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就业率高的一般本科院校 提升地方性本科院校就业率的创新举措

    时间:2019-01-03 03:28:4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在“名牌效应”充斥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巨大压力下,地方性本科院校毕业生是就业市场中的弱势群体。地方性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从一个家庭问题、学校问题上升为一个社会问题。因此,为促进社会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深化高校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我们更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就业率。本文从地方性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及就业机制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地方性本科院校就业率的对策。
      关键词: 地方性本科院校 就业率 创新举措
      
      所谓地方性本科院校就是指省(市、区)属高校和省直辖市(地、州)属高等院校,即由地方财政负担的高等院校,该类院校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管理。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定位为教学主导型大学,主要进行本科教育,可培养少量的硕士研究生。
      地方性本科院校具有数量多,分布地区广,在校学生规模大,办学经费紧张,高层次人才普遍缺乏等特点。由于区域优势较差,学科层次水平较低、经费紧张、办学条件和教职工待遇相对较低等原因,地方本科院校吸收高层次人才困难,学科建设受到制约,因而办学水平得不到快速提高。地方性本科院校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们所培养的大学生主要是专业性的、技术性的人才,其知识结构面向的是企业、社会等市场一般需求的领域,主要服务于地方性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体制正处于转型之中,市场经济建设也正在逐渐深入,地方性本科院校应如何把握时机,创新机制,提升就业率呢?
      一、以市场为导向,改变办学模式,突出学科专业特色
      现在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知识面、适应能力、创造性、动手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各高校创办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确定自己的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尤其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生质量,做到人才的培养适应市场的需要。
      以我院为例,我院结合当前企业的需求,适时调整教学计划,着重培养有一技之长的应用型人才。为提升办学质量,我院注重学生的技能发展,确立了以文化课为基础,以专业课为主导,以技能教学为重点的教学指导思想,把教学的主阵地由课堂向实验室和车间转移,突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同时,根据市场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围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专业设置。注重强化工科类、拓展服务业类的原则,确定了龙头带动、错位发展、打造品牌的专业建设思路。近年来,我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宗旨的办学思想,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技能型实用人才,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二、校企合作,联合办学
      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其手段以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采取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严格的实践训练之后,最终成为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使学校近距离地接触到企业,学习到企业的理念,感受到企业的文化,深化与企业接轨的教育教学思想。成立定向培养班,可以利用企业有利的就业、实习条件,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优势互补,利用各自的优势,使学生达到最佳培养目的。
      校企联合办学采取“订单”培养模式,使技能教育与用人单位挂钩,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知识和技能,能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率和解决企业的用人需求。或者采取“顶岗实习”培养模式,把毕业实习安排到企业,把实训课堂“搬到”现场,实现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大量实践证明,“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行之有效的一种办学模式。学校通过企业对未来员工的要求进行培养人才,从而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也大大避免了所学的专业和就业的工作不对口问题。例如,我院土木工程与建设管理系,与湖南省鸿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共培养毕业生60人,占相关专业毕业生总数的30%以上,受到企业欢迎。其中,企业参与课程体系设计、实习指导、毕业设计指导、岗位培训等,“订单式”学生在校进行课程学习,实习和毕业设计均在“订单”企业完成,实行校企“双导师制”指导培养。“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基本途径。
      三、以技能培养为主导,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提高学生技能,培养综合素质的毕业生是保证就业率不可或缺的因素。为增强普通地方性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实力,应提高教师素质,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并及时制定规划,不断提高他们的整体业务水平,为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近几年,我院确立了立足现有资源打造精品人才,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科学发展之路。我院秉承“德才兼备,自强不息”的校训,立足高技能人才培养,围绕“高技能教育、高技能就业、高技能成才”做文章,加大力度提高办学水平,培养能够满足“两型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了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掌握技能,我院不断积累教学经验,积极探索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思路和方法。在教学上大力推行“行为引导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引导与激励为手段,调动学生思考、参与的积极性;在学生实习上积极引进“一体化教学法”,坚持深入企业了解生产,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校企合作使实习与生产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同时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聘请专家、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到校讲课、指导。我院还多方筹措资金,改造实习基地及实训中心,更新实习设备,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保障。同时我院还成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可面向学生和社会人员对不同职业进行鉴定。
      以技能为主导的培养目标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学生能够融合各门各类知识,成为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四、适应新形势,更新观念,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工作机制
      大学生择业并不是到毕业阶段才有的一个临时性事情,而是一个发展过程。因此,就业指导必须从新生入学抓起,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特点和不同任务,有计划、分阶段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地方性本科院校不但要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而且要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机制,适应新形势,更新观念,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大学生的个性化指导。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培训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争技巧,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普通地方性本科院校应本着“以学生为本,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紧紧围绕“提高就业工作服务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构建适应新的就业形势需要的就业服务体系。
      总之,我们已经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生的身份由“精英”变为“大众”,要公平地参与社会竞争,大学生就业趋于市场化,再加之市场人才需求的不断转型,高校办学机制与办学内容的调整较慢,导致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错位,从而留给大学生的就业空间越来越狭窄。在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研究地方性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具有特殊的意义,然而就业难问题的解决仍然任重而道远,我们所做的还远远不够,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还要不断地研究新方法,探索新途径,争取早日使地方性本科院校毕业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3).
      [2]周婷,地方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及政府对策[D].上海交通大学,2009.
      [3]王宏伟,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就业辅导员工作对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6).
      [4]刘新民,郭洪波.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3).

    推荐访问:地方性 就业率 举措 本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