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价值诉求

    时间:2021-06-09 12:00:5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对河南省14所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表明,当前行政管理的专业课程存在着设置取向不明、课程结构失衡、课程门类庞杂等问题;依据对比研究结果和借鉴综合大学专业课程设置模式,可从学科文化、社会需求、学生发展等角度来重塑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行政管理;课程设置;专业主干课程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6-032-03
      
      从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行政管理专业列入管理学公共管理类以来,全国已有3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相关专业[1],呈现了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但对于“行政管理”的基本范畴及概念仍有许多争议,这些争议主要集中表现在行政管理与私域管理、公共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各自研究领域的区别与关联上。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不管是从学科专业建设的诉求上,还是从社会发展、学生发展对课程的需求上,都需进一步地梳理,从而突出专业发展的方向性和学生就业的适用性。
      
      一、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
      
      国家教育部本科专业规范中要求行政管理专业应致力于培养“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但是这种表述对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所要达到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要求地十分模糊,对行政管理人才的特色以及培养目标的规定有泛管理之倾向。
      以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设置的专业主干课程②有24门[2]。有的学者从学科的角度对这些课程进行划分归纳,分成“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行政学”五类法[2],或者分成“政治学类、管理学基础类、公共行政类、公共政策分析类、法学类、基本技能类”六类法[3];体现了对行政管理不同的研究视角,即“政治取向、管理取向、法律取向[4]”、经济取向等。
      为了讨论的统一与方便,本研究依据2011年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5],把专业主干课程按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的区别划分到管理学、法学、经济学之中(见表1)。另外,在表1中除了国家主管部门规定24门专业主干课程外,增加了调查对象自设的专业课程。
      
      二、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对比分析
      
      地处河南省的高校共有33所,有14所高校开设了行政管理专业,行政管理专业成为了各高校专业建设的一个新方向,但并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在已经开设行政管理专业的院校间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主干课程的比例结构失调
      “行政管理学课程体系应体现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取向……注重与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紧密地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与渗透。”[6]但各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并不是将各学科的专业课程简单地罗列叠加,从国家主管部门规定的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看,交叉前沿学科课程乏善可陈。
      1.政治学类的课程比重过高
      政治学类的课程有13门之多,占到24门专业主干课程一半以上,达到54.17%。这种课程设置反映出行政管理在教育界的政治学倾向仍是行政管理专业取向的主体。究其原因,一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将原属于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的行政学专业归入公共管理学科之中,并更名为“行政管理”的“行政因素”;二是高校自身充裕的政治学师资“转化分流”所致,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发展历史仅十多年的历史,培养的专业师资数量本身不多,很多师资来源于其他学科特别是政治学科。但行政管理专业的政治学倾向仍然停留在“政治与行政”的二分论上,远远落后于当今政府的实践与变革。
      2.管理学类、法学类、社会学类、经济学类课程较少
      从表1中可以看出管理学类课程(6门)、法学类课程(2门)、社会学类课程(2门)、经济学类课程(1门);分别占24门专业主干课程的25%、8.33%、8.33%、4.17%。其中,管理学类的课程比例适中,这是“公共行政向公共管理”的学科转向在课程中的体现;而法学类、社会学类、经济学类课程较少,则说明行政管理专业的法律取向、经济取向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与新公共行政学“更多地关注社会公平问题和有关价值问题”、新公共管理学倡导的“把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和市场激励结构引入公共部门和公共服务之中”[7]等观念有较大出入,也与政府部门需要大批熟悉法律和经济的应用型人才的现实需求不符。
      3.课程间缺乏必要的链接与融合
      一是开设的课程界限明显,仅有“办公自动化、行政管理学、政府公共关系学、行政法学、政府经济学”5门课程可以算为两门以上的学科交叉课程;二是一些课程的开设过于突兀,如“政府经济学、公共政策分析”必须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础[3],但是目前国内行政管理专业基本上都没有开设这两门基础课。行政管理的专业主干课程更像是各学科专业课程的堆砌,没有形成自身专业课程的核心体系。
      (二)专业主干课程的开设各自为政
      虽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24门专业主干课程存在着许多争议,但也为各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的开设提供了指导和参照。调查的14所高校在此基础上,着力突出了各自课程与专业建设特色,但仍有待调整、发展和完善。
      1.专业主干课程设置的的共同性多于自主性
      虽然调查的高校没有一所院校开设了全部的24门专业主干课程,但各高校开设的课程基本是依托其而进行选择的(见表1)。其中都没有开设的课程有2门,有11门普及率为50-100%,这说明行政管理本科课程设置的共同性确实较大。
      其次,各高校都没有完全遵循国家规定的课程体系,表现了一定的自主性。比如法学导论与公共课法律概论相同,被绝大多数高校从专业主干课程中剔除;此外,在规定的24门课程之外,还有5门课程被部分高校作为专业课程而开设。
      2.开设的原理类课程多于应用性课程
      “目前国内行政管理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偏重基本知识而轻智能的传授”[8],专业主干课程本身多以“XX学或原理”的形式而存在,基础理论性课程过多,实务应用性课程过少,无法满足“行政管理专业由学术型向应用型的转变 [9]”。
      在开设的课程中,应用性的课程仅限于“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行政案例分析、行政公文写作、社会调查与统计”6门课程,且其中的4门课程开设率低于30%,即便如此,这些应用性课程的教学多是从课本出发,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明显缺乏必要的实践性、应用性教学环节。
      3.专业主干课程的特色方向与完整性冲突
      调查的14所院校没有任何两所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完全一样的,但也没有一所院校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超过20门。各高校在探索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仍处于初步的摸索阶段,突出表现在:①开设重复课程,有5所院校在开设“组织行为学、政府经济学、电子政务、中国政治制度”4门课程的同时,又开设了内容无多大差异的相近课程“管理心理学、公共经济学、办公自动化、中国政府与政治”;②对课程的认识偏颇,比如像信息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政府关系学和国家公务员概论等课程应该说都很重要,而且其中一些课程还会越来越重要,但由于大多数院系对它们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师资缺陷,致使它们在这些院校中的普及率只在30%左右;③自设课程方向不明,自主课程的开设率均在30%以下,且多是为专业课程学习而开设的基础补习课,有为增加课时量或为人设课的随意性,难以体现出课程的专业方向。

    推荐访问:诉求 行政管理 课程设置 价值 专业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