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试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产生和形成的历史必然性

    时间:2021-06-02 08:00:1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中国特色政党制度 历史必然性 必然要求
      中图分类号:D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208-02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①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同民主党派的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国的基本的政党制度。它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性。
      人类社会任何一种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产生和形成,都不是偶然的,而有着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指出:“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个民主党派智慧的结晶。”②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反对封建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是近代中国人民的两大基本任务。由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先天不足,难以承担起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重任。
      辛亥革命后,各种政治力量模仿西方政党的框架,试图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多党议会政治模式,搞政党内阁,议会制度外来模式,“一时间形形色色的大小政党达300多个。”③这些党派以西方政治制度为楷模,醉心于议会竞选,各种拉票贿选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为争权夺利而彼此倾轧。这些党派有的鼓吹无政府主义,宣传“无国家、无家庭、无宗教”的三无主义;有的实行经济平均,消除阶级界限;有的拥护孙中山;有的支持袁世凯;有的主张恢复清室;有的在政治上摇摆不定,真可谓党派林立,政见骇异,似乎有点多党政治的形式。但中国的事情并没有办好,而是纷争不断,战祸频繁。以宋教仁为代表的国民党,试图在中国搞西方的多党制,使尽浑身解数,终使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从1912年12月至1913年2月,经过2个月的激烈争逐,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得大胜。在众、参两院852个议席中,国民党得392个席,占45.4%;共和党、民主党、统一党三党合计占224席,占25.9%;其他党派和派别占28.5%。”④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得大胜,使其成为国会中的第一大党。然而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做着“皇帝梦”的袁世凯阴谋暗杀了年仅31岁的宋教仁,解散国民党,取消国会,象征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国会被袁世凯彻底摧毁,资产阶级政党所热切向往的政党政治也随之解散。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成为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党。1928年,蒋介石将孙中山的“以党治国”即以国民党的联俄、联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治理国家的理论歪曲为排除其他政党参与的国民党一党独揽的“一党治国”,实行国民党专政的政治模式。国民党对内极力排斥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并以军事围剿加特务手段对共产党、民主党派和进步人士实行监视、殴打、逮捕等迫害和镇压。在蒋介石后训政时期,不但没有训练国民参政,反而不断强化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统治,提出了“一个政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口号。在抗战期间,国民党确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方针,悍然发动全国内战,妄图维持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地位。蒋介石的反动统治遭到了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和一切进步力量,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长期不懈的英勇斗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国民党一党专政模式的结束。
      历史证明了西方的多党制和国民党一党专制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的斗争中产生和形成的,是党领导中国人民长期奋斗中政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举,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刻体现。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登上历史舞台,深刻分析和把握社会各阶级的特点,认识到农民阶级是自己最可靠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是可靠的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是同盟军。中国近代这种多阶级、多阶层的社会结构,是中国多个现代政党产生的国情背景和社会基础,而这些阶级力量的组合、联盟,又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产生的社会背景。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积极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成为中国最坚决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产阶级、反国民党一党独裁统治的强大政治力量,成为中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中流砥柱,成为中国人民前所未有的领导力量,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争权”的正确道路,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我国各民主党派当时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同这些阶级、阶层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由于阶级、阶层力量的薄弱,具有软弱性和散漫性的弱点,各民主党派从自己的斗争经历中认识到,要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就必须向工人阶级寻求合作。正如周恩来所言:“这种历史条件,使中国的民主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能够在民主革命时期逐步在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对立斗争中,选择了共产党。”⑤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了巩固、扩大统一战线,积极争取具有民主进步向的各派政治力量支持与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是建立在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目标相一致的基础之上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是一种‘没有成文纲领,只是遇事协商’,道义承偌比重颇大的‘东方形式’的合作”,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曾指出:“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⑥“而在抗日根据地建立的‘三三制’政权,就是政治民主化的演练,也是未来多党合作制度的雏形。”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作了大量工作积极争取民主人士共同创建新中国。1948年,各民主党派积极响应党中央于4月30日发布的《“五 .一”劳动节口号》,表示愿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建立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说:“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现在中国第一次在我党领导之下的政治协商会议即将召开,民主联合政府即将成立,革命即将在全国胜利,全党对于这个问题必须有认真的检讨和正确的认识,必须反对右的迁就主义和‘左’的关门主义和敷衍主义两种倾向,而是采取完全正确的态度。”⑦
      1949年9月21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中南海隆重开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形成。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一道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民主建国会黄炎培在发言中把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比喻为一座新的大厦,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民主阶级,是支撑这所大厦的一根根柱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资产阶级和爱国民主分子组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建筑这所大厦的‘钢筋水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大厦的基础;大厦最高的顶尖上边,飘扬着一面大旗,上面写的是‘新民主主义’;大厦有五个大门,每个大门写着两个大字: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⑧

    推荐访问:必然性 政党 中国 试论 特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