塑性与经验
      大脑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系统,脑可塑性不仅存在于脑发育过程中,在脑成熟后的各个年龄段仍然会出现结构和功能的动态修复或重组,脑会随环境变迁而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也就是体现出所谓的可塑性。这种可塑性虽然没有脑发育关键期强,却也要比我们的想象中大得多。“脑的可塑性研究表明成人之后大脑仍具有塑造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这种塑造主要起取决于后天的经验获得(如学习)。国外科学研究发现“经验依赖可塑性”是脑的两大可塑性类型之一,这种可塑性无法在脑发育过程中完成,顾名思义主要依赖于经验,在不断的环境适应过程中积累经验。脑的发展不能脱离我们的生活经验,大脑在经验的影响下会发展出一种潜在的适应能力,其主要例证为我们人类终身都具有学习能力,学习行为和强化练习作为一种外部环境因素,正是由于脑具有可塑性。脑的可塑性主要是由脑神经细胞及突触连接表现出来,人脑的神经细胞是人脑神经网络的基本组成单元,这些神经细胞形似章鱼,长有许多触角,这些触角就是脑神经元的树触及轴突,树突之间相互接触便形成突触(在脑神经系统中起信息传递与功能连接的作用)。与外部环境的接触过程中,在经验的不断刺激下,突触增多,使脑神经的联络网络更丰富,经验在脑发展中所起作用就是为大脑神经网络架起通讯桥梁,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人脑在接收到的经验信息的基础上重新调整结构变化、实现功能重塑。
      脑可塑性研究对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计有重要启示,我们可以将脑科学和教师继续教育的结合点定位于脑可塑性上,而经验可以作为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和脑潜能发展的切入点和重要媒介,使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编排契合脑功能发展的特点。经验与脑可塑性的研究对于理解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本质与规律,揭示教师培训及教学行为改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经验与教师教育课程
      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与其他类型的课程相比,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经验本质,即每一位教师在自己的工作生涯中都积累了独特的教学经验,对于教学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教学工作成为教师的一种经验体历。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深深扎根于鲜活的课堂中,教师在课堂这一有限的情境中,无限地展开着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体验着他们独特的教学经验。不过,由于受训教师队伍庞大、传统培训重视理论授受及教师继续教育资源紧缺等因素影响,我国的教师继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以下问题:教学内容形式单一,脱离教育教学实践,要么偏重单纯的课堂理论输灌,要么偏重操作性的学科教学技能训练,在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方面缺乏成效,没有达成教育理论学习与专业教学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引导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结合自己所学教育理论,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并诉诸实际教学行为的过程。课程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桥梁,如果仅仅限于书本知识和文字信息材料,很难达到理想效果。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计应以教师拥有的教学经历和工作心得为依据,以教师自身经验为基础性前提,在理论的引导下,提炼出教师特有的教学智慧,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改善教师教学行为,使教学革新落实于教师的实际行动改变中,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促成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基于脑可塑性发展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注重教师已有的教学生活经验的挖掘,这种经验使大脑在外部环境(继续教育的学习行为)刺激下呈现出可塑性,或者使可塑性得以发展。脑可塑性、经验及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关系如图1所示如下:
      由上所述,脑可塑性、经验及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三者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得益彰,设计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时,要基于脑可塑性规律,使教师的继续教育教学与脑科学发展相兼容。
      
      二、与脑兼容的教师继续教育经验课程的特征
      
      (一)整合性
      从经验的视角透视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可以发现继续教育课程具有整合性,教师教学经验和课堂教学密不可分,处于一个动态的统一之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每一堂课下来都有不同的体验,这种来源于教学实践的体验变成教师宝贵的教学经验。从“经验依赖型脑可塑性”理论中我们知道,大脑在经验影响下实现重塑,以现有经验为基础的使用功能重整的大脑,又成为将来经验发生作用的生理基础。新老经验不断相互印证,重组大脑的功能与结构,从而实现大脑的超越式发展。并且人脑是一个并行处理器,尽管各大区域都有其主辖功能,但整体功能性较强,认知、情感和记忆功能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要关注学习者的情感、认知与专业技能等多维目标。
      
      (二)脉络性
      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经验的获得是与一定的学校课堂背景相联系的,离不开特定的教学空间――教室和特定的教学对象――学生,教师继续课程的经验本质特性,必然要求课程开发者在编制继续教育课程时要兼顾教师的已有知识积累和教学经验来源的脉络背景,只有如此,方能防止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与教学实践的脱节。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目的既在于提升教育理论知识素养,又在于提高专业教学技能,教师继 续教育的成效很难拿传统的纸笔标准化测验来评价,主要看教师的实地课堂教学表现,这种评价活动将教学活动纳入到实际的发生情境中来进行,兼顾了教师工作的亲身经历性与经验本质。
      
      (三)协同性
      教师是社会人,教师所处的学校也是社会团体之一,教师在一个教学团体中工作,他们有共同的工作对象――学生,有相似的工作环境――学校课堂,教学的开展是教师集体分工协作的过程,单个教师无法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纵向看,不同的年级需要各个学段有机衔接,横向看,同一年级之间更需要不同学科教师问的分工合作。教育继续教育课程设计不能忽视教师工作的分享性,教学内容要注意引导受训老师进行经验的共享与交流。由于知识背景、个体差异和教学经历的迥异,每个教师对继续教育课程的个体体悟也不尽相同,不过差异是求同的基础,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靠继续教育课程科学地为教师搭建相互交流与分享经验的平台。
      
      三、与脑兼容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
      
      (一)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
      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不仅要加强教师的理论素养,更要在教师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教师利用经验、分析经验,在理论的关照下,在专家的指导下,不断反思,分析已有教学经验的得失,使教师从经验反思中受益。基于脑可塑性设计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通过教师的专业反思,给教师个体教学经验赋予了个人意义,从而实现思维方向的转换,并促进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良性改善。与脑兼容的继续教育课程,将教师的经验因素考虑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注重教师对教学经验的加工提炼。经验的积极提升离不开对教学中所遇问题的深度分析,受训教师可以以经验本质的课程为引导,充分发挥人脑从经验刺激中进行结构变化与功能改进的能力,最终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智慧。
      
      (二)注重课程设计的综合性
      脑科学研究发现,大脑对信息的加工是一种有意义编码,要寻求共同的模式和意义的联结,关联性较强的经验可以为大脑提供具有挑战性的环境,可以增强大脑刺激的意义性,从而促进大脑对进入脑神经网络的信息的加工整理。综合性课程的设计方法能为经验创设有机联结,促进学习者的关联性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与脑兼容的教师继续课程应打破教育理论和专业学科知识的分隔划分格式,设立主题式或问题中心的综合课程,打破学科分割的状况。这种综合性的继续教育课程设计使孤立的、片断式的学科内容获得了整合重组,保全了学习内容的完整意义,在对主题或中心问题作深入探究的过程中,课程直指教师整体性的教学经验,关注教师的情感体历,在脑中创造了丰富而复杂的意义连接,从而增强了教师解决教学环境中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镶嵌经验于教师的经历中
      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应为教师设计仿真教学生活经验,这种经验较枯燥的理论知识相比,是丰富而契合教师特有工作性质的,让教师在熟悉的情境脉络中,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力求做到把教师从纯理论授受和黑板中挪开,将课程与教师的真实生活中紧密相连。避免一味的课堂理论传授,转而向教师提供复杂的、经过精心编排的场景经历和活生生的教学经验,将课程镶嵌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使教师有一种浸润在真实而有效的经验中的感觉。校本培训是镶嵌和浸润经验课程的最佳方式,校本培训充分利用教师所在的学校资源,请校外相关专家在校内进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校本培训,立足教师本岗位,依托课堂,在工作中学习,在行动中反思,可以利用大量的真实课堂教学活动,使培训与教学同步进行,让教师在情境体验中获得有效的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四)发挥教师同侪互助的作用
      学校作为一个教学合作单位,完成需要教师的团队协作和合作教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与重视发挥教师同侪的作用,创设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合作探究氛围,提供教学经验的交流研讨,沟通教学理念,协同解决问题,在不断沟通、协商与对话中,培养教师的合作素养,激发教师的内在动机,使其分享专业智慧。在与其他教师的互动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重组自己的教学经验,丰富自己的教学体历,提高自身的专业研发能力。
      
      四、未来展望
      
      借鉴脑可塑性的有关研究成果用于指导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计,特别是神经生理学关于脑可塑性和经验关系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寻到符合脑发展规律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编排方法,挖掘教师大脑的潜能,提高教师培训和教师教育的质量。我们要了解脑可塑性的影响因素,系统总结有关脑可塑性的研究成果,用于指导教师继续教育实践,这将是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急切任务。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及脑可塑性相关规律揭示是不能直接用于教育实践的,发掘脑科学发展和教育教学实践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在脑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一条契合脑成长规律的教育发展路子,将是我们现在及将来努力的方向所在。

    推荐访问:可塑性 探析 视角 教育课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