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产业组织理论起源与发展

    时间:2021-07-08 12:00:2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与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关联理论等领域已经有较长研究历史不同,产业组织理论是产业经济学各领域中定型较晚的部分。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以贝恩1959年出版的《产业组织》一书为标志,迄今只有四十余年的历史。然而,从其产生和形成的渊源来看,最早萌芽于马歇尔的“生产要素理论”,奠基于张伯伦等人的“垄断竞争理论”,最终体系形成于贝恩等人的系统研究。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理论渊源
      
      1、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其1890年问世的名著《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论及生产要素时,在萨伊的劳动、资本和土地“生产三要素”学说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第四生产要素,即“组织”。马歇尔的经济理论隐含了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其具体体现不仅在于他最先提出了包括“组织”在内的首次四要素论和十分接近于“产业组织”的“工业组织”概念,而且还体现在其经济理论第一次触及了现代产业组织理论所关注的一些基本问题。首先,马歇尔的经济理论触及了垄断问题,并发现了被后人称之为“马歇尔冲突”的规模经济和垄断的弊病之间的矛盾,即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是垄断的发展,垄断反过来又会阻碍价格机制,扼杀自由竞争,使经济活动失去活力,破坏资源的合理分配。“马歇尔冲突”所提出的竞争的活力和规模经济之间的关系,正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其次,马歇尔的经济理论触及了产品差别、生产条件差异和广告费用不同等造成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垄断因素问题。尽管马歇尔所触及的产业组织的基本问题,只是散见于其庞大的经济学体系中,而且均未做出专题研究或明确的分析,但他的这些工作对后来者从事产业组织的研究具有极富价值的启迪,因而他被西方学者称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先驱。
      2、产业组织理论的奠基。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取代了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的影响体现得十分深刻,尤其是20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使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正统经济理论与现实的矛盾日益显现。1933年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琼·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几乎不约而同地同时问世。琼·罗宾逊探讨了垄断市场需求特征、垄断企业的成本、垄断企业的短期和长期均衡以及多厂垄断和双边垄断等。哈佛大学教授张伯伦在书中提出了垄断竞争的概念,分析了特定产业内的市场结构、价格、利润、广告和效率等的相互关系,提出了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集团及与之相关的厂商企业的关系问题,界定了 “产品差别”的内涵及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罗宾逊和张伯伦为分析产业组织提供了实践模拟基础,从不完全竞争出发研究市场结构和厂商行为的变异及绩效,从而对市场结构研究具有开创性,并直接推动产业组织理论向市场结构方向发展。
      3、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1940年克拉克发表了《论有效竞争的概念》一文。他认为不完全竞争存在的事实表明,长期均衡和短期均衡的实现条件是不协调的,这反映了市场竞争与实现规模经济的矛盾。而为了研究现实条件下缩小这种背离程度的方法和手段,就有必要明确有效竞争的概念。克拉克提出的“有效竞争理论”,对产业组织理论的深入发展和延伸以及理论体系的建立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产业组织理论可以分为两大派别:主流产业组织理论和非主流产业组织理论。主流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和新产业组织理论;非主流产业组织理论学派可分为芝加哥学派、新制度学派和新奥地利学派。
      (一)主流产业组织理论
      1、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哈佛学派的SCP范式。贝恩在1959年出版的《产业组织》一书,系统地提出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框架,标志着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形成。其两个主要标志是:(1)明确阐述了产业组织研究的目的和方法;(2)提出了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三个基本范畴: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并把这三个范畴和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的公共政策(即产业组织政策)联系起来,规范了产业组织理论的理论体系。科斯、威廉姆逊、谢勒等人在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补充完善,认为市场结构(S)决定企业的市场行为(C),企业的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P)。某一市场结构又取决于特定情况下市场供求的基本环境,从而形成了SCP框架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
      哈佛学派对于创建产业组织理论做出了很大贡献,并以其SCP分析框架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的正统学派。但必须看到,这种正统产业组织理论从理论基础到研究方式都还存在很多缺陷。(1)哈佛学派的微观理论基础仍是新古典主义,它假设所有企业都是以利润最大化为行为目标,而不管它是垄断企业还是完全竞争企业,也不管是经理控制的企业还是股东控制的企业。这种单一的目标假设忽视了因企业类型的差异带来的企业目标、进而企业行为的差异,从而把企业目标差异带来的多样化的企业行为均视为仅受市场结构(主要是集中度)决定的相对单一的企业行为。(2)SCP分析范式的静态与单向分析看不到本期的市场结构乃是上期企业行为的后果。(3)对市场结构的过分强调,使得正统产业组织理论无法将决定企业行为的其他因素(如企业内部产权、交易费用和信息成本的存在)纳入分析框架,限制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2、新产业组织学派。自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许多一流经济学家加入研究产业组织理论的行列,为产业组织理论研究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产业组织理论进入了“理论期”:理论模型取代统计分析来研究企业行为;强调市场行为而非强调市场结构,将市场结构视为内生变量,将市场的初始条件和市场行为视为外生变量,彼此之间不存在反馈线路;对社会福利问题的分析比较透彻、有所创新。由于他们对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较之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有许多新颖、独到之处,被称之为新产业组织理论,代表人物有考林、沃特森、鲍莫尔等人。一般认为,新产业组织理论仍是沿着SCP范式前进的,是对SCP范式的修订和补充。
      (二)非主流产业组织理论学派
      1、芝加哥学派。20世纪五十年代末,针对哈佛学派SCP范式的形成,美国其他大学对产业组织理论也展开研究,其中以芝加哥大学教授施蒂格勒、德姆塞茨、布罗曾、波斯纳等为代表的学者,在与哈佛学派争论中崛起,并逐步取得主流派地位,被称为“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用严格的经济理论(价格理论)进行分析,强调对理论的经验证明。针对SCP范式的单向因果关系,提出结构、行为、绩效三者之间应为双向因果关系,信奉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主张政府应该尽量减少对产业组织实施干预。芝加哥学派认为,市场绩效起着决定性作用,企业效率的不同导致不同的市场结构,高集中度的市场是高效率、低成本的结果,一个持续高利润率的产业完全可能是该产业中企业高效经营所致,否则会招致其他企业大量进入而降低利润率。只要市场绩效良好,即使市场是垄断或是寡占的,政府没有必要进行干预。施蒂格勒重新对进入壁垒加以定义,即新进入企业必须负担、而老企业不需负担的成本,因而实际中几乎不存在真正的进入壁垒。施蒂格勒等人还通过对电力、通讯、交通运输等产业的实证研究,检验了政府规制的实际效果——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产生不良影响(政府管制失败)。因此,芝加哥学派提倡政府应放松规制、少干预市场,以利于市场自由竞争,通过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来提高生产活动的效率,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消费者福利最大化。

    推荐访问:起源 理论 组织 产业 发展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