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高等继续教育对象低龄化现状分析与对策】 继续教育安驾365

    时间:2019-01-15 03:25:1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全民继续学习的需要,高等继续教育低龄化趋势日益凸显,出现了大批高中毕业生就读高等继续教育现象。因此高等继续教育应注重以学习对象为前提,确定学生的能力目标;以转变观念为先导,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这是针对高等继续教育低龄化趋势及特点,办好高等继续教育的关键之所在。
      关键词:高等继续教育;低龄化;对策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学习需要,我国成人教育模式已逐步由原来的在岗短期夜校、函授培训,转变为常规性的全日制教学。高中毕业生直接进入高等成人教育学院学习,带来了高等成人教育的全日制本科生诞生。为了有利于接纳应届高中毕业生,有些院校已将成人教育学院更名为“高等继续教育学院”。高等继续教育学院的诞生,解决了很大一部分青年学生的上学问题,同时也缓解了社会的就业矛盾,因而高等继续教育学院颇受青睐。
      
      一、继续教育低龄化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完整继续教育法律法规,高等继续教育学院的管理规章制度也还没有健全,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校舍不健全、师资尚不匹配,教材专业性不强、学无所用,就业困难等问题显得更加突出。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学生年龄偏小,心理尚不成熟,自律性差,因而出现了学生进校后,学业荒废,游手好闲,有的打架闹事、谈情说爱、沉迷网吧等不良现象。针对这种社会、家庭的期望与高等继续教育的反差,笔者认为改变以上状况,必须明确高等继续教育全日制本科生的培养目标,转变观念,加大经济投入,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配制相应教材,配备固定的教师,提高教育水平等已刻不容缓。
      
      二、继续教育低龄化研究对策
      
      因为高等继续教育所面对的学生已不仅仅是原来意义上的在岗培训,而是年龄在20岁左右,还未涉足社会的青年学生。全国人民奔小康,他们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1世纪人才的竞争他们同样也是主力军。因此注重高等继续教育低龄化趋势及特点的研究,是办好高等继续教育的关键之所在。
      
      (一)以学习对象为前提,确定学生能力目标
      以往成人教育的特点,首先是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明确性,其专业的实用性和职业性特点。受继续教育的学生旨在达到个人目标,往往带着问题求学。这当然是与工作需要、生活的改善、自身完善以及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他人等能力的要求密切相关。其次是学习的自觉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受继续教育的学生自学能力日益增强,三是职业心理的成熟性。四是知识要求的职业性。
      而如今应届高中毕业生他们不具备以上特点,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有的甚至认为是家长要他学习。因此,高等继续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明确学习目的,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在加强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应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社会需求,专业对口,学有所用。在高等继续教育的发展中应把握以下几个特点:
      1.由补充性教育向常规性教育发展。建国以来,我国成人教育经历了解放初期的扫盲运动,出现了夜校,即白天工作,晚上学习的补救措施;接下来又因“文革”造成中年生产、工作骨干在接受高等教育方面的断层,中央制定出一种“达到大专层次的专业知识水平”的成人高等教育新形式,作为高等教育学历的“补充”。2003年全国共有近397万人参加成人高考,比2002年增加近5万人,为历史之最。其中本科考生近180万,占报名总人数的45%,21岁以上考生294万,占报名总人数的74%;2005年全国成人高校的招生规模为220万,比2004年增加25万,增幅13%,录取率达到55%。这显然已经不再是解决“扫盲…‘老知青”的权宜之计,表明成人教育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真正成了高等学历的最佳补充,不再是“暂时”的“还帐”。
      2.由短期培训向全日制教育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逐步迈入大众化阶段,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观念也日益为广大民众所接受,而成人高等教育以其办学形式灵活多样、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实用性强、以业余时间学习为主等特点,为广大在职从业人员继续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我国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同时,近几年,我国成人高校招生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稳中求进、稳中有改,简化规范考试科目,拓宽招生专业范围,努力推进管理手段现代化,使招生工作不断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随着全国人民奔小康前进步伐,高等继续教育的培养目标基本趋向一致,即把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作为高等继续教育的培养目标,这类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在不同的行业、企业的工作和生产过程中负责管理、监督、检查、分析、技术服务等工作。
      
      (二)以转变观念为先导,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为教育的建构和重组提供了广阔的持续发展的空间,教育是建构和重组生产力的产业,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最活跃、最积极和最富有创新精神的要素,而教育的目的,则在于他改进人的素质,提高人的技能,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正因为如此,知识经济向重视知识的创造一样重视知识的传播与发展。而我国全民重视教育的程度可说是摆在人民生活的首位,这样就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从高等继续教育的特点来看:它可提高受教育者的学历,提高从业人员的上岗能力,还能提高从业人员胜任岗位和适应岗位的能力,更重要的一点是面向没有考上普通大学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对他们实行思想上、业务上的教育,从而可以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因为要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就必须建构学习社会,全面开发人力资源,全面提升人的学习能力
      从我国成人教育发展情况看,一方面社会发展,经济腾飞,呼唤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为其提供智力和技术的坚实保证。但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各大高校成人教育则定位于创收,高校创办成人教育的目的也在于收取学费,高等院校通过有效利用自己的那一部分剩余资源,开辟一条增加收入的渠道,利用这一部分收人来改善教工福利和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
      各地成人教育收费标准往往与普通高校平分秋色,而居高不下。有人曾做了一个调查,一名成教学生一年的学费大约相当于打工者5个月的收入,其费用档次比英美发达国家几乎高出5倍多。这种高学费且单一由学习者支撑,就成为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的瓶颈。因此转变观念已成为高等继续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继续教育不能以营利为目的,而应该把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作为继续教育的主要目标,努力提高国民素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三)以教学改革为契机提高继续教育质量
      1.调整专业设置,加快课程改革,适应高等继续教育全日.制发展需要。目前,各高等继续教育学院在办学中,大多数专业基本上按普通大专班的课程使用教材。这种专业设置与课程模式,一是与成人教育要求有一定距离。教育部有关规定明确指出“教学计划应根据岗位规范和实际工作需要指定,岗位专业知识要达到与高等专科学校同类专业相等的规格质量要求,课程设置要体现专业特点,针对性要强,教学要求可有侧重。”二是与人民要求、社会需要也有一定距离。人们对知识价值的认识和知识的更新的渴求不断提高,而应届高中毕业生未就业,就进入高等继续教育学院学习,这样既为社会培养了达到大专以上水平的大批急需人才,又满足了一部分人接受高等教育需要,这从总体上改善了社会成员的知识构成,再次推动高校改革。这就需要高等学校了解社会需求,掌握市场信息,摸准人才共需脉搏调整专业设置,加快课程改革。
      2.抓好教学质量,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由于成人教育招生计划不断增长,大多数高校办学设施、软件配备已日趋饱和,这样就有为数不少的全日制高等继续教育班放在校外,因此造成管理上的难度。各教学点容易在授课时数上、教学要求上、课堂及考试上放松要求。有的自考近百人的班上,只有几个人能通过全国自学考试,这就大大削弱了高等继续教育学院的办学声誉。各行政部门要加强管理,各高校要加强巡视,完善统考、抽考制度。以保证教学计划按要求保质量完成。
      3.稳定政策,提高高等继续教育的社会声誉。各级政府要更新观念,为高等继续教育模式与发展提供物质保证。除拨给一定的发展经费外,应通过各种舆论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全民形成共识,同时与教育行政部门紧密配合,相互协作,给高等继续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前几年,某些部门曾一度宜布在自己系统内不承认成人教育即“五大生”学历。目前有些部门招聘还有着严重的排斥各类继续教育毕业生,有的部门招聘明确规定不招聘“五大生”。如果说高等继续教育在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本应该同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一样看待,在改革中去完善它,而用简单的方法去对待它,势必会给一大批就读高等继续教育的学生带来莫大的不幸。成人教育的培养目标虽然比较明确了,但就具体的职业而言,我国应近快颁发统一的职业岗位标准。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继续教育 对策 低龄 现状分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