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初中思想品德法律模块情境教学初探

    时间:2021-07-16 04:01:5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法律模块在整个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从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九年的实践出发,结合对本学科学科特点的思索以及其他同行的教学实践,试从法律模块内容分布及特点、实施情境教学的必要性和策略等方面进行初探。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法律模块 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8-0119-02
      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颁布以来,新课改在我国教育领域广泛开展,它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特别倡导教师要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所谓“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创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主题意义理解的情境。情境创设要有助于反映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联想,便于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改造,易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与顺应。初中思想品德课法律模块在整个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基于笔者从事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九年的实践,结合对本学科学科特点的思索以及其他同行的教学实践,试从法律模块内容分布及特点、实施情境教学的必要性和策略等方面进行初探。
      一、法律模块内容的分布及其特点
      初中思想品德课法律模块内容主要集中在八年级,七年级和九年级也有涉及,三个年级的内容衔接紧密而有层次。具体内容分布见下表:
      不同于一般的法律基础知识教材,考虑到初中生的身心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强化模块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初中思想品德课法律模块内容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从年级分布看,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模块内容每个年级都有涉及,分别对应新课程标准的主线设置:认识自我(七年级),我与他人和集体(八年级),我与国家和社会(九年级)。相对应的对学生的要求是:学法知法,权利与义务,法律与秩序。这样分年级分布是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真切体验,引发学生共鸣,有效感悟。
      第二,从编排逻辑看,循序渐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上表模块内容设置可看,七年级上册让学生从“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角度与法律初步接触,下册则让学生认识到法律与自己密切相关;八年级具体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人身权利、受教育权利与义务、经济权利、消费者权益等方面进行法律教育;九年级扩展到国家社会的角度进行法律教育。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取得更为有效的教学效果。
      第三,从呈现方式看,以例说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模块内容不是枯燥的法律基础知识的灌输,而是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生动的事例来体现基础法律条文、法律知识,将条文转化为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及现实生活相关的小事件,将理论内蕴于生活实例中,使枯燥深奥的法律知识变得浅显易懂。
      第四,从内容设置看,综合道德、心理健康、国情等方面。模块内容不是分门别类只从法律角度来进行法律教育,而是有机整合了道德、心理健康、国情等方面,从不同角度探讨同一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法律模块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逐年增高,向低龄化、团伙化发展的趋势。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就更应该加强对初中学生的法律教育,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成为知法、用法、守法、护法的合格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初中生,在心理上表现出独立意识的增强,但生活和学习中,往往难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态度;甚至做出一些违背道德、违反法律的事情。所以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法律教育。切忌一味的说教,而应善于设计教学内容,增加课堂的生动色彩,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发展智力能力,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法律模块情境教学的策略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注重教学的情感性、直观性
      多媒体是由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综合媒体等作用于人的各种感官媒体组成,可以存储、传递、处理和控制语言、文字、声音、图形等多种素材。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具有两项重要的教学功能。一方面,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和艺术性特点,可以使用它展现生动的图片、视频和优美的音乐把难以表达的德育转化为具体的、可以耳闻目睹的生动形象,增强政治课的感染力。这对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如笔者在《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一框题教学时播放了视频《灰色的震撼》。学生从中直观的感受到农民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让身在富裕地区的他们切身感受到在同一片蓝天下还有这些弱势群体的存在,社会还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这样学生带着强烈的情感进入课堂,对内化该知识内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活用角色扮演创设情境,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情境角色扮演是要求若干学生按照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情景分别扮演其中不同的角色,以便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气氛,使学生设身处地的去体验,理解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主题的要求。“ 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是深。 ”恰当地使用情境角色扮演,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能激发参与意识,培养多种能力,还能消除心理困扰,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体会来领悟课本知识。如在探讨“拾得他人遗失物不还违法吗”这个问题上,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角色扮演:赵亮、李强、王俊三位同學在上学路上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人民币三百多元,还有身份证、信用卡等。赵亮当即在原地喊起来:“谁丢了钱包?”李强急了:“喊什么喊,真傻!见者有份,我们把钱分了吧!”王俊则说:“千万不能这样做,拾获他人的遗失物不还是违法的。”课前布置学生相互合作,尝试查找“拾得他人遗失物不还究竟违不违法”相关法律规定。学生以极大的兴趣展开了调查研究,最后找到了答案:物权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民法通则第七十九条规定“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由于教师设置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或可能存在的情境,并进行了角色扮演,引起学生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由于法源于生活,贴近实际,因而对学生产生了特殊魅力,并引起心灵强烈的震撼。很多学生发出“不学法不知道,生活处处皆有法”的感慨。与此同时,也提高同学们的合作、交流、组织、策划能力。

    推荐访问:初探 情境 思想品德 模块 初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