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浅谈中学生作文] 浅谈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及对策

    时间:2019-04-06 03:13:5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近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中发现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缺乏新鲜的写作素材;二是语言单调、枯燥乏味,没有文采;三是没有良好的书写态度;四是思想狭隘,生活阅历浅显。针对以上问题,我采用了不少有针对性的指导措施,终于摸索出一点自己认为比较可行的好方法,在此我将其简要做个介绍,与大家交流。
      一、学习借鉴,树立信心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模仿既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到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当然,不能机械地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描写时,很多同学写出人物的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难道这世界竟有这么多人长得如此相像?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这是我们老师所不愿看到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仿写,不是去约束他们的思维,让他们用一个固定模式来作文,而是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学习了《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后,可让学生学习文章中巧妙运用过渡句的特点,仿写《从教室到树林》;学习了《春》后,让学生学习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夏》。学生在进行模仿性写作时,创造性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
      二、立足生活,写有话说
      写作材料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叶圣陶曾指出:“咱们平时作文,总是为了平时需要。”而教师出题目让学生作文时,学生并没有作文的实际需要,只因为要他们练习作文,才出个题目让他们作。因此学生写作时总是抓头搔耳,愁眉苦脸。但是,这种练习又确乎必不可少,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要使日常的学习生活和一些活动更符合作文训练的需要,训练学生写观察日记不失为一个良策。通过全班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认识生活,练习表达,变被动作文为主动作文。我曾多次带领学生观察景色变化,让自然美去激发孩子们求知的欲望,写作的兴趣。有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收获的季节来了,玉米长出老爷爷的胡须。天空又长高了许多,好像登梯子也摸不到。树叶一片一片落在地上,告诉我们它要迎接雪花飘飘的冬天了。我爱秋天,爱这丰收的季节。”另有学生写得更为巧妙:“今天,我高兴地和老师来看雪。我将一小片落叶举在空中,只见雪宝宝们像小珍珠一样一粒一粒跑到上面排队。它们互相挤着取暖,不一会儿就融化了。漫天飞舞的小雪花淘气地钻进我的衣领中,真凉啊!我多想和它们交个朋友,可是,我还得回到学校上课。不过,小雪花,你别急,等我放假了,就可以和你们一起自由玩耍了。”这就是生活带给孩子们的感受、感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日记中,活动、观察、参与就是作文的源头活水。
      三、读写结合,培养语感
      《提高写作素养》一书中介绍过一个实验,只读不写或只写不读,提高写作能力的效果差不多,而又读又写则能使写作能力的提高事半功倍。只是读就大大有益于写作能力的提高,那么包括读在内的多途径的语文素养的培育,一定能使写作能力的发展水涨船高。语文素养的培养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方面:
      1.语言积累
      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学生才能准确生动地表达情意;相反,语言积累贫乏,写作时就会搜肠刮肚也无话语来表达。那么,怎样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呢?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有意识地积累,建立自己的词典,聚沙成塔。积累中要善于学习课文的语言材料,积累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段。语文课本在书前“说明”中指出:“多数课文后面介绍一则与课文有关的、有趣味的小知识等,以便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习的兴趣,学生随便读读。”许多的课文后面都有一段被学生称为“花边文学”的文字,这些语言知识的积累,可供学生在记叙文中展开纵横驰骋的联想,可供学生作为议论文的依据。
      一篇篇课文组成的语文书,本身就是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文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轶事、凡人琐事等都有涉足,只要作一番整理归类,不少内容都可作写作的材料,真所谓“就地取材”。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积累,要赋予语言生活气息,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语言要能大致理解它的意思,摘抄下来,用自己的话把喜欢的段落叙述出来,并注意运用语段中的一些词语。理解了的语言在记忆仓库中处于激活状态,才能文思如泉涌。
      2.生活积累
      生活中处处有写作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仅限于课堂上的冥思苦想,那只能是无源之水。我们除了要在课外积极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作文素材库,有效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外,还要指导学生深入生活,并能通过生活的表面现象看到深刻的本质。
      生活的一大内容是读书,从读书中汲取写作的材料,是一条被事实证明正确的道路。不少现代作家随身带着一个素材本,随手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为日后写作做好必要的准备。据说,清代的蒲松龄在自家门前专门设置了一个茶摊,欢迎过往客人前来饮茶休息,听他们讲(下转106页)(上接105页)奇闻轶事,为写作《聊斋志异》积累了大量的材料。这些生动的事例告诉我们,写作必须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有源头活水。另外,邻里纠纷、市井吵闹、街头巷尾、商场一隅、都市风情、田园野趣、大院清晨、夕阳西下……都可以成为写作材料。
      3.情感积累
      语文素养,不仅包括听说读写能力,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情者文之经。”情感是文章的经线,没有情感的文章苍白无力,也无法感动人。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写作中除了要有丰富的材料、语言的积累外,还必须有情感的积累。唐代诗人元稹说:“每公私感愤,道义激扬,朋友切磋,古今成败,日月迁逝,光景惨舒,山川盛世,风云景色,当花对酒,乐罢衰余,悲欢合散,之预疾痒穷身,悼怀惜逝,凡所对遇异于常者,则欲赋诗。”他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揭示了写作的心理体验:即在生活中每有情感“异于常者”,便抓住不放,便想写诗。他在多种生活景象中,无不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积累多了,写作时便能根据需要自然流淌,这样的文字是浸透了感情的文字,也是有生命的文字。
      平时观察的事物富于浓烈的情感,写作时就能情真意切,字字动心。只要作者情感的积累丰富,写作时自然情到笔至,妙笔生花。朱自清的《背影》写得感人至深,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作者真实地反映了父亲对儿子的真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深情。试想:如果没有浓浓的深情真爱,只怕很难写出如此优美动人的文字来。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效过程,我们如能在教学中适当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帮助学生逐步尝试、不断实践、摸索规律,才能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找到一份自己的成功所带来的快乐、甘甜和喜悦。

    推荐访问:浅谈 中学生作文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