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苏共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失败原因探析

    时间:2021-06-19 08:02:1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苏共是极其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的政党,但由于苏共自身的渐次蜕化和言行不一,无视客观世界的变化,一味教条式的强行灌输,以致爱国主义教育徒具形式、没有实际效果,最后只能归于失败。
      关键词:苏联共产党; 爱国主义教育; 失败原因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0)04-0086-04
      
      纵观苏共执政74年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苏共是极其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政党,这项工作抓得既严且紧。既然如此,苏共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又为何以失败告终呢?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但是,主要原因是苏共自身的言行不一,理论与实践脱节,爱国主义教育徒具形式、没有实际效果,教育环境恶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只针对别人、不要求自己,等等。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必定会走向失败。
      
      一、在理论政策层面上苏共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
      
      苏共是高度重视对其国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政党。从其建党开始,直到最后败亡,应该说苏共对国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项工作从来没有放松过。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针对刚刚建立起来的苏维埃共和国内受反革命势力的猖狂反扑和破坏,外受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和意识形态上的肆无忌惮的反苏、反共宣传的客观现实,反复强调爱国主义教育要明确“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是摆在第一位的任务。”[1]他号召人民“要时刻戒备,要像保护眼珠一样保护我们国家和我们红军的防御能力。”[2]在列宁看来,爱国主义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使他们有本领战胜谎言和偏见,能够帮助劳动群众战胜旧秩序,建设一个没有资本家、没有剥削者、没有地主的国家”[3]。
      斯大林继续把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视为极其重要的事情来抓。他指出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应该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苏共中央委员会的各项决议、党和国家的当前任务、发展目标等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以自觉遵守和维护党的团结为前提。尤其是在战争期间,为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热情,各种文学艺术形式都被动员了起来。战前搁笔沉默多年的作家和诗人又拿起笔,开始发表热情洋溢的爱国主义作品。”[4]为了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以斯大林为首的苏共“教育群众具有对社会责任的高度自觉精神,关心国家利益,对敌人不妥协……。国家、党、人民的利益就是每个苏维埃人的切身利益。对每个人说来,在国家、社会事业中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什么局外的、‘无关’的东西,因此他应该严格地去消除缺点。一个热爱祖国的真正爱国者、一个苏维埃人是为了祖国的利益而生存的。为自己祖国、为祖国的光荣、荣誉、强盛而感到自豪,这是每个苏维埃人所具有的情感”[5],是苏联人民“对自己的社会主义祖国和共产党的忠诚,愿把一切力量,必要时,愿把生命献给可爱的祖国”[6]。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共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是在批判个人崇拜、“解冻”思潮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起的社会背景之下进行的。在赫鲁晓夫看来,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对人民群众进行责任感教育,主要是培养人民群众的责任心,把人民“培养成自觉的人,培养成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烈的爱国主义者。”[7]这一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突破了斯大林时期的模式化做法,比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拿事实说话,反对空洞的说教和强硬的灌输。这正如赫鲁晓夫所指出的“人民是否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是否热爱共产党,是否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不是靠教育和宣传,而是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靠实实在在地体现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优越性上面。”[8]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既是苏联由盛转衰的时期,也是“苏联走向衰亡的关键性转折时期”[9],还是各种矛盾不断积聚的时期。为改变这一客观现实,勃列日涅夫提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改变这一现状的必要措施之一。他指出:“党有权自豪的是,它用对共产主义伟大理想无限忠忱的精神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人。”[10]随后,苏共中央颁布了《苏联和各加盟共和国国民教育立法纲要》,该文件明确规定苏联高校要“培养大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共产主义觉悟,有文化,有社會主义、国际主义和苏维埃爱国主义精神,有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决心”[11]。尤其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和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过去是,现在仍是培养苏维埃人的科学世界观,无限忠于党的事业和共产主义理想,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思想。”[12]
      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共爱国主义教育是以“公开性”、“民主化”、“多元化”、“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改革的背景下开展的。因而,这一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是以积极配合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为己任,是以是否倡导改革、是否配合改革、是否支持改革作为评价是否爱国、是否爱党的主要标尺之一的。
      此外,在苏共历史上,苏共中央关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纲要、决议、文件多如牛毛。当时苏联的教育家、党政工作人员写了很多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方面的专著、论文、写实报告。如教育家伊万诺夫的《竭力提高革命警惕性是苏联人民最重要的义务》、古巴诺夫的《苏维埃爱国主义是为共产主义而斗争的伟大力量》、凯洛夫的《苏联的爱国主义教育及其经验》、苏霍姆林斯基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等。数十年来,苏共在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方面不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有理论作支撑、有政策作引导、有法规作保障。可见,苏共在理论政策层面所做的工作是极其周密、细致的。
      
      二、在实际作为层面上苏共逐渐背离自己的理论和政策
      
      在苏共的会议、文件、纲要、报刊、杂志、书籍等资料中,苏共被描绘成是最光明、最先进的东西的化身,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政党。直至戈尔巴乔夫执政前期,苏共一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然而,在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期,为促使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逐渐把“公开性”、“民主化”、“多元化”、“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为了让这一指导思想深入人心,他们把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说成是集权的、专横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极权社会主义”。为了强化这种认识,不遗余力的诋毁社会主义制度,宣称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垄断制度。其表现“在政治上,共产党的领导,造成共产党‘对政权的霸占’;经济上,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统治地位,排除了人们对所有制的自由选择;思想上,马克思列宁主义起指导作用,妨碍了‘吸收先进思想’。”[13]“为了消除极权,实现民主,必须根本改变苏联的社会制度,结束苏共在一切领域的权利‘垄断’,推行多党制,实行自由选举、议会民主。”[14]苏共指导思想的变化扰乱了人们的思想,让人们无所适从。面对党的指导思想的自我颠覆,苏联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陷入了无所适从的窘迫处境。
      至于说苏共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政党,苏共自身表现出的言行不一、不以身作则、甚至是完全背离自己的理论和政策的做法使得爱国主义教育很难自圆其说。列宁一再强调苏共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政党,因此,一定要警觉党员干部以权谋私腐败现象的出现。在1922年召开的俄共十一大上,要求对党的干部“个人发财企图必须无情地加以制止”,决不允许把入党看作向人民谋取地位、待遇的手段。也正是苏共早年的这些做法赢得了群众的支持、拥护和爱戴。
      然而,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以后,苏共逐渐背离了自己作为人民利益代表的诺言,日渐腐败,在社会上逐渐形成了官僚特权阶层。尤其是到了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这一阶层的人数越来越多。据有关资料估计,“当时这个阶层大约有50~70万人,加上他们的亲属,共有300万人之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5%。”[15]官僚特权阶层的腐败侵占了人民群众的资源,社会上出现了人民“公仆”享受特权,生活奢靡堕落,而群众却要排队购物、生活艰难的情况。这些现象的存在,加深了苏共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威信日益下降,使得苏联人民对党、对社会主义制度、对国家有了诸多的不满,他们不再相信党是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的,而是为当权者谋利益的,人们大众对党的这些看法势必会使得一些成年人对社会问题表现冷漠,对工作缺乏热情;使得青年人对政治问题漠不关心,对国家历史不感兴趣;苏共“丧失了在青年一代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已不再是青年一代崇尚和追随的核心;相反,苏共领导干部被青年一代当作享受特权、养尊处优、惯于说大话和空话、不学无术等等的代名词。”[16]此外,“在青年一代的心目中,苏共是脱离群众、背离时代发展方向的官僚集团。”[17]苏共这一背离自己理论和政策的做法使得国家凝聚力下降,人们对党、对国家若即若离,不再把党和国家视为自己的第一责任。

    推荐访问:探析 爱国主义 教育工作 失败 原因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