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论动画教学实践中原创性设计思维的培养策略

    时间:2021-07-17 04:02:0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动画原创意识与原创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在教学实践中,除了需要加强造型基础与造型表现相关训练外,更应注重对学生造型设计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打破思维惯性的同时,利用思维的连贯性,在日常训练中激荡出设计思维的突发性、充分利用联想与逆向思维,通过这些方式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原创性设计思维。
      关键词:动画教学;设计思维;原创性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5-0074-02
      
       创意是动画的生命,原创能力是动画产业的核心竞争力[1]。中国动画曾经历过短暂的勃兴,但在当代这个格外强调创意产业发展的文化背景中却迟迟不能发力,深陷对美、日动画东施效颦的尴尬境地,不免引人深思如何从动画人才的培养方面加强原创能力。具体到动画专业的教学实践,我们要格外注重动画造型设计类课程的设计,通过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的调整,加强学生的原创意识和原创性设计思维的培养。一般来说,场景设计、角色设计、道具设计等动画专业的必修课和主干课程,比较明确地肩负着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原创性设计思维的重任,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动画造型的基础知识、理解动画片的造型风格和造型特点的同时,通过不断训练积累的经验和能力为日后能够创作出更具张力的场景和变化丰富的角色形象打下基础。
      一、打破思维惯性,利用思维的连贯性
      在传统的动画造型课程中比如角色设计和场景设计的课堂上,流行一种简单的教学模式,无外乎两个方面,首先是比较偏重于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传授,其次是绘画技巧与绘制能力的训练。这种方式有其道理,也并无过错。但是如果仅仅以其为重点培养,从而忽视了创意思维的培养,这就会出现治标不治本的效果——虽然学生在学习中绘制了大量的造型训练,但是在面临实际案例时,却仍然无法设计出更加富有新意的造型,其作品特点大同小异,没有创新性,形象给人的感觉似曾相识,不具备独特的辨识性。这并非否定基础知识与绘画能力训练的重要性,而是其中忽视了学生在造型训练中的设计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设计思维与创新能力并不等同于绘画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而非通过机械式的大量训练就能够获得的,关键在于如何开阔学生的眼界,如何让学生从固有的思维模式中突破出来,发挥潜能,有创造性结合其扎实的美术基础来完成创作。基于此,动画造型相关课程,要在教学活动中思考如何转变学生设计思路并开拓其创作能力。引导学生增加对事物的好奇感和疑问感,激荡他们的大脑,迸发灵感,使他们打开思路,尤其是打破思维的惯性,在素材中做到更好的提炼和创新,从而在设计作品中达到美感与新颖、观赏性与独特性的结合。
      虽然思维惯性容易形成一种不自觉的模仿阻碍创新,但是在我们研究设计的时候,发现设计思维的转变也具有一定的连贯性特征。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地刺激大脑,反复体验不同类型的设计作品,思考生活周边的各种信息,才能始终感觉自己是在一种“设计思维”的状态,而在长时间的“状态”中,灵感才会不经意闪现出来。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受到的教育大多数是培养造型基础的美术教育,要求掌握写实的绘画技术,这与大学期间要求培养的设计思维是有很大区别的。因此学生很难短时间从写实的绘画状态快速地进入到“设计思维”的状态。因此我们要对学生的这种转变做一下预热。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给学生讲述不同类型的造型风格,而设计思维的转变,关键在于学生自己的主动性,被动式传授的方法,并不适于学生自己通过实践活动来形成认识上的体验。因此让学生主动搜集整理大量的造型素材就是尤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让学生按着自己的理解把造型素材分成不同的类型,比如写实类的、拟人类的造型、水墨的造型,装饰类的造型等。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整理的素材加以对比和讲述,这样能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哪些环节更好,哪些环节还不足,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他们成果的优劣性。
      二、在日常训练中激荡出设计思维的突发性
      用动画造型的视角来观察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建筑风格、自然风貌、文化差异、人物形象、性格特征、行为习惯、情感状态,分析研究如何通过造型设计来表现不同的建筑特点、场景风格、文化差异、角色性格、成长环境、生活背景等等。把这些观察到的、搜集整理的资料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和总结,从而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积累丰厚的素材。同时,这个过程本身也在锻炼学生去体验生活是如何转变成设计的。教师在要求学生搜集整理素材的同时,要求他们学会记“日记”——用笔画出他们生活中的趣事,和他们平时灵感闪现时的造型等,然后加以一些简单的文字描述和版式设计。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对这种方式非常喜欢,因为它给大家的感觉不是在枯燥的“学”,而是在“玩”。使学生在玩的感觉中,得到进步,获得灵感和创意的积累。这种让学生主动去“玩”的方法,能够让他们养成一个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为将来的设计做好“思维”上的准备。
      动画造型与写实绘画的差别在于,前者是把现实世界中的造型加以夸张、提炼、简化,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艺术化的表现;而后者只是把现实世界加以纸面上的再现。通过将观察搜集到的真实素材进行艺术化的加工,提炼出基本形体特征,并以相对简单的几何元素来表示,再将这些几何类元素图形加以处理,经过艺术化的归纳重新组合起来,在外形结构、轮廓线条、颜色明暗等处加以区分,从而形成特征明确的新的造型形象。如《冰河世纪》中的剑齿虎的造型,就是把老虎的造型几何化,尤其是脸部特征有着明显的直线和曲线的变化,使得角色造型更具流畅性与装饰性特征。
      动画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这种创造性既要有其特殊性又必须遵循思维的一般规律[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几何元素的组合,体验其形成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在不同组合的尝试中,分析其不同的视觉与心理感受的差异,从而归纳出不同元素的组合规律。例如,用弧形构成的树木与用锥形构成的树木的区别,弧形的树木感觉更加顺畅舒服,心理上感觉更加柔和亲切,而锥形构成的树木则更加硬朗,感觉更结实,心理感觉更加倔强顽强等。
      一般来说,设计思路的连续性主要针对培养设计“感觉”,激荡学生的大脑,从而进入设计“状态”。在设计的“状态”中,灵感会闪现出来,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灵感的闪现,就是设计思维的突发性。在设计过程中,往往有这样的体验,当反复思考设计各种方案时,发现总是不够满意,苦苦思索也没有让我们得到更好的答案。但是当我们放下这些思路,放松心情,可能不经意在其他地方发现新奇,灵感瞬间出现,而且是转瞬即逝的。这当然有前面苦苦思索的功劳,它证明设计思路连续性的必要,同时我们不可否认,灵感出现的一刻,是一种顿悟。在中国传统美学中,顿悟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状态,是难以捕捉的。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训练方式,来实现接近顿悟的状态。生活中每当有好的点子时,都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而且需要时效性,因为今天的灵感明天再记录时,会发现怎么感觉都不像前一天的那么好,甚至根本记不得之前的好点子是什么。也许只是潦草的几笔涂鸦,几句文字的标注,就可以很好地记录每一次不经意闪现的点子。当学生需要做设计项目时,就可以翻开他们的记录本,从中寻找灵感,然后加以归纳和提炼,从而把“顿悟”这种灵感积累起来,形成自己的资源,并训练学生将这些造型中的元素通过归纳总结、合并删减等方法进行设计创作。这种获取“灵感”方式的前提,需要学生平时做大量的“创意存储”,养成平时将想法和创意及时记录下来的习惯,因为顿悟的偶然一定是平时积累的必然。

    推荐访问:思维 培养 策略 动画 教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