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大决战(连载)

    时间:2021-05-25 20:03:2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我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共60万名指战员协同作战,在以江苏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共毙伤、俘虏以及起义、投诚国民党军55.5万多人,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两大地区,史称“淮海战役”。
      “小淮海战役”变成“大淮海战役”
      1948年7月14日,毛泽东提出“在津浦路中段战役结束后,如果能在八、九两月攻克济南,然后争取在冬春季夺取徐州”的设想。在9月24日济南战役结束后的第二天,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致电中央军委,提出举行淮海战役,只是攻占两淮(淮阴、淮阳)和海州、连云港,打通山东与苏中的联系,恢复江边工作,迫敌退守江边和津浦线,为将来渡江创造条件。毛泽东复电粟裕称:“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但作战“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并歼灭两淮与海州之敌(时称“小淮海战役”)。毛泽东依据中原时局的预测,提出了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陈毅与政治委员邓小平指挥所部,在解放郑州后,东进攻占宿县,切断徐(州)蚌(埠)交通,孤立徐州,协同华东野战军作战。10月31日,粟裕致电中央军委提出:战役 “请陈军长、邓政委指挥”,中央军委于11月1日复电同意。这样,“小淮海战役”就变成了“大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战前的形势
      背景形势。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中原解放区失守后,1947年7月至9月间,刘(伯承)邓(小平)大军挺进中原,于1948年5月9日重建中原解放区。华中解放区于1947年2月撤出,于1948年2月重新建立了苏北军区。1948年11月,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淮海战役由陈毅、邓小平统一指挥(刘伯承后加入)后,参战部队分别为: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率16个纵队、1个军、4个地方军区部队;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副司令员陈毅和政治委员邓小平率7个纵队和华东军区、中原军区、冀鲁豫军区3个地方军区部队,总共60多万人。国民党在徐州设置徐州“剿匪”总部:总司令刘峙,所辖除济南、青岛之第2、第11绥区外,还有6个兵团、2个绥区,共27个军,连同后来增援的由国防部指挥的1个兵团、7个军, 共80多万人。
      方针部署。国民党军统帅部于1948年8月在南京召开军事检讨会议,确定在华东和华中“加强进剿,一面阻匪南进,一面打匪主力”。在济南战役后,蒋介石提出“守江必守淮”的方针,拟收缩主力于淮河以南,以屏障长江。后来蒋介石认为:徐州失守,宁沪难保,故决定固守徐州,就现态势进行局部调整。令其国防部拟订了一个“徐蚌会战计划”,其要旨就是各兵团、绥区向徐州靠拢,控制徐蚌间枢纽地区。同时组成以“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为首的前进指挥所;并决定调华中“剿总”第12兵团由河南信阳东进增援徐州。而我华东、中原野战军的战役方针为歼灭刘峙集团主力于淮河以北,作战方针为“攻济打援”部署。并提出:战役第一仗歼灭黄百韬兵团,第二仗歼灭黄维、孙元良兵团,使徐州之敌完全孤立起来。
      在战役发起之前,毛泽东就预计战局的可能变化,并作出指示:在10月22日中原野战军解放郑州后,毛泽东致电饶(漱石)粟(裕)谭(震林)并告陈(毅)邓(小平)提出:“以主力于邱李两兵团大量东援之际,举行徐蚌作战,相机攻取宿县,坚决彻底全部地破毁津浦路,使敌交通断绝,陷刘峙全军于孤立地位”。这体现了毛泽东决心歼灭徐州“剿总”刘峙全军的初步构想。
      战役第一阶段: 歼灭黄百韬,攻克宿县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从陇海路的新安镇至砀山全线同时发起。
      组织何张率部起义。何基沣、张克侠(均为中共秘密党员)长期在原西北军冯治安部进行反战爱国工作。时任第3绥区副司令官,他们在中共派遣人员的组织发动下,于淮海战役发起后的第3天,果断率领1个军和另1个军大部举行起义,使徐州东北的大门洞开,为截歼黄百韬兵团创造了有利条件,并错乱了刘峙的防御部署。
      攻克宿县,切断徐蚌线。遵照中央军委指示,陈毅、邓小平指挥第4纵队、华野第3纵队、两广纵队和冀鲁豫军区两个旅向徐宿线攻击,于11月8日攻克张公店,歼敌1个师;12日歼灭孙元良部和第3绥区残部共7000余人;15日至16日晨攻克宿县,歼敌1个师等部1.2 万余人,并占领了徐、蚌间铁路100余公里,切断了徐蚌线,完成了对徐州的战略包围。
      歼灭黄百韬兵团。11月6日,华东野战军作战部直接指挥4个纵队,趁黄百韬兵团向徐州收缩之机,展开猛攻:以2个纵队歼灭邳县、官湖之敌,而后割歼运河东岸之敌,保证我军主力围歼黄百韬兵团;至11日将黄百韬兵团合围于以碾庄圩为中心的地区,并歼敌1个军。与此同时,山东兵团由华东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兼山东兵团政治委员谭震林、兵团副司令员王建安指挥3个纵队由临城附近南下,形成对徐州的攻势,迫使敌邱清泉、李弥两兵团不敢大胆东援。苏北兵团由司令员韦国清、副政治委员吉洛指挥3个纵队,进至徐东大庙,担任阻敌任务,途中争取第107军投诚(歼其1个师),为歼灭黄百韬兵团创造了条件。11月14日对黄百韬兵团展开围歼,采取“先打弱敌,后打强敌,攻其首脑,乱其部署”的战法和发扬近战、夜战的特长与炮火的威力,激战至22日,全歼黄百韬兵团,斩断了徐州“剿总”的右臂。
      徐东阻击战。蒋介石为解救黄百韬兵团,令徐州“剿总”以邱、李两个兵团5个军共12个师的兵力,在飞机、坦克、炮兵的支援下,于11月12日由徐州出动东进。华东野战军首长以3个纵队于徐东大庙、侯庄等20多里的阻援阵地上,以阵地防御与运动防御相结合挡住敌人,保障我主力全歼黄百韬兵团。各坚守部队以“誓与陣地共存亡”的决心,奋勇阻击,一天打退敌人10余次攻击,与敌反复争夺阵地,机智地炸毁敌人的坦克,激战至22日,将敌拒于大许家南北一线,敌伤亡万余人,也不能挽救黄百韬兵团被歼的厄运。
      成立总前委,统筹一切。中央军委鉴于战局的迅速发展,于11月16日致电刘、陈、邓等:“中原、华东两军必须准备在现地区作战三个月至五个月(包括休整时间在内)”,“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解决。望从这个观点出发,统筹一切。统筹的领导,由刘、陈、邓、粟、谭五同志组成一个总前委,可能时,开五人会议讨论重要问题,经常由刘、陈、邓三人为常委,临机处置一切,小平同志为总前委书记。”淮海战役总前委的成立为实现歼敌主力于徐州附近的决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推荐访问:革命战争 中国 大决战 战略 连载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