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论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十大军事原则”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贡献

    时间:2021-05-25 20:04:4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十大军事原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军事家,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在正确认识中国革命战争的基本特点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对我军作战指导原则进行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总结。以彭德怀、贺龙、粟裕、罗荣桓、曾中生等为代表的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其光辉的革命生涯中,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战略思想,并以多年的战争实践和指挥战斗、战役作战经验,为毛泽东十大军事原则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为十大军事原则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 十大军事原则 历史贡献
      
       “十大军事原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内外敌人长期作战所积累的正反两方面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结晶。它集中阐明了建立在人民战争基础上的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战术,在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彭德怀、贺龙、粟裕、罗荣桓、曾中生等为代表的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其光辉的革命生涯中,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战略思想,并以他们多年的战争实践和指挥战斗、战役作战经验,为毛泽东十大军事原则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丰富了毛泽东十大军事原则的战略思想内容,为完善和发展这一战略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是毛泽东对我军选择对象所规定的一条基本原则,其根本点就是先打弱敌,再打强敌
       井冈山斗争时期,彭德怀在《关于平江暴动前后情况和经验教训》(1929年10月)中提出的红军游击战术就体现了“先打弱敌,后打强敌”的思想。他指出:“在各地革命势力发展未平衡,离全国范围总暴动期间尚远的时候,红军唯一的良好战术,即是力避硬战,打破恃险死守,以避实就虚,专击小敌为上策。”
       贺龙在《湘鄂西前敌委员会给中央的报告》(1929年9月)中也指出:“我们的战术,也同朱、毛方面红军所指示的军事原则一样,我们对于此一重大的军事,决不冒险,当视敌我力量,斟酌或进或退,自当随机应变。”
       毛泽东在1936年12月写下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提出了“捡弱的打”和“避强打弱”的思想,强调“捡弱的打”的重要意义,认为这是“弱军战胜强军的一个必要条件”。同一时期,彭德怀、贺龙、粟裕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过程中,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创造性地应用、丰富和发展了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的军事原则。
       彭德怀于1937年11月所作的《争取持久抗战胜利的几个先决问题》中提出了“战略上以少胜多,战役上以多胜少”思想。他认为:“中国陆军在数量上比任何国家都要多,比日本更要多好几倍,但在质的方面却不如人,特别在技术方面相差很远。所以在战略方面,我们还是以弱抗强;然而,在战役或战术方面,我们必须求得以强攻弱,即使在战役上自己的力量小于敌人,也要求得从战术上来解决以多胜少的问题。”
       1939年10月,彭德怀所作的《进入新阶段的华北战争》中对战争的目的、战术指挥原则和具体突击方面进行了概述,使毛泽东这一军事思想更加具体化。
       同样,粟裕在1938年1月所写的《游击战术讲授提纲》中提出的游击队动作要领也体现并发展了“先打弱敌,再打强敌”的思想和理论,其内容包括有:“敌大我避,敌小我欺;应该极尽欺诈的能事,以迷惑敌人。”他在1941年上旬所著的《由正规战转变为游击战的一些问题》中,进一步归纳了战术原则的转变:“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大我避,敌小我欺,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也是对毛泽东井冈山斗争时期提出的“十六字诀”的坚持和发展,同样体现了先打弱敌,后打强敌的思想。
       在随后的革命战争中粟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思想,他在《二旅移至苏南后的斗争方针》中致电时指出:在作战指导上,“应集中打击弱小的土顽,不打击最强的顽军”。在《苏中反“淸乡”斗争》中致电时强调,“我一、二、三各分区应即向其留守部队作猛烈进攻,歼灭其薄弱与重要部队,以动摇其军心,使其不敢摧残我四分区”。在《挺进苏浙皖和天目山战役》中致电时强调,“但目前顽方兵力仍优于我,不宜与之作正面决战,更不宜让其靠拢后再出击”。上述的种种都表明粟裕在战争实践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坚持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这一思想,同时粟裕以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丰富的治军经验,为毛泽东这一军事原则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正是由于毛泽东和包括湘籍无产阶级在内的广大革命家的共同努力与经验总结,毛泽东于《目前我们的形势与我们的任务》一文中,将这一作战原则作为“十大军事原则”的第1条正式提出来了。
       二、“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是毛泽东为我军正确选择作战主要目标以及如何处理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与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关系所规定的一条基本原则
       在指导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伟大斗争中,彭德怀、贺龙、粟裕、罗荣桓就自身不断积累的实践经验,先后丰富和发展了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这一军事原则。
       土地革命斗争时期,贺龙在指挥作战过程中坚持不死守一城一地的军事原则。他经常教育部队,打仗决不能同敌人硬打硬拼,要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作为主要目的,要“像下象棋,卒子过了河,总要想办法啃掉几个敌人,不能叫敌人吃掉我们”。
       彭德怀在《争取持久抗战胜利的几个先决问题》中强调,“消耗战的主要目的,在于消耗敌人的物力、人力,引起战局的变化,改变敌我的形势”。1939年10月他在《进入新阶段的华北战争》中总结敌后作战指导原则时指出,“以消耗敌人为主,但不舍弃一切可能消灭敌人的机会”。彭德怀随后在《关于百团大战》中总结说,“协同友军,多削弱敌人,是于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有利的”。1945年4月,他在中共七大上指出,我们的战略任务,就是要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发展自己。
       罗荣桓在《一九四二年的政治工作总结与一九四三年的政治工作任务》中提出了要“求得自主机动,保存自己力量,不致完全陷于被迫遭受消耗自己力量”的思想。在《分散性游击战争与对敌政治形势》(1942年3月)中,他指出,“在猛烈开展政治攻势中,派一支主力去夺取敌人的重要地方予敌以严重打击,在反‘蚕食’、反‘扫荡’中都会起很大的作用”。解放战争时期,他在《对东北地区作战的几点意见》(1946年3月)中仍强调,“部队作战需要保持有生力量。即使和平了也需要有本钱,因此,不要滋长拚命主义情绪”。
       粟裕在《由正规战转变为游击战的一些问题》中提出,战术上转变要“消灭敌人与消磨敌人”,“如无胜利把握则以少打多予敌人以杀伤”。1942年在所著的《对苏南浙东工作的指示》中强调,“你们只能积极防御,不宜进攻……求得自己生存发展,保存有生力量,深入根据地工作”。1943年3月至1944年7月,他在《苏中反“淸乡”斗争》中强调,华中局“大撤退小坚持”的方针,“要我们‘大撤退’是为了保持有生力量,免遭过大的损失”。解放战争时期,粟裕这一军事思想在1946年9月所总结的《苏中战役总结》体现更加明确,“我们要迅速转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必须迅速消灭敌人一路或两路”。
       三、“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是毛泽东为我军如何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所规定的基本作战方法
       粟裕军事思想中最重要、最关键、最核心的就是歼灭战思想,可以说,这是粟裕军事思想的精髓。他认为,歼灭战一直是我军作战的基本方针,战略战术的运用常以能否达到歼灭敌人为标准,它是消灭敌人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歼灭战的标准就是全部、干净、彻底消灭敌人。

    推荐访问:十大 贡献 原则 无产阶级革命家 发展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