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漳州辛亥光复中“学生军”翘楚

    时间:2021-06-06 04:00:4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out/sout201202/sout20120212-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out/sout201202/sout20120212-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out/sout201202/sout20120212-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out/sout201202/sout20120212-4-l.jpg
       核心人物:林有壬(1890—1976年),一名坤仔,字源真,龙溪县登科洲人(今龙文区朝阳镇登科村顶社),家住漳州东门街元魁庙隔壁(暨市新华东路177号。1999年旧城改造被拆迁,今为漳州市都市妇产医院)。1903年,考中秀才。嗣后进入汀漳龙师范学堂学习。期间适逢漳州辛亥光复,他任学生军队长,担负临时维持社会秩序任务。不久,南渡马来西亚,创办华侨学校。1915年秋返漳,创建龙溪县立第一女子小学。1918年出版《南洋实地调查录》。次年,被选送留法勤工俭学,获普鲁士大学法学院经济学硕士。1924年回国,任福建省立第八中学校长。不久,任福建省财政厅秘书,兼《福建财政月刊》总编辑。1932年以国务侨务委员会委员身份兼任暨南大学南洋研究委员会委员。1942年任福州市筹备处处长。1945年任哈尔滨市民政局局长。1947年任台湾省民政厅副厅长。随即,返乡参加龙溪县国大代表选举。1948年11月以第二高票落选,后递补当选国大代表。嗣后,携带家眷赴台团聚。1950年当选为台湾省会计公会理事。1966年连续担任第一、二届龙溪同乡会理事长。1976年病逝于台北,享年86岁。
      一、辛亥光复中的学生军翘楚
      ——林有壬与漳州辛亥光复
      林有壬自幼博闻多识,聪颖好学,勤于思考,素有“神童”之美誉。13岁时考上县秀才(与其父林德飞同年参加秀才考试,时与考人员竞达七千人,龙溪县却只限(秀才)32名,林有壬名列第九,林德飞名列十六,父子同榜),一时传为佳话。可当人们为此向他道贺时,他却心事重重地说,“国家至此,吾有何喜?”一副忧国忧民的形象呼之欲出,小小年纪便表现出了非凡的理想抱负。及至考进汀漳龙师范学堂,他便偷阅朝廷禁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猛回头》等,大胆接受革命思想的洗礼,同时,不时与进步同学一起探讨民主共和思想,尤其在汀漳龙道尹文案兼任汀漳龙师范教习宋善庆老师(时为同盟会秘密会员)教育和熏陶下,他的思想更为成熟,革命热情更为高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枪声,传到漳州后,血气方刚的他(时年21岁)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兴奋心情,闻风而起,积极响应宋善庆老师号召,参与了1911年11月漳州辛亥光复活动,从而在其人生华章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11年11月10日晚,在汀漳龙道教习宋善庆带领下,林有壬等几位汀漳龙师范学生与朱润卿、陈清福等同盟会员一起,突然冲入汀漳龙兵备道尹(简称道台)何成浩家,晓以大义,策其反正,并申明若执迷不悟,必如飞蛾扑火。随同的陈清福举起铁烟罐佯称手榴弹,厉声吓喊:“道台若不悬崖勒马,此物无情。”眼见大势已去,何成浩表示同意反正,于是连夜举家逃走。朱润卿则携带伪装炸弹威胁狱吏开监尽释囚犯,从而揭开了漳州光复的帷幕。
      光复后,鉴于当前社会混乱状况,林有壬等在内的汀漳龙师范学堂学生及附属小学高年级学生数百人又在宋善庆老师带领下,成立了学生军(枪械主要由宋善庆老师负责向道署借取),担负维护临时社会治安任务,以辅助地方军警,虽说装备不完善,士气却极其高涨。这些学生因长期深受宋善庆及其漳州同盟会的影响,富有革命思想和热情,故参与革命十分积极投入。
      当时,学生军计一大队,分若干小队,领队者为林有壬、邱仁和、曾紫垣、杨鸿逵、陈济舟等,都是师范戊、乙两班的学生;而张金波、朱自楫、苏鹤年、林春元、管奋庸等,均系附小高年级生。同时,县第一高级小学堂学生陈铸(即陈寿西)、陈畴(即陈寿田)两兄弟,受县商会长陈廷佐的委托,也结合其同学潘澄峨、孙绍武、柯文钦、包国材、张厚坤等组织了“警察队”,但仅在光复初期维持地方秩序之责,旋即解散。后陈铸、潘澄峨、王兆庸和黄朴庵、管奋庸、郑祥鸾等,以参与光复有功,经省财政厅长陈之磷(即陈芷汀,漳州城东坂后街人。1911年福州光复后,福建省成立都督府。陈之磷出任第一任财政司长,后财政司改称财政厅,陈之磷为第一任厅长。)的介绍,分别被送入省陆军小学和马江海军学校肄业。应当说,林有壬等率领的学生军及学生警察在非常时期的非常行为,对维护漳州社会治安起到一定作用,功不可没。(摘引《漳州文史资料》第15辑—宋善庆在漳州、黄花岗之役生还志士—许赞元)这也是漳州辛亥光复的一大特色。
      二、兴办女校,开风气之先
      ——林有壬与龙溪县立第一女子小学
      汀漳龙师范学堂毕业后,林有壬即被聘为东区小学(今巷口小学前身。1919年改称东华实验小学,1942年改称丹霞镇第一中心国民学校)教员。不久,应马来西亚槟城侨胞之请,前往创办华侨学校。其教职即由该校聘蔡振鹏、包国材充实。(注:《漳州文史资料》第15辑--《光复后的漳州教育》柯渊深、吴璟芝)这次南洋之行,为他此后致力于华侨事务埋下了伏笔。1915年秋返漳,24岁青年才俊林有壬担任了《龙溪教育月刊》主编。此间,他代表龙溪教育会考察全国教育,同时根据考察情况,结合龙溪县教育实际,拟具出《兴革意见书》供全县采择。为振兴龙溪文化事业,尤其是女子教育作了大量的有益工作。
      旧时,私人办的新式教育尚不多见,更何况是女子办学。再有中国传统上不主张女子接受教育,“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尊女卑”等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因此近代之前始终没有正式的女子教育机构,形成“女子无学”状态。少数女人通过家长或者上门塾师接受一定的教育。中国历史上的女诗人李清照,或者像慈禧太后那样的女政治家,是通过自学完成自身的教育。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教会把女子教育带进中国。清末新政开始之后,开办女学,形成社会风气。辛亥风潮,整个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化,女性解放更是首当其冲。
      1892年2月6日,在漳州府辖下的漳浦县养正女校附设蒙养院开学,招收4岁至6岁女单及孤儿院适龄女童入学,为全国近代幼儿教育之先声。(见《漳州志:大事纪》)应该说,幼儿女子教育虽然较早,但收效却甚微,相反,出现了停滞、倒退现象。漳州辛亥光复后,由于外来各类新思潮的影响,给当时社会以极大冲击。于此时(1916、1917年期间),林有壬受命创办龙溪县立第一女子小学,难度相对较大。虽说漳属县城已有教会女子学校,但公立女子学校尚属首次,因而存有疑虑。所以,一开始,阻力不小,进展也较为缓慢。不过他事必躬亲,迎难而上,不遗余力地开展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冲破旧有传统封建思想的观念束缚,树立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女性教育观,从而为女子学校的兴办打下了坚实基础。
      1918年陈炯明入漳后,倡行(护法区所属各县)“一乡一校”举措,特别是创办各类女子学校,更是把闽南地区的教育推向了一个高潮。据1920年4月13日上海《民国日报》报载:“以龙溪一邑而论,本年(1920年)增加国民学校47所,高等小学及乙种农业5所,添办工读学校1所,女子师范讲习所、女子工读学校各1所,又设立半夜校90余所”,“学生数约12000余人,较去年约增加3倍”,基本达到“人不失学,学以致用”的目的。从中可以看出,林有壬创办的县立女子小学,已初见成效,深入人心,同时也为陈炯明在漳兴办女子师范讲习所、女子工读学校、女子中学等等创造了良好条件。
      创办女子学校,其意义不仅在于培养了漳州新型的知识女性,同时也是对旧社会传统“男尊女卑”封建陋习的挑战,更是对闽南地区女性一大精神上的解放。虽然说,林有壬所作的努力是有限的,但其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却是不可忽视的。这些不但可从他身体力行,让其所有女儿接受教育的表现得到有力印证,(其共有六女,除一人操家外,其余都入校求学,学有所成。),而且也可从全府县各地公立女子学校纷纷创办窥见一斑。
      与此同时,在致力于地方文化教育建设的闲暇之余,他也十分关注国外地学动态。为此,他翻译了大量国外地理学文章,刊载在国内著名《地学杂志》上,共有16篇之多。如《述测地学进步之状况》(1916年)、《墨西哥之地形(续)》(1917年)、《喇嘛教之研究》(1917年)、《述联合国在德领阿非利加殖民地之作战始末》(1918年)、《英国都市之分配》(1918年)等等(见附件一),为我国地学研究作出了一定贡献。从中可以看出,他不但具有丰富的阅历,而且学术涉猎广泛,功底深厚,而这也是他被遴选为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地学杂志》统计,该刊前后发表各类翻译文章230多篇,前后作者达540多人,这里不仅有日本地学学者的译作,如石井万次郎、佐藤传藏、井上禧之助、山根新次、野田、桥本欣五郎、白鸟库吉、山琦直方等,而且也有西方地学专家的名著,如亨廷顿(当时译为汉丁顿)的《文明与气候》、《人生地理学》,开尔底和霍华茨的《地理学史》,纽毕金的《近代地理学》和《大英百科全书》(第11版)的地理条目等,更有国内知名人士和著名学者的文章或译作。如张相文、苏莘、陶懋立、陶亚民、张星烺、武同举、林有壬、章鸿钊、林传甲、白眉初、翁文灏、姚存吾、刘仲仁、章太炎、张謇、邝荣光、邹代钧、宋教仁、梁启超、王桐龄、聂崇歧、谢家荣、李春昱、谭锡畴、王恒升、丁道衡、竺可桢、徐炳昶、谭其骧、朱士嘉、张鸿翔、盛叙功、李长傅、张印堂、黄国璋、萧廷奎、王钧衡、殷祖英、李宪之、王成祖、王成敬、王益崖、邹豹君、张护恩等等。他们为积极传播近代地理学知识,锻炼和培养一批地理学研究人材,促进中国地理学的成长与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推荐访问:漳州 翘楚 光复 学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