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对1980年前后陈云大力提拔中青年干部思想研究

    时间:2021-07-11 16:04:4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在1980年前后的改革开放初期,陈云针对党内存在的干部老化现象,深邃地提出了大力提拔中青年干部的重要思想,这既是对我们党的历史发展经验深刻总结,又是对改革开放初期党员干部队伍状况和新的历史任务的积极应对,从党建组织方面保障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落实。这一思想提出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内容,在实践中产生了积极的历史作用,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给予我们诸多启示。
      关键词:1980年前后;陈云;中青年干部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3)03-85-05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陈云就以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和气度提出大力提拔中青年干部的思想,这个思想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其思想内涵非常丰富,在实践中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现实和历史影响,也给予我们诸多启示。
      一、陈云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大力提拔中青年干部思想的历史背景
      第一,大力提拔中青年干部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延安时期,陈云担任中央组织部长长达7年的时间,对于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目标做了很多工作,并有着自己的思考。如在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德才兼备”这一标准的理解上,陈云就认為,“使用干部的标准,概括起来有二:政治,能力。两者不能缺一,以政治为主。”[1]正是由于在这一时期,大力围绕党的政治任务和党建目标进行党的建设,我们党才能在艰难复杂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并建立起来一个能熟练运用“三大法宝”对敌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个时期党的各级干部都比较年轻,但战斗力却很强,党建工作积累下来了许多好的经验,其中大量发展和提拔中青年干部是重要的一条。陈云后来指出,“我们应该回顾一下,我们这些老干部还不是二三十岁就已经担负了重要工作?老干部都是经过青年时期的锻炼,才逐渐成为成熟的中年干部、老年干部。才干是锻炼出来的,并不是天生的。”[2]294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也很注意对中青年干部的培养,但后来由于“左”的思想的干扰,党的建设出现了失误,使得对中青年干部的提拔培养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第二,大力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是“文革”结束后的当务之急。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的领导干部都年轻,干部老化问题并没有凸显出来。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党中央曾提出了培养接班人问题,但没有能够很好地解决,后来又发生了10年“文化大革命”那样的长期全局性“左倾”错误,干部年轻化工作受到严重挫折。“文革”结束后,党的干部建设进行了正本清源的拨乱反正工作,一大批在“文革”中被提拔起来的造反起家的干部被撤换,大批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的老干部恢复工作。但这样一来,干部老化现象的问题就比较突出了。当时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普遍比“文化大革命”前增加15岁至20岁,比延安时期和新中国初期大得更多。正如邓小平所说:“多年来,我们没有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大胆提拔和放手使用比较年轻的有专业知识又有实际经验的人才。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的大批干部遭到林彪、‘四人帮’的迫害,干部工作遭到严重破坏。这就造成了现在各级领导人员普遍老化的状况。”[3]323我们党的老干部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能力,但是自然规律不可违背,中青年干部在为革命工作的精力和知识结构方面显得更有优势。
      陈云是“文革”结束后较早注意到干部老化问题的领导人之一。1979年3月,陈云担任国务院财经委员会主任,在他主持召开的国务院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陈云看着与会人员很有感慨,他指出:“30年来,变来变去,还是这些老人。”他还以自己为例提出“我们这些人都快要‘告老还乡’了,解放时,我四十五岁。那时,可以三班倒、四班倒,上午、下午开会,晚上同周总理谈,午夜去找毛主席,安排得满满的。现在我长时期只能工作两个半天,多了不行。如果还要那样干,无非是向‘八宝山’开快车就是了。我看是要有一些‘后排议员’,这些人参与讨论问题,参与决定大政方针的事。培养这样的人,我看很有必要。”[2]258同时,针对当时党的各级主要负责干部的老化问题,陈云于1981年5月指出:“现在省委、地委的主要负责同志多数是六十岁以上的干部,其中不少还是七十岁以上的干部,政府各部委的领导同志大体也一样。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抗日战争时期的干部。县委的主要负责同志多数是五十岁左右的干部[2]258。他很严肃地指出,“这些干部身负重任,都在党政军第一线工作,日夜操劳。这种状况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我国近十亿人口大国的繁重的领导工作。”因为“他们已经不能持久地工作,并且常常带病工作,时常因病住进医院。因积劳成疾而死亡的人越来越多,开追悼会的消息几乎每天都有。”[2]292党的各级领导主要负责干部的这种状态,对于“文革”结束后国家所正在进行的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等各项繁重的工作和任务,显然有些力不从心。
      需要指出的是,当时对于大力提拔中青年干部,有些老干部想不通,阻力不小。1981年3月,陈云在给全国政协副主席陆定一的一封信中这样认为:“如不在这一两年中提拔一批青年干部,则将是极大危险。”但他也估计到提拔中青年干部,“现在阻力很大,即使先进后出,也进不去”[4]246。正是由于看到干部老化问题的严重性和此项工作的复杂性,陈云在不同的场合反复强调大力提拔中青年干部的重要性。对此,他在1981年5月的讲话中,大声疾呼必须成千上万地提拔中青年干部,使我们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并强调这是老干部对革命事业应尽的责任。
      第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开放政治路线,急需大批“四化”干部。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确立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政治路线。围绕党的政治路线进行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党建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政治路线一旦确定,就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为这个路线工作奋斗。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也是一项全新的事业。这需要有大批具有开拓精神和锐意进取的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去引领和服务于这一事业。但是应当看到,老干部虽然工作经验丰富,但对于改革开放,特别是对外交往方面还是有很多局限的。中青年干部年富力强,对新事物接受比较快,对改革开放事业又具有很高的热情。提拔大批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确路线得以实施的根本保障。在1980年成立中共中央书记处之初,陈云就提出:“书记处和全党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在各级选择合格的年轻干部。这些被选进的人,党性要强,要有干劲,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还要培养一批技术干部到各级领导机关里来,这样才能搞四化。”[2]270同时,这个时期陈云提出大力提拔中青年干部,还有为党的事业选拔接班人的考虑。对此,他在1981年3月,给陆定一的信中明确指出:“但如果现在不提拔四十岁左右的青年干部在各种级别的岗位上参加工作,让他们在工作中取得经验,则接班问题就要成大问题”[4]486。

    推荐访问:中青年 提拔 年前 干部 思想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